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什么父母非要把孩子弄哭,才会满足他们的要求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童年,每当被父母弄哭之后才会满足自己的要求?

其实并不是父母故意把孩子弄哭,才会答应孩子的要求,而是因为父母无法意识到某件事物对于孩子有多重要。作为言语匮乏的孩子,无法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或者某样东西的渴望程度。父母对于孩子也从来没有过感同身受,父母只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解锲而不舍的改造孩子。所以哭泣就成为孩子表达对事物渴望程度的手段,也是父母判断事物对孩子重要性的依据。也就是说,只有当孩子哭了的时候,父母才会意识到某事物对他有多重要。

心理学:为什么父母非要把孩子弄哭,才会满足他们的要求

哭泣是表达渴望程度的手段

哭泣固然是个体受挫,情绪崩溃所致。哭泣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个体表达自己渴望程度的手段。这是作为人的聪明之处,个体并不仅仅是因为受到挫折而哭泣,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哭泣来改变父母的态度。大部分孩子都学会了通过哭泣的方式,来使父母改变态度。这就造成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孩子提出某个要求——父母拒绝——然后孩子哭泣——父母改变态度——满足孩子要求。

心理学:为什么父母非要把孩子弄哭,才会满足他们的要求

在与父母长期“斗智斗勇”中,孩子们发现哭的声音越大,父母也就越容易改变态度。对于父母来讲,似乎哭的声音越大的孩子,对于某事物的需求程度也就越高。长此以往,哭泣似乎成为孩子与父母沟通的唯一手段。因为通过正常的沟通手段,孩子根本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也从来不会听孩子们在说什么事情。孩子从来没有真正吸引父母的注意力,除了哭泣之外。

成年人在哭泣的时候,也不全然是绝望的情绪。成年人,尤其是作为男人更少遇到哭泣的情形。所以我们看到一个男人正在哭泣时,我们会理解他的绝望。事实上成年人哭泣,也并不全然是绝望的情绪。例如成年女人,她们哭泣也是在表达渴望的程度。女人在喜欢的男人面前才会经常出现哭泣,因为哭泣可以改变男人的态度,让男人满足女人的想法。

心理学:为什么父母非要把孩子弄哭,才会满足他们的要求

父母没有意识到的错误教养方式

父母很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养方式,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会特别的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为了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情绪崩溃,更爱哭泣。也许这样的孩子有一天也会长大,但是他们的成长速度很显然要慢得多。孩子在哭泣之后得到了满足,就会让孩子认为哭泣能够解决问题。可是事实上,哭泣并不能够解决问题,除非遇到一个无条件爱你的人。

心理学:为什么父母非要把孩子弄哭,才会满足他们的要求

越是被宠坏的孩子,越喜欢哭泣。可是当他们长大后,再也没有人宠着他们的时候,他们会遭遇极大的挫折感,甚至陷入自闭之中。从小培养孩子的理想思维是很重要的,这就意味着父母要学会跟孩子对话。有太多父母不懂得跟孩子对话,因为他们觉得没必要跟孩子对话,只需要给孩子发送简单的指令就可以了。而且父母觉得孩子始终只是孩子,说不出大人的话来,没必要得到尊重。

这就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所在,父母从来不会跟孩子平等沟通,因为这样会增加教养成本。父母每天忙于工作,为生活疲于奔命已经没有多少心力放在孩子身上了。所以父母会想方法尽可能降低管理成本,要么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要么放在幼儿园。可想而知父母跟孩子能有多少感情可言,原生家庭出现问题也是预料之中的。

心理学:为什么父母非要把孩子弄哭,才会满足他们的要求

如何学会理性对话?

理性教养孩子,总是要花费父母很大的成本。我们没法改变那些拿不出这些成本的父母,只能够给那些能够拿出这些成本的父母提供可行性建议。

1、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语

不管孩子几岁,要认真听取孩子在讲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不要忽视孩子自己的想法,不要觉得幼稚,要充分尊重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只有理解了孩子的想法,才不至于产生误会。孩子在提出某些要求的时候,如果你能够认真倾听,并且寻找其中的必要性,进而判断是否应该满足孩子,这样你就不至于等到孩子哭泣之后才想办法满足孩子。

心理学:为什么父母非要把孩子弄哭,才会满足他们的要求

2、学会引导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变化无常,因为他们自身力量有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也总是容易感受到挫折,所以情绪也就越容易崩溃。学会引导孩子的情绪,就是要让孩子在感受到能力不足时,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自我能力不足,就要提升自我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哭泣。只要孩子哭泣,你就要告诉他等到他不哭的时候才与之对话,否则一切免谈。

总而言之,不要等到培养成一个脆弱的孩子才知道后悔。要及时引导孩子的情绪,要学会理性对话,并且力求做到哭泣的时候不对话。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34 字。

转载请注明: 心理学:为什么父母非要把孩子弄哭,才会满足他们的要求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