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锅”——一个令人崩溃无比却又无可奈何的行为
- 自己画画没画好,非怪蜡笔不好使
- 自己夹不住菜菜,非说桌子不平稳
- 自己搭塌了积木,非怪路过的声太大
- 自己走路摔倒了,却怪鞋子太难穿
- ……
遇到一点失败与挫折,不是责怪东西不好用,就是怪罪身边的人不对。总之就是,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若说与自己有关系,有也只有委屈、无辜的关系!
本以为只有我家的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不曾想,如此奇葩的行为只是大多数孩子的日常操作。
小小年纪却甩得了一手好锅,这行为难免会让家长们为之一惊:“脑子转得快固然很好,可从小都这么会推卸责任,那长大后岂不更不靠谱?”
想到这里,家长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赶紧甩出一“巴掌”要去“打醒”孩子:“明摆着就是你自己没做好,怪不得别人啊”!
但若你真的这么说了,那多半就掀起了另外一场狂浪——原本最多也就哼唧两声的娃,一定会立马发飙气炸崩溃给你看,不闹个把小时决不罢休,等下回依然还是乱甩锅……教育结果可谓是极差的。
![怪天怪地怪空气,总之不是自己的错!孩子爱“甩锅”,究竟该咋破](http://p1.nanmuxuan.com/images/92/a21d16692130626d.jpg)
“那该如何教育呢,总不能放任不管吧?”有人可能会说。
当然不能放任不管了,对待这种爱甩锅且拒不反省的孩子,这样教育是最恰当、最得体的:
1.正确认识“甩锅”这种行为
“甩锅”是一种人的天性,就算是成年人也在所难免的行为:
- 假如你骑车追尾了,你多半会责怪前面司机的急刹车,而不会自责“是自己骑得太快,来不及刹车”
- 假如你踩到果皮摔倒了,你多半会责怪乱丢垃圾的人没素质,而不会自责“是自己走路不当心,眼瞎没看到”
- 假如一个人吸金能力差,他多半也会找各种赚钱少的理由,什么“老板太黑心”“经济情势差”“行业不景气”“同事排挤”等等,很难将原因归于“自己能力差”
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甩锅”这个词虽然听起来不是个好的行为,但其实它是具有积极作用的——“甩锅”就像给人脆弱心灵罩上了一层保护膜,能使失败的人免受太大的打击或创伤,让人不至于丧失了自信,从而更容易使人从失败的阴影中恢复斗志。相反,那种特别喜欢“归咎于自身”的人,却总容易陷入自卑、自弃之中,没有充足的勇气去追求成功。
![怪天怪地怪空气,总之不是自己的错!孩子爱“甩锅”,究竟该咋破](http://p1.nanmuxuan.com/images/92/3819ab4acd8a6d67.jpg)
曾经就有人做了个调查,他们以同一批被辞退的人为采访目标,经过追踪调查后发现——将失业原因归咎于自身的人,重新就业率就特别低,而那些“甩锅”给外部环境因素的人,重新就业率就特别高。
所以,但凡受挫、失败,人都免不了要“甩点锅”,以此来让自己的内心好受一些,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小孩子在受挫失败之后“甩锅”的行为看起来会特别的夸张,为此找的借口听起来也非常的滑稽、站不住脚,所以显得尤为难看了而已。
虽说“甩锅”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但在孩子滥用“甩锅”行为时,我们做家长的也难免会看不下去——我们害怕孩子对自己及身处的这个世界的认知出现偏差,在挫折发生时不想着去努力提升自己、只会怪这个怪那个,被所谓的“甩锅”遏制了成长的步伐!
