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科技加持,为防汛工作交出合格答卷

据武汉高铁工务段安全指挥中心主任郭超宇介绍,将利用“insar监测系统”(即卫星遥感监测,是指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埋入探头,通过卫星收集数据监测地质变化)与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高铁沿线34个高路堑、堤边坡、高大挡墙、桥梁路基等外部环境进行实时感应监控,精准掌握因强降雨可能会导致的地质灾害和设备故障,将高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形势严峻。为确保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运行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铁路部门纷纷总动员,将新技术新手段投入到防洪工作中,提前预警、提前预防,实施智能防洪。铁路部门采用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防汛措施为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全国防洪防汛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国家防汛减灾体系的不断完善,大数据、无人机、卫星云图、5G技术等一系列的科技手段在防洪预警中的应用,使得防洪防汛工作更加智慧和高效。无论是使用防洪专用无人机,在汛期来临前针对山高坡陡和危石等无人能及的隐蔽地段,进行空中“俯视”巡查;还是联动当地气象等部门,利用卫星云图强化气象监测工作,做到科学布控;亦或是在道岔缺口安装视频监测系统和在防洪关键区段安装动态监测系统,对高危地区的行车设备、线路安全提供可靠保护。这一系列“黑科技”的加入,都让铁路防汛防洪更加坚固、扎实,都能有效的预防灾害发生,让洪峰过后,列车仍能安全出行、旅客可以平安到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防汛抗洪关键在于“防”,“防”的关键在于实时监测和精准预警。在技术匮乏的年代,铁路防洪多以“肉搏式”人工排查为主,一步步前行、一处处排查、一项项预警。这般“顶风冒雨、肩挑背扛”的战术固然值得肯定,但庞大的作业量、滞后的信息反馈无疑增大了防汛抗洪的难度。随着铁路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系列防汛“黑科技”持续输出:卫星地图概览、无人机巡查、机器人检测、巡检人员“扫码打卡”这些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不仅为“观”提供条件、赢得主动,更为“防”提供保障、赢得战机。

智慧防汛,作为一种先进理念和系统工程,其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才能不断完善防汛体系,提升预警精度,实现科学决策,齐心协力筑牢防汛抗洪的铜墙铁壁。(张石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华龙网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22 字。

转载请注明: 5G科技加持,为防汛工作交出合格答卷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