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摩的又火了?守护出行“最后一公里”得疏堵结合

黑摩的又火了?守护出行“最后一公里”得疏堵结合

随着天气转凉,“黑摩的”的生意似乎又火了起来。记者探访发现,本市管庄、黄渠、马各庄等地铁站附近皆有不少黑摩的停留揽客,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黑摩的,可谓城市道路上“疯狂的肉包铁”。那些拉客所用的三轮车辆,配备着颜色各异的“壳子”,看似初具车形,实则结构简单、配重失衡、制动很差,一经改造便可轻松突破限速,缺乏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它们在一些地铁站及小区周边挤占道路、成群揽客、堵塞交通,上路后更是急行猛拐、肆意闯灯、逆向行驶,着实让人胆战心惊。本身危险系数就高,不少还是无照无证驾驶,却还敢“非法载客”,给道路交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整治黑摩的是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治理课题。对于各类违法违规情况,法律上早就明确了轻则罚款、重则扣车、“人车双罚”的规定,多部门联合的专项整治行动也是一轮接着一轮,可为何黑摩的总是禁而不绝?一则,黑摩的四处乱窜、身段灵活,此处风声紧便前往彼处,一看到执法人员立马开溜,执法确实容易陷入“猫捉老鼠”的困境。二则,从民生需求来看,一公里多的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走着略微费劲,打车也不合适,坐公交还得等,通勤高峰期共享单车难觅,招手即来、说走就走、不惧拥堵的黑摩的有了“用武之地”。

着眼现实,整治黑摩的还得疏堵结合。念好“堵”字诀,切不可只聚焦其违法拉客之时,而是必须建立全链条管理体制。从生产到销售,从充电、加油再到维修,都要设置关卡,证照齐全方可“通关”,以此挤压黑摩的生存与运营空间。更根本的,还得念好“疏”字经,重视群众出行诉求,进一步畅通公交微循环,打通接驳的“最后一公里”。比如,在热门路段,多设几条公交线路,并做好预报到站工作,让公交不再难等;或是在早晚高峰时段,设置从大型小区到附近地铁的摆渡车,搭建好安全出行通道。多处着眼、多方合力,方能最大限度打击黑摩的。

归根结底,整治黑摩的,守护的是道路秩序,更是交通安全。广大市民也得清醒认识到黑摩的风险所在,切不可贪图一时方便、心存侥幸,就拿自己以及他人的人身安全冒险。诚如一位网友所言,“我们小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自己腿儿着,才这么远的路怎么就非得要别人送呢?”相较于失控又危险的快捷,还真是稍微慢点的“腿儿着”来得踏实稳当。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902 字。

转载请注明: 黑摩的又火了?守护出行“最后一公里”得疏堵结合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