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擦亮生态招牌,筑牢绿色基底,推进高质量发展。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今年开春以来,以强化生态环保、推动绿色发展为目标的“五无甘南”创建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境内高山大河密布,还有广阔的草原和优质的牧场,是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补给区。自2015年以来,甘南持续推进“环境革命”,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一方青山绿水,打造美好人居环境。今年年初,甘南州又提出以“全域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为内容的“五无甘南”创建行动,全力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
卓尼县颜值越来越高
走进卓尼县纳浪镇朝勿村,记者看到一条小河穿村而过,两旁的硬化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广场上几个老人在闲话家常。在这里,生活仿佛“慢”了下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近年来,卓尼县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持续巩固甘南州全力推进的“环境革命”成果,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集中力量全面、依法依规整治城乡乱搭乱建、乱堆乱倒、乱摆乱放、乱贴乱画等环卫乱象,全力清除全域垃圾“死角”和“盲点”。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今年开春以来,卓尼农村春耕又有新景象,有机肥成为图景中最亮眼的“新秀”。
2019年,卓尼县在甘肃省率先实施“化学农药化肥不进县”项目,今年,甘南州在全州推进“全域无化肥”工作,卓尼乘势而上,在鼓励施用农家自造肥的基础上,按照政府补贴一半、群众自筹一半的原则,加大有机肥供给,调运有机肥1.8万吨供应农业生产。
为了让有机肥产生好效益,卓尼县全方位、多形式宣传施用有机肥长远效益和政策利好,同时,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赴有机肥加工企业观摩学习、交流经验,让广大农牧民群众真正了解有机肥、认可有机肥、主动使用有机肥,确保今年有机肥替代化肥率达100%。
“我家今年种地用的全部是有机肥,这个肥料种的药材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今年大家都在用。”在科尔钦镇,正在挖中药的村民扎西才让欣喜地说。他心里明白,虽然使用有机肥是政府提倡的,可从长远看,有机肥比化肥更有益于土壤,能产生更长远的效益。
“妈妈,老师说要用卡纸或者玻璃瓶做手工,不可以用塑料。”卓尼县柳林小学的一名学生刚出校门就对旁边的家长说。
在卓尼,防治塑料污染,如今已是每个人都必须自觉履行的社会责任。为深化2013年以来的禁塑成果,卓尼县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鼓励购售、推广、使用可降解绿色环保替代品,大力倡导全民重拎布袋子、重提菜蓝子,向广大群众免费发放环保购物袋8000余个,群众自觉抵制塑料制品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今年来,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发放禁塑倡议书1.2万余份,逐户逐店签订禁塑承诺书4300余份,签订率达98%以上,形成了全民共同参与、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我们的‘12315’热线也随时欢迎广大群众监督投诉。”卓尼县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卓尼县坚持绿色兴农、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强“三品一标”产品管理和品牌保护,鼓励支持引导企业培育注册商标,卓尼特色农牧产品的对外影响力、产品竞争力、品牌吸引力不断提升。
“我们种大棚用的一直是农家肥,从去年又用了有机肥,辣椒、西红柿、黄瓜在市场上更能卖个好价钱了!”卓尼县纳浪镇蔬菜大棚种植人员说。
截至目前,全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企业7家,认证产品54个,占全州认证总量的28.42%。培育“甘味”农产品品牌1个,“卓尼当归”和“卓尼柴胡”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如今,卓尼农特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如今的卓尼,全民爱环境、人人爱干净,乡村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县城颜值越来越高。2020年,该县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县市”“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越来越多的“背包客”也来到了卓尼,被这里纯净的自然环境所吸引。
乡村旅游成为各皂坝人新选择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各皂坝村,自从建起了旅游标杆村,村民包青晓的生活一下变了样。
包青晓是一名农村家庭主妇,之前,干完农活,还要出去打工赚钱,“孩子、家庭顾不上,在外花销又大,一年辛苦下来也挣不到几个钱”。去年3月,村里启动旅游标杆村建设后,包青晓就不用再出去了。
各皂坝村坐落在白龙江畔,依山傍水,是舟曲县的西大门。2015年,甘南州启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各皂坝村被纳入该项目,完成了道路拓宽硬化、排水管网及民居外墙的改造建设。去年,甘南州启动“一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各皂坝村又入选旅游标杆村建设项目。
作为全州首批重点建设的15个旅游标杆村,去年一年,各皂坝村新修了8座小木屋、20家民宿、20家农家乐、4个烧烤房,还建起了38间标准间和游客接待中心。随着村容村貌的彻底改善和游客接待能力的不断提升,投身乡村旅游成为各皂坝人的新选择。
当了30多年村干部,去年,薛七十二选择了“裸退”,一头扎进了旅游标杆村的建设中。他自己出资150多万元,入股旅游村项目建设,还牵头组建了各皂坝文旅发展公司,吸纳村民入股,经营各皂坝旅游。
各皂坝村68户脱了贫的贫困户首先入了股,没有入股的也参与到旅游村的运营中。如今,包青晓负责管理运营旅游村的餐饮住宿。她手下有17名员工,其中7名是之前在外打工回来的村民。
入夏以来,各皂坝的游客接待量不断攀升。天气好的时候,经常一天能来三四百人。包青晓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风里雨里都不去,每个月稳拿3000元,比外面打工好多了!”她盼望着村里的旅游越搞越好,带动更多人就近就业。
对于村里发展旅游的前景,薛七十二也早有谋划。“要让游客既能休闲放松,又能吃得好,还要玩得好。”他计划今年要在景区引入游乐设施,打造水上乐园;同时,增加宴会厅、音乐餐吧等设施建设,让来村里的游客玩得尽兴。
在舟曲,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小康村的不断推进,像各皂坝村一样,一大批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以来,随着“五无甘南”创建的推进,这里山更青、水更绿,世代封闭在大山里的乡村换了新颜,迎接各地游客的到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在甘南州,青山绿水正在成为广大农民的“绿色银行”,一个崭新的画卷正在甘南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