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月经羞耻”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当我们谈论“月经羞耻”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近日,上海一名女大学生在校园教学楼厕所内放置卫生巾互助盒,互助盒通过“拿一片放一片”的方式供女性应急使用,并且放在显眼位置。该学生表示,这是为了反对“月经羞耻”。

女性大概都能理解卫生巾互助盒的意义。这就好像“人有三急”却没带卫生纸,互助盒的出现可以说解决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件事如果局限在女性圈子里,那就是一件单纯的好事。不过,发起人特意将卫生巾互助盒放在显眼位置,并明确提出反对“月经羞耻”的概念,就在网上引发了巨大争议。

很多网友表示不解:“我一直不觉得女生月经是羞耻呢。”还有人认为这是女权故意“竖起个靶子打”,是在“闹事”。

要说清一个问题,首先要做的,不是去下结论,而是了解事实。今年上半年,在疫情严重期间,众多女性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有爱心博主为女性抗疫人员募捐卫生用品,却在网上遭到怒怼:“人命都保不住了,还关心你裤裆的那点事。”有志愿者联系一线医院要捐助时,却被院领导婉拒:这不急的。

不理解源于不了解。而不了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部分人没有意愿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女性的羞于启齿。长期以来,在公开场合提到月经被认为是不体面的,即使是女性私下的聊天,也要创造出“例假”“姨妈”等词语来代称。在网购平台上,各种精致可爱的“姨妈巾收纳包”在售卖,主要作用就是让女性拿着卫生巾时,看起来不像拿着卫生巾,避免“尴尬”……如果有人感受不到月经羞耻,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完全不了解这件事。

当然,月经羞耻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世界共同话题。2015年,一名英国女孩不使用卫生用品跑完马拉松全程,引发了强烈的争议。而她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打破月经羞耻的禁忌。这并不奇怪,几千年以来,女性的身体始终是禁忌话题。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长期被笼罩在神秘的氛围内,几乎是自然而然的。在人类还比较蒙昧的时代,月经甚至被认为是不洁的,以至于还常常与巫术等阴暗的力量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下半身”的禁忌也非常普遍。月经因为跟性器官直接相关,更是男女都羞于提起。总而言之,月经羞耻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也不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殊心理,而是有着长远历史文化背景的普遍社会心理。

可是,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可以理解的社会文化并不代表就是对的。今天,我们提倡男女平权,也就是以平等的目光去看待女性,那么就不能再把女性当作被遮蔽的对象,不能再把女性的正常生理现象当做一种禁忌。如果不能坦然地讨论对女性而言如此普遍和重要的问题,那么,平视女性就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做到。

此外,月经羞耻还特别会伤害到弱势人群。不久前,价格超低的“散装卫生巾”曾在舆论场引发广泛关注,人们惊讶于竟然还有女性选择这么便宜的卫生巾——难道不怕不卫生吗?何必节省这么一点小钱?然而,贫困女性却无法公开谈论卫生用品匮乏的痛苦,这也导致了一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长期被忽视。

所以,反对月经羞耻绝不是心血来潮,没事找事,而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即使一时无法改变观念,那么,从现在开始去了解月经、理解女性,也是善莫大焉。社会观念的转变是缓慢的、渐变的,这其中需要新闻中大学生这样“广而告之”的努力,也需要每一个人内心了解接纳的意愿。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91 字。

转载请注明: 当我们谈论“月经羞耻”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