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巍山县是云南省15个首批脱贫摘帽退出县之一,全县共有2个建档立卡贫困乡、40个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820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0035人贫困人口。巍山县贫困人口多居住在边远山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为确保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强力推进,巍山县首创脱贫攻坚“挂图作战”,首选发展特色肉牛产业,首建“群众会议制度”, 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脱贫攻坚的“巍山经验”。
首创:“挂图作战”让脱贫攻坚没有退路
巍山县在全省全州率先开展并实施脱贫攻坚“挂图作战”。以不留退路,背水一战的顽强意志和坚强决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巍山县“挂图作战”始于2014年。从2014年开始,巍山县实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挂图作战”,每年初,按照县委部署,将建设任务逐项分解,绘制在一张“作战图”上,挂图作战由县级作战图和乡镇、各部门的年度“作战图”构成,在“作战图”中明确了工作任务、时间进度、责任领导,做到部门和个人对全年工作目标清楚具体,心中有数。
在脱贫摘帽退出攻坚战中,巍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严格对照贫困县、乡、村、人口脱贫退出“5、10、10、6”指标要求及脱贫攻坚任务难易程度,精心制作了《“五个新巍山”建设挂图作战公开承诺事项》、《脱贫攻坚建设项目汇总一览表》、《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及总目标总任务》、《脱贫攻坚作战示意图》、《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职责》及《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度表》等一批“脱贫攻坚作战图”,作战图上的每项任务按十字坐标标记,横标定职责定时限,纵标定项目定目标,明确承办的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和推进计划,严格按照脱贫指标要求逐条、逐月进行攻关,营造打硬战的浓厚工作氛围。同时让每一名干部时刻感到压力在肩,使命在前,时刻做到心中有底,手中有活。同时,将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的退出标准及认定程序向社会公开并广泛宣传。把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帮扶责任人信息、帮扶措施、预期目标等内容制作成“挂钩责任公示牌”悬挂门外,做到让每一名贫困群众都知悉政策标准和帮扶情况,让脱贫帮扶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记者了解到,巍山县实施“挂图作战”工作法以来,当地列出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精准帮扶措施,层层传导压力、倒逼工作进度,采取过硬措施坚决堵住脱贫攻坚战退路,制定奖励办法最大限度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确保了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强力高效快速推进。
巍山县扶贫办主任张兴权对记者说,通过这样的工作方式,让各项目标数字化,使工作目标、步骤、职责明确、清晰,上下沟通更通畅,推进更有序,与之前相比,阻力大大减小,效果非常明显。
首选:发展特色肉牛产业,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近年来,巍山县紧紧抓住成为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县、国家“粮改饲”试点县、云南省“一县一业”肉牛特色县等有利时机,明确提出“把发展肉牛养殖作为扶贫首选产业”,优先安排项目,优先下达扶持资金。县委、政府安排了5000多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帮助广大贫困群众走出“想养牛而无本钱养,想发展而无出路”的困境;帮贫困群众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根本性转变。
巍山县兴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公司占地56亩,自建场至今累计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其中各级各部门支持项目资金345万元。该公司主要以饲养母牛繁育商品牛和肉牛短期育肥外销为主,公司肉牛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转换认证”。目前公司存栏肉牛460多头,销往省内外多地,销售收入近5000万元,实现纯利润380多万元。2019年1月经省州专家品鉴,公司养殖的云岭牛牛肉品质达到了3A 级。
公司在畜牧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成功摸索出了制作秸秆青贮的技术,每年牛场和合作社制作秸秆青贮饲料5000多吨,还带动了周边800多户农户用秸秆青贮饲料发展肉牛养殖,每年利用秸秆一万多吨,仅此一举,每年给制种包谷种植户增收达300多万元,户均每年增收3000多元。
该公司按照“党支部 龙头企业 贫困户”的模式,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承担了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全程承担养殖管理和市场风险。2016年11月,发放第一期帮扶红利60万元,户均发放5000元。
同时,该公司还积极解决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辐射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从事肉牛养殖,长年用工15人,短期用工200多人,促进周边农户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近65万元。近五年接待省内实训学员1000多人次,县内外养殖户参观学习指导2000多人次。
公司法人代表苏兴荣说,公司今后还将扩大养殖规模,以“诚信为本、科技为先、绿色发展、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发展以“云岭牛”为主的优质肉牛品种,延伸产业链,向“种、养、加”一体化方向努力,为巍山县肉牛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首建:“群众会议制度”,助力脱贫攻坚
为全面调动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致富本领,巍山县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探索建立了“群众会议制度”,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打通了干部群众的心理界限,增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有效发挥了开启民智、凝聚民心、发挥民力、为求民富的作用。
6月18日晚,记者来到巍山县南诏镇新村村委会,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群众会议。群众会议现场,新村的几十位村民围坐在新建的村民活动广场周围,在村民小组副组长李木的主持下,村委会主任字光荣就美丽乡村建设、抗旱防洪、道路安全等问题做了安排和提醒;村卫生室室长茶文森谈了卫生健康扶贫的目标是不让一个群众因病致困,因病掉队。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发言,说到严肃的议题时,个个屏息认真聆听;聊起轻松的话题时,又个个喜笑颜开。记者在会议现场深深感受到了这样的群众会议真是开得因地制宜、贴近群众。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群众会议制度”主要是要建立健全“谁来开、怎么开、开什么、有效开”的体制机制。
“谁来开?”领导干部带头开:在群众会议制度刚起步阶段,县委书记就到五印乡蒙新村委会召开群众会议,与群众在火塘边拉家常、讲方法、谈政策。村民吴远庭说,“县委书记来我家召开群众会议,告诉我们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来的还有一些‘土专家’、‘田秀才’,讲的东西都很实用,上了脱贫攻坚课,给我们讲解了脱贫攻坚政策知识,我们开窍了,也更有干劲了。”
专业人员兼职讲。充分发挥农技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致富能手、乡土人才、企业负责人、退休老干部、退伍军人、先进模范人物、文化传承人等各领域优秀人才的作用,不定期邀请他们对重大政策问题、突出技术难点,以及影响面较大的发展事项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用操作性强的方案解决专业性强的问题,为群众解疑释惑,为发展保驾护航,为脱贫攻坚助推发力。
“怎么开?”到村民小组田间地头开。如今的巍山,无论是农家小院,还是田间地头,哪儿有需要,哪儿就可以召开群众会。
“开什么?”加强政策宣传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讲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二是开展教育培训。三是讲清楚发展思路。四是解决存在实际困难。五是提振群众内生动力。六是树立文明新风尚。
“有效开”——让群众会一听就懂一开就用。一是让群众想开会。以产业发展成效倒逼群众想开会,让广大群众把发展产业、获取收入、提升技能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意识。二是让群众能开会。坚持“集中开”和“流动开”并重、“定期开”和“深入讲”结合、“请群众来”和“到群众中去”互补等,按照生产节令及发展需求,采取灵活模式在村组召开群众会议,推动乡村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三是让群众愿开会。召集人用“群众话、大白话、土方言”、顺口溜、民谣、谚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召集会议,让群众听得懂。
截止2020年3月,巍山县全县共召开群众会议18908次,宣传党员群众455100人次。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关键一招”。群众会议制度是巍山县在脱贫攻坚中探索群众工作方法的具体举措,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动实践,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让群众话有地方说、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巍山县探索建立“群众会议制度”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为增强干部能力本领搭建了一个广阔平台;为推进基层治理有效打造了一种新的模式;为党建扶贫“双推进”提供了一个有力抓手;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构建了一个有效载体。这个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值得广泛借鉴、推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