“甩锅”的行为会遏制孩子的成长吗虽然孩子“甩锅”的行为会给我们一副很混蛋的样子,可究竟是谁因为什么导致的失败,这个问题孩子心里可是门清的——
- 当他“甩锅”开始怪这个、那个时,其实是对自己不满的一种“迁怒”,本质上是在发泄糟糕的情绪。这与孩子困了饿了不如意了就开始没事找事儿一样,都是被情绪“灌醉”了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孩子是没有理性可言的,所以当挫折发生时,他自然不会找出什么合乎逻辑的原因,他只能随口胡诌一个理由去为失败“背锅”,让自己的心里好受一点而已。
- 当“情绪上头”的状态逐渐消退,孩子自然会对自己的失败有更理性、清醒的认识,也会在遇挫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
所以,纵使孩子在遇挫时表现得很混蛋、很不像样子,满嘴都是怪天怪地怪空气的,但只要他不就此放弃,也并不会阻碍住孩子的成长。
![怪天怪地怪空气,总之不是自己的错!孩子爱“甩锅”,究竟该咋破](http://p1.nanmuxuan.com/images/d5/09560b453835c7ec.jpg)
我家糖豆刚开始自己穿衣服,一旦遇到有技术难度的系扣子环节时,总会梨花带雨地哭着说:“衣服坏了,扣子总是系不好……”听多了就特别容易让我怒火中烧。
一次两次感觉还挺可爱的,我也会很耐心地解释给他说:“衣服和扣子都没有坏,就是你系错、串门啦”,可这样的“好心好意”非但没有带来任何的帮助,反而让他的脾气更加暴躁了,甚至会故意拉扯坏扣子来证明衣服坏了,哼哼唧唧、怨天怨地,搞得我也暴躁如雷,无法再耐心待他了。
后来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凡他语气还算平缓,我就假装没听到,有时在抱怨两句后也能接着把扣子系上。但只要他情绪糟糕,达到乱撕扯衣服、扣子的程度,我就把衣服给他脱掉,等他情绪稳定后再穿。即使会耽误出门的时间,我也会照做不误。
总之,那段时间,一到系扣子环节他就会喊着“衣服坏了”,可衣服一次也没修补过,也没耽误他学会自己系扣子。甚至于之后稍复杂一些的扣子,他也能耐心去系,没有那么强烈的挫败感,也没有再嚷嚷着“衣服坏了”。
对待孩子“甩锅”的正确姿势所以,当孩子遇挫“乱甩锅”时,我们家长的关注点不要集中在“他刚说的理由究竟符不符合事实”上,而是要集中在孩子的情绪上,教他如何去识别不良情绪及平复情绪:
- 先让孩子离开使他有挫败感的环境。
- 之后再与他共情平复情绪。“妈妈知道这个事情对现在的你来说很难,让你有失败感,但没关系,等你长大一些、拥有更多更强的能力时,你就能开始做好的”。之后拥抱安慰孩子或做一些孩子可能会感兴趣的事情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待孩子情绪平复之后,再接着去做他原来没做好的那件事儿。
如此,孩子就能恢复到正常情绪的状态上了。
![怪天怪地怪空气,总之不是自己的错!孩子爱“甩锅”,究竟该咋破](http://p1.nanmuxuan.com/images/1d/0a683e48631459a4.jpg)
对于孩子甩锅时说的那些胡乱话,家长需要注意这两点:
- 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刻意去纠正孩子糊涂状态下的胡言乱语;
-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必太当一回事儿。比如:他说你声音太大影响到他了,你也不用真的为了控制声音而走路蹑手蹑脚(达到噪音程度的除外);他说东西坏了,你也不必真的就再给他换一个,该怎么样就还怎么样,以免因为你的行为让孩子真的以为自己胡乱甩锅的做法是正确的。
当然,在他因为乱甩锅而对他人有言语上的冒犯时,家长可以在孩子情绪趋于稳定后告诉他:“你刚才的言语会让XX觉得很冤枉、心里很受伤,XX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呀,假如你在没有做错什么事的时候被爸爸妈妈教训一顿,你是不是心里也会觉得很难受?所以,以后别再这样说XX了好吗?”
日复一日坚持这样做,待孩子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越发好之后,这样肆无忌惮、口出狂言的乱甩锅行为也会消失的。
今日的胡乱甩锅行为,会不会造就明日总为失败找借口的大人“那种常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的大人,是不是就是因为从小爱甩锅的习惯养成的?”有人可能会问。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捋清楚这一事实:常为自己失败找借口的人,并不是因为爱找借口才失败的,而是因为常遭挫折、失败而擅于找借口的。因为遇挫、失败难免会让人伤心难过,再不去找点借口支撑,内心迟早会崩溃的,所以他们当然会绞尽脑汁找各种理由把锅甩走呀。
所以,若不想孩子长大成为一个总爱为失败找借口的人,方法绝不是“想尽一切办法禁止他找借口”,而是要尽可能不要有“越挫越勇”的想法,避免给孩子过多的挫败体验。在平时也要多注意:肯定孩子的每次进步,足够的成功体验,会在孩子陷入“总是做不到、做不好”的漩涡中拉他一把的。
![怪天怪地怪空气,总之不是自己的错!孩子爱“甩锅”,究竟该咋破](http://p1.nanmuxuan.com/images/a4/f949f0e250e2af8a.jpg)
总之呢,“爱甩锅”只是人在非正常情绪下的一个特别现象而已,每个人都会有,即使没说到明面上,在心中也会犯嘀咕:“这次都怨XXX”。扪心自问,当你遇到糟心的事儿时,自己有没有也这样想过?所以说,有“甩锅”这种想法是没办法避免的,当然,也没有非要避免的必要。
当遇到孩子胡乱“甩锅”的时候,做家长的不要非和他较劲儿,要孩子在自己很难过的时候承认自己很差、很逊,未免也太残忍了吧。需要做的是,教会孩子该如何处理“挫败感”,培养他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现在虽然还做不好,但以后我就能慢慢做好了。
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每个孩子都背负着许多(学更多的知识、技能;要取得好成绩;考好的大学),他们本就很疲惫了,所以只要他们愿意去尝试不轻言放弃,就算偶尔耍个脾气、甩过锅,也是无伤大雅的。
最后,愿每个甩过锅的孩子,之后都能被爸爸妈妈温柔以待:“没关系,我知道你已经尽力,来日方长,我相信你今后一定会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