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年超越特斯拉,这次没被喷的逻辑是?

华为2年超越特斯拉,这次没被喷的逻辑是?

最近网络上刷屏的视频里,要是把余承东换成其他的名人,要是把华为换做大多数主流品牌,那按照惯例来看,汽车媒体的报道应该早就炸锅了。

比如,恒大之前的待遇如此,比如,很多造车新势力是如此,再比如,之于丰田这种全球第一车企,搞的动作稍微大一点,也会在舆论场里被阴阳怪气很多。

所以,在余承东的内部讲话流出之后,立下了“1年销量超30万辆”“2年销量远远超过特斯拉”的Flag,再加上现有车企干啥啥不行等内容。之中充满的每一个槽点,理论上都会把争议摆到台面上。

但,再回归眼前,为什么在华为余承东说出这些后,反而没有引发太多的话题高峰?这背后的相关逻辑,又是什么。

手机圈的“大嘴”,汽车圈的“大炮”
华为2年超越特斯拉,这次没被喷的逻辑是?

鉴于互联网有记忆、互联网需要时间等等相关定律,余承东的内部讲话尚且有几个需要回答的问题。诸如,是谁把这条视频传出来的,是为了给华为的声势打上一些不妥的标签,还是一种提振声量的另辟蹊径。

也诸如,这条视频有没有经过相应的加工,对前后文有断章取义,毕竟网络中的这类事件过多,反转再反转层出不穷。

这2个问题没有答案之前,对余承东、华为汽车相关业务在视频里所说的很多关键信息,我们没有相关结论,其实也不该过早下结论,只需要初步看看大概说了什么,以及与事实之间的出入,就好。

华为2年超越特斯拉,这次没被喷的逻辑是?

余承东所说的几条关键点,在当今的网络里已经被传了几轮,大致总结关键信息点如下:

  1. 很多中国车企不行,品牌/渠道/零售/设计/体验都不行,连造车新势力都干不过;
  2. 华为汽车BU强大,技术人员数量5-6千人,研发预算10亿美元/年;
  3. 华为汽车业务在2022年销量超过30万,卖赢特斯拉,2023年销量远远超过特斯拉;
  4. 年销量快速超过200万台,再把BBA的30-50万元市场主要份额抢到手。

鉴于开头里我们说过的,2个问题没有回答,其实无需点对点的对余承东所说的进行辩驳,那与抬杠无异,但我们能对上述除销量这个大变量之外的2个关键点进行一定的反问。

华为2年超越特斯拉,这次没被喷的逻辑是?
  1. 能干的过造车新势力的企业有几家?电子电气架构能超过E/E和X-EEA 3.0的还没有,40万以上卖赢蔚来ES8的新能源车还没有,自动驾驶技术应用里程/口碑超过当下新势力的还没有,服务能力比新势力好的传统车企还没有。
  2. 6000人花10亿美元的成果,当下的呈现在哪,多久能让市场见证?

这2个问题的答案,只能由华为自己交出,由汽车市场和时间来打分,就像华为彼时在智能手机市场当年的发展势态一样。

对余承东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因为敢说,被网友冠上了“余大嘴”的外号,他之前的敢说再加上敢做,最终也让华为的C端智能手机业务快速崛起,成功履约,打了不少脸。当然,也因为他的敢说,以及相应的网络营销匹配,我们还见过“海军”这样的词汇。

华为2年超越特斯拉,这次没被喷的逻辑是?

但不管怎么说,余承东的敢说,再匹配“敢做”的好产品,最终的市场答案是不错的。在消费者业务上,几年前,在华为手机业务名不见经传时,余承东的Flag是“3-5年内超越三星、苹果”。尽管,后来有着余对此前言论道歉的事件、也有着不准再提超越苹果手机的事件,但最终你我能看到的是,余承东的Flag尽管没有全部完成,但极大的促进了华为相关业务的发展,也至少取得了大半的成功。

此次的汽车相关视频刷屏里,余承东依旧敢说,而且胆大的程度更像是开炮,延续着华为这几年的走势,敢说。那,下一个环节就是,这次在汽车领域敢不敢干。

看华为,别只考虑单车自动驾驶的政策法规?

