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开朗,爱笑,喜欢表现自己;有的孩子沉稳,话虽不多,但是与人相处却有退有进;而有的孩子胆小,不爱说话,独来独往。玲玲是个女孩,乖巧、懂事,对于生活的自理能力也很强,但是她不爱说话,也不喜欢与小朋友来往,喜欢宅在家里自娱自乐,几乎没有好朋友,妈妈有时庆幸玲玲的乖巧,又对她很担心,担心玲玲与人交往少,怕她出现什么心理上的问题。
小竣是个男孩,四岁了不会跳绳、五岁了还不会拍球,七岁的时候还不敢自己睡觉,稍微有一点危险性的运动全都不敢做,平时遇到认识的人,看一眼也不打招呼不问好,说话声音小的如蚊子。在他十岁的时候,学滑板吓得直哭,无论爸爸妈妈怎么说都不学了。小健马上要小升初,他成绩优秀,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可是他太沉默了,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平时老师交给他的任务,他基本上没有办法完成,有些事他能推就推,实在推不了也完不成,最后基本上都要泡汤。
妈妈很担心,省心不省心的、成绩好丑的,若是只看优点,似乎都很好。能自理的玲玲,成绩好的小健、从不惹祸的小竣。然而,从其他方面来看却令人担忧,不与人交往的孩子、胆小的孩子、不会独立处理事情的孩子,他们一旦离开父母的保护,一旦独自面对生活,岂不是处处碰壁?答案是肯定的。孩子不想改变吗?答案是否定的。当看着小朋友们在一起又唱又跳,玲玲的眼睛里也会闪着期盼的光;当看到同龄人骑着自行车从自己身边经过时,小竣恨不得在自行车上的那个人是他;看着每次帮老师做事情而得到奖励的同学,小健总会低下自己的头。
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阳光自信,没有哪个孩子不期盼向阳生长。教育学家认为,孩子的原因就是家长的原因,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孩子是家庭的影射。父母对孩子从头管到脚、为了安全而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对孩子过于溺爱,保护过渡等等原因都会导致孩子胆小、孤独、不合群。孩子出生都是天使,父母能顺应孩子天性,在孩子小的时候做好指引工作,发现孩子的性格偏向,并及时纠正,孩子很快就会融入集体生活,很快能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也能担当父母或者老师的小助手。
帮助你的孩子走出孤独。玲玲妈妈为了改变玲玲独处的性格,先是主动敲开了对面邻居的家门,邻居家有一个比玲玲大一岁的孩子,几次来往之后,玲玲有了人生中第一位朋友。暑假两家人结伴旅游,玲玲变得开朗了很多,在旅行途中,在邻家姐姐的带领下,居然愿意主动与陌生的小朋友说话。这以后,通过邻家姐姐,又认识了小区别的孩子,玲玲的生活在变变扩大,她自己大概没有意识到,现在放学她已经有了结伴同行的伙伴了。
鼓励孩子你一定能行。小竣的爸爸每个周末都带着小竣去徒步或者去骑行,小竣还不会骑自行车呢,竣爸就让儿子坐在后座带着他飞速下坡,让小竣伸开双手享受风从指缝中穿过的感觉。当小竣第一次小心翼翼跨上车座踏上自行车脚蹬,他觉得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了,不过他知道爸爸一直在身边,所以就不那么害怕了,虽然也摔倒过几次,可是发现摔倒也没什么关系,原来爬起来就可以了。小竣似乎一下子成长起来,他疯狂地弥补着七岁以前全部不敢做的事情,因为运动,他的胆子变得大了,人也开朗大方了起来。
小健妈妈的担心是正确的,不能处理生活中各种关系的孩子,等到初中,可能会寸步难行。妈妈开始示弱,请求孩子帮助做简单的家务,妈妈也学着在人前表扬小健,要知道小健妈是个女强人,她以前一直觉得凡事自己就够了,有教孩子做的时间,还不如自己直接做更快速。当家里灯具出现问题时,小健的爸爸也请孩子帮忙拿工具帮忙拆灯具一起修理。当小健在学校顺利地从老师办公室取回了被老师批改的试卷,并一一分发给同学们时,小健觉得能做好这件事比他考第一名还要骄傲。
当孩子表现出来以上几种现象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正经受着煎熬,他们需要一个方向,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有人带着从困境中突围,他们有可能会觉得全世界都在抛弃他。这时候父母能及时改变自我的教育观念,使用正确的方法,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父母对孩子关注,不能仅仅表现在衣食住行上,而应该用心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帮助孩子突破自我,成就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