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踏着轻盈的脚步慢慢向我们走来。时过立春,东风送暖,万物复苏。
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小区里已放寒假的孩子们,像一群早春的喜鹊,呼唤着玩伴们飞奔出房门。瞅着这些“小可爱”们,我的眼前出现了半个多世纪前我和弟弟们去乡下过年的情景。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是临近春节前,母亲为我们三兄弟准备好新年要穿的新衣服和礼物,让我们去外婆家过年。出发前一天晚上,父亲带我们去江苏路诸安浜旁的乌龙池浴室泡好了澡,换上干净衣服清清爽爽地准备出门。第二天出发,我们乘船去江苏海门(现为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的青龙港码头。
在五等舱的长椅上相依度过一夜,一声长笛把我们从梦中惊醒,海门境内长江第一渡青龙港到了。2002年崇海汽渡的运行,青龙港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悠悠岁月情,滚滚长江水,往日汽笛不再,青龙港,永远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外婆家在余东镇启凤街,那可是一座具有13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故称“余庆”,又名“凤城”。从青龙港到余东镇约2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总算来到了日思夜想的外婆家。外婆迈着三寸金莲,笑咪咪地把我们三外孙拥进怀里。
乡下的春节真热闹,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了春联,挂上红灯笼和中国结,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宽敞的灶间内,阿姨和小舅妈在忙着打米糕篜馒头,小舅在帮着烧火,姨夫在客堂间忙着写春联。姨夫是中学老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就连坐落在街旁的闻名于整个南通地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法光寺(又称东岳庙)上的“大雄宝殿”四个大字也是姨夫所题。
最最开心的事莫过于除夕夜的放鞭炮了。姨夫早早为我们买来了烟花和鞭炮,吃完年夜饭,我们等不得大人们吃完,放下饭碗,呼啦跑出去,在外婆的自留地里燃放起炮仗来,瞬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远处,近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鸡飞狗跳举镇欢庆。浓浓的年味,深深的乡情,儿时的情景犹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