余承东的豪言壮语,在当下的汽车市场里处于没结果状态,极狐HI版车型交付时间发生跳票/规模缩减,华为自建小规模生产线进行试制调试智能上车,问界M5召开保产能誓师大会,三件事相加都意味着,当下华为车BU和车企制造领域的配合不够、效率不够、量产速度不够。

华为2年超越特斯拉,这次没被喷的逻辑是?

所以,因产品无法投向市场,汽车行业/媒体/消费者无法感知华为车BU的智能能力,究竟是否像其所说的那么强大。譬如,激光雷达的感知能力如何,华为的算法如何,但实际上,换位思考绝大多数人都陷入了一个思维上的死结,即视角大多只围绕在对单车自动驾驶相关能力的期待上。

而在汽车业界,实际上对当下的单车自动驾驶能力还有另一种判断,即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在大场景、小场景中的痛点被一一打通,短时间内我们即可预见到相关技术的上升瓶颈,需要借由V2X、低轨通信、5G的进一步细化应用等,才能进入L4甚至是L5的能力。

余承东的Flag,可以不代表华为车BU官方,目前因为1-2年的目标时间太短,显然需要检视其量产与交付速度。而代表华为车BU未来能力的,则关乎L4以上的智能驾驶应用,拥有这一层面的预埋优势,才是接下来能稳赢外资品牌的资本。

毕竟,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核心,是深深与政策相捆绑的。130年来的历程里,马斯基法案对排放的限制直接让美国汽车工业掉头转向,日系车快速上位;280马力法案,直接让日系车对性能的研发转向掉头;眼前的欧7排放,则直接让几乎全部欧洲车企放弃了下一代内燃机技术的研发,全面转投电动化。

华为2年超越特斯拉,这次没被喷的逻辑是?

当下的汽车智能化,实际上面临着和排放基本相同的局面,即尚无相关的明确大政策落地监管。当前,欧洲对智能汽车的监管较快,但更多只在于对数据隐私的严管上,关于自动驾驶的法规只在初步试水落地阶段(2022年允许L3级自动驾驶车辆上路)。

简言之,随着全球智能汽车的进一步发展,相关法规显然是会逐步完善与推出的。届时的话题将是,当下的相关汽车技术谁能合规,正因如此,当下的激光雷达作为感知冗余得到了快速发展,因为绝大多数企业判断仅依靠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的组合不够稳妥。

华为2年超越特斯拉,这次没被喷的逻辑是?

华为在这一领域,是有优势的。从我国的相关政策来看,智慧城市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路线,而在华为内部的业务脉络中,实际上智能汽车BU正是从属于智能城市战略。换句话说,未来的重点-智慧城市中,华为已参与了所有标准工作,根据公开材料显示制定了30多项标准。

这意味着,华为要比绝大多数企业都更早的明白与触摸到,未来智能汽车如何与智能城市匹配,智能汽车技术会大概向哪一方向发展,从而通过自身的技术储备率先完成落地与抢发。

相比于余承东在视频里所说的目标,未来的走势,实际上才是更重要的。因为,率先掌握了未来,完成技术抢发,形成相关护城河,显然要比简单的追求销量数字、市场份额,处于更高层级。

写在最后:

所以,大可不必对当下的视频刷屏产生过于多的自我观点,一切充满变数,互联网尽管有记忆,但打脸实际上也并不意味着太多。马斯克被频繁打脸,也并不影响其登上全球首富位置,也并不影响特斯拉冲上万亿市值,更不影响其掌握算法、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创新等护城河的现状。

华为,或者其他中国头部企业,需要同步搞定的,既包括眼前的市场竞争,而更重要的则是关于前瞻核心技术的预埋、思考与落地。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89 字。

转载请注明: 华为2年超越特斯拉,这次没被喷的逻辑是?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