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修成的宝成铁路,改变了蜀道难的千古难题,建造过程太艰辛

1956年修成的宝成铁路,改变了蜀道难的千古难题,建造过程太艰辛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李白

蜀道的艰险曲折,自古以来就赫赫有名,向前看是无法攀登的巨山,向下看是汹涌湍急的河流,据说是连最善于飞翔的鸟儿都不敢从山上飞过,连最善于攀登的猿猴都无法攀上这座山。行走蜀道,历来是难于上青天,过程太艰辛,直到这条铁路的修成才彻底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

施工难于上青天

宝成铁路北起陕西宝鸡,向南到达四川成都,全长669千米,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施工难度如此之大的铁路。

宝成铁路宝鸡站几乎全部处于山区,需要前后跨越秦岭、巴山、剑门山等,地势非常险要,山峰连绵不绝,脚下河流纵横湍急。那时的基建技术设备并不发达,需要依靠人力打穿数百座大山,填平上百处深渊,难度可想而知。经计算单是处理的土石量就有6000万吨,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半。

1956年修成的宝成铁路,改变了蜀道难的千古难题,建造过程太艰辛

秦岭地区是其中施工难度最大的地区。''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它就像是一道巨大的屏障,将关中平原和巴蜀盆地分割开来。从杨家湾到秦岭隧道只有6千米的路程,海拔落差却有680米,就是说每千米就要升高一百多米。

这远远超出火车正常通行的坡度,只能把铁路线路来来回回盘旋上山,共采用了三个马蹄形,一个8字型的迂回线路,将仅仅6千米的道路足足盘旋到27千米。

火车上坡时,共有三辆电力机车采取推拉的方式辅助火车,才能一路爬上秦岭站;在下坡时,火车需要一路刹车,火花四起,好不刺激壮观!

在这条六百多千米的线路上,但是桥梁和隧道就有一百多公里。整条铁路几乎出了山洞又要上桥,刚刚下桥又钻进山洞,甚至施工最困难的地方连车站都修建在山洞里,简直是现实版的愚公移山。

1956年修成的宝成铁路,改变了蜀道难的千古难题,建造过程太艰辛

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高科技的基建器械,但那时的工人颇有干劲,汽车和牲畜都爬不上去的悬崖绝壁,工人们就腰挂肩扛的把器材一件一件拖拽上去,有时一天的工作量能超过一周的计划工作量。

最成功的一次是在青石崖一发炸药将高达十几层楼的山顶炸平,最传奇的是经过计算使得炸起来的泥沙石块填平了旁边的一个深沟,这些石块如果用火车来拉的话至少要用上百节的车厢的来回拉几百次。

施工历程一波三折

其实早在1913年,就曾有过修建从大同到成都的铁路的计划,经过多次勘测之后由于施工难度巨大,只得放弃。1936年到1948年,十几年期间又经过了多次的测量比较,权衡利弊后选定了从天水到成都的方案,不明原因又搁置了下来。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下定决心不管再苦再难也要打通南北的交通动脉!1950年至1953年又对天水和宝鸡两地进行周密勘测,经过比对后选定了宝鸡到成都的宝成铁路方案。

1956年修成的宝成铁路,改变了蜀道难的千古难题,建造过程太艰辛

到1954年处,宝鸡地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开山填河工作,和1952开始动工的成都方面,经历数年艰苦奋斗,终于在1956年7月12日两端于甘肃省的黄沙河处成功接轨,改变了蜀道难的千古难题。这条铁路的的修建工程共计用时四年,比计划的接轨日期提前了十三个月以上。

地理条件恶劣,线路多次改造

由于宝成线路途径地区地址条件恶劣,加上建国初期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水平都不成熟等因素,铁路线一到雨季就频繁发生滑坡落石等病害,经常使得线路受损中断,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例如在1981年发生在北方的特大洪水,使得线路中断接近一千五百多小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再比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也使得宝成线路严重损坏,行车中断283个小时。

为了改善行车条件,铁路局对原有的部分线路进行了改线,在那之后这条多灾多难的铁路线才算是''消停''了下来。

1956年修成的宝成铁路,改变了蜀道难的千古难题,建造过程太艰辛

1. 嘉陵江3、4号桥改线

嘉陵江3号桥位于黄牛辅车站,原桥是三孔十六米的钢筋混凝土梁桥。在1981年受到重大洪水和泥石流的冲击,桥墩断裂轨排悬空,由于维修施工困难,遂在右侧20米处建了一座五孔二十六米的新桥梁。

嘉陵江4号桥位于76公里处,,由于当初计算不精确导致桥梁位置不当,桥梁和河流斜交越45度,同样在特大洪水中被冲毁,由铁道部施工将新桥建于不到一公里外的直线地段,基本避免了之前的斜交情况。

2. 灵官峡改线

灵官峡位于凤县和宏庆之间,嘉陵江到这里仅剩30米宽,并呈现出曲折扭转的急弯,而灵官峡线路就是沿着这条弯弯曲曲的江修成,其中有多处隧道桥梁,在1981年的特大洪水中灵官峡地段新病旧患一起发作,造成泥石流五万立方米,由上向下倾泻而来,所到之处无不一片狼藉。

造成民房淹没22间,山体滑坡近一万立方米,路基被掏空,挡墙被损毁。经过如此惨痛的教训,铁路局决定对此地进行大整改,新建了五座大桥经过合理穿插将原线程缩短1.32公里,共花费近四千万元。

1956年修成的宝成铁路,改变了蜀道难的千古难题,建造过程太艰辛

3. 王家沱改线

这段线路位于王家沱到乐素河之间,线路的右侧是一片陡坡,山体破损严重,常有巨大的落石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生命大过天,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由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施工将线路更改,经过近两年竣工,共计花费二百万元。

宝成铁路的建设维护工程艰巨,施工难度举世瞩目。这条铁路的建成连通了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命脉,一举打破了困扰千年的''蜀道难''局面,为我国发展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曾在汶川地震时为救援部队提供了有力的运输保障,被誉为是''抗震生命线'',终于在两年前被选入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文/平南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099 字。

转载请注明: 1956年修成的宝成铁路,改变了蜀道难的千古难题,建造过程太艰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