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咸丰:穷山坳里走出致富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东西协作,翻山越岭,山水兼程,只因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小余儿推出“精准扶贫路 一起奔小康”系列,为大家讲述余杭扶贫路上的动人故事。

扶贫先扶智。在咸丰县,一个山坳的蜕变让大山里的农民开了眼:“原来地还可以这么种,钱还可以这么挣!”

“共享生态牧场”湖羊养殖、中药材全产业链生产加工基地、花椒生产基地、莼菜生产加工基地等优势项目涌入咸丰,“万企帮万村”不断发力,经济社会发展蹄疾步稳。

另一头,咸丰的茶叶、油茶、油辣椒、腊肉、蜂蜜等优质农特产品泉涌出山,在余杭乃至杭州“大放异彩”,“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首个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差异化”发展的产业转型之路走得更宽。

余杭-咸丰:穷山坳里走出致富路

咸丰余杭现代农业园

千亩良田变“宝盆”

“我们村原来是全县的深度贫困村,得到了余杭区的对口帮扶,1100多万元帮扶资金打造了一个农业园。”在忠堡镇马倌屯驻村书记廖文斌看来,这个农业园与一个村的未来息息相关。

以前的马倌屯十年九旱,种的是玉米、大番薯、洋芋等作物,靠天种、靠天收、靠天吃,全村358户村民中,有187户贫困户。这一切随着咸丰余杭现代农业园的建设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马倌屯村四面环山,却拥有一片1300亩的平地,这在咸丰县域实属罕见。”廖文斌说,现在这片平地上,建起了智能温室大棚、花卉育苗大棚、肥水一体化系统和农业“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等现代农业设施设备,余杭把发展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带到了马倌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先“扶智”。余杭区帮扶工作组牵头,陆续邀请浙江大学专业规划团队前来指导园区规划提升工程,并联系多名农业专技人员前来蹲点指导,传授种植技术。

余杭-咸丰:穷山坳里走出致富路

农技专家现场指导

2018年底,农业园从浙江临安引进了“心香”小香薯苗,试种了100亩,总产量150吨,销售总额近50万元,为当地43户农户带来每亩58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并吸纳400人次务工。

余杭-咸丰:穷山坳里走出致富路

“心香”小香薯大丰收

2019年6月,农业园里又新添了60亩引自浙大校地科教技合作基地的“彩色水稻”,亩产800斤左右,亩纯收入1000元以上。这笔收益的70%归马倌屯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用于村级建设和分红带贫。还有租金和务工的收入,都直接惠及当地贫困户。

余杭-咸丰:穷山坳里走出致富路

马倌屯村的“五色水稻”长势喜人

此外,在这连片的温室大棚里,月季、玫瑰、绣球花各式花卉争奇斗艳;草莓、百香果、冬桃、李子等四季水果茁壮成长;羊肚菌、松茸等食用菌种破土而出……每一样都远超当地传统作物亩产值。

余杭-咸丰:穷山坳里走出致富路

温室大棚里羊肚菌破土而出

廖文斌说:“农业园已辐射带动贫困户10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就业收入达1000余万元。”这个曾经深度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以四季缤纷多样的形态样貌,开阔、舒展、豁亮地铺展在人们眼前。

余杭-咸丰:穷山坳里走出致富路

农民喜丰收

兴村富民换赛道、拓路径

然而,守着绿水青山如何变为金山银山?与农业发展同步,借助扶贫协作的东风,余杭区与咸丰县共同建立了电商产业园,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努力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增收优势。

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电商众创中心、物流仓储中心、创客咖啡厅……咸丰余杭电商产业园总经理鲁望一一介绍着,采取“电商企业 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带动运营模式,园区打造了咸丰农特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起了农民、企业、市场的商贸互通桥梁。

电商扶贫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丰富了扶贫开发的方式和手段。按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的方式,这个电商产业园把咸丰的果蔬、区特产、工艺品等多种产业融入扶贫链条中,同时加快电商技术模式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传统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带动一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扶贫开发工作提质增效注入新活力。

“以‘硒品入杭’为载体,园区帮助优化提升咸丰‘唐崖’公共品牌包装,开展线上线下等推介展销活动。”鲁望说,现在余杭区政府食堂、黔恩美丽洲、禹航土鲜、小芳超市等都是咸丰土特产销售点。

此外,中通快递咸丰总部也在园区安营扎寨,解决了当地部分劳动力贫困户的工作问题。中通快递咸丰总部负责人秦思诚说:“通过客服、分拣、送快递等简单的工作挣取相应报酬,日工资80至100元。”

余杭-咸丰:穷山坳里走出致富路

“小黄人”全自动智能物流分拣机器人

目前,电商产业园共销售咸丰农特产品百余种,从去年6月至今的销售额已达800多万元,加上茶叶等产品线下销售近5千万元,带动逾2000贫困人口增收。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80 字。

转载请注明: 余杭-咸丰:穷山坳里走出致富路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