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年,由上汽奥迪引发的一系列风波,终于在2020年“平安夜”前夕尘埃落定。
12月23日,奥迪携两大中国合作伙伴中国一汽和上汽集团共同宣布:
上汽奥迪将构建创新商业模式,其产品将由现有奥迪投资人网络布局销售,售后服务依托奥迪现有网络展开,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保障。
要达成这样“共识”的背后,虽然我们并不了解这三家企业台底下进行过多少轮的谈判,但从他们各自发布的新闻稿中,似乎仍能嗅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渠道战”中,三家达成的一种颇为微妙的“平衡”。
提取一下以上三份新闻稿中的关键词,上汽的是“招商”,一汽是“升级”,而奥迪则是“共识”。
总体来看,上汽、一汽和奥迪目前在这样的解决方案中实现了“三赢”,也完美诠释了中国人“和气生财”的营商之道。
不过,这是否意味着奥迪今后在华的发展将更一帆风顺?同时一汽和上汽两家的合作后续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三家的“平衡”状态将能保持多久?
这一切或者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三家企业领军人的“初心”,或能窥一二。
(1)上汽陈虹:求进
上汽奥迪项目的设立,对上汽集团有多重要相信已无需再论证。然而,在此次三家的新闻稿中,上汽奥迪的内容反而是最为简短的。
“上汽奥迪招商启动”作为海报中最显眼的字样,是宣布项目的正式启动;而上面那句“未来,一起‘上’”,在功夫汽车看来则蕴含着更多的深意。
此前有关上汽奥迪的项目进展,在上汽的股东大会上一直是一大焦点。面对股东的追问,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也一直在坚称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而且具体车型投放计划亦已有雏形。
今年9月,也有媒体爆出陈虹亲自前往长春一汽集团总部参观,并与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进行了会晤。虽然双方会晤的细节并没透露,但从如今合作的协议来看,两人在那时或许已对奥迪项目的真正落地有所探讨。
事实上,对于目前执掌上汽集团已有7年时间的陈虹来说,如何把上汽集团进一步往“上”推无疑是其任期中的一大挑战。
不过,陈虹目前手上除了有上汽奥迪,还有刚刚亮相的智己汽车,这两大王牌若能打好,上汽集团将迎来全新的结构性增长机遇。
“未来,上汽奥迪的营销渠道会线上线下同步推进。”陈虹早前曾首次就上汽奥迪的渠道设置公开作出了回应。接下来,相信上汽奥迪会在新零售等全新的营销模式上作出探索,为品牌带来更大的销售机遇。
与此同时,上汽大众的MEB工厂无疑也将是奥迪在华电动化转型的一大支撑。尤其在PPE平台首款产品在2024年才正式投产的情况下,2022年开始正式启动的上汽奥迪,或将较一汽提早开始进行电动车的生产。
(2)一汽徐留平:求稳
2017年8月接任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一职的徐留平,相信对于争取奥迪品牌的支持也作出了不少的努力。
一个细节是,在徐留平“空降”一汽之后参加的首场活动,就是一汽-大众在奥迪的Q工厂举办的第1500万辆车型下线仪式,而徐留平也在一辆全新下线的奥迪A6L e-tron和嘉宾留下了他在一汽集团“首张合影”。
随后,徐留平在数个重要的场合都在不断重申一汽与奥迪这数十年来稳定而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希望与其能进一步“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从《一汽、奥迪十年商业计划》,到一汽和奥迪整合销售资源和发力出行业务,再到今年10月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基于PPE平台合作推出相关产品,徐留平主导一汽发展的这几年里,与奥迪的关系是在不断深化和巩固。
为此,相信此次上汽奥迪的经销网络只能由一汽奥迪投资人来参与建设,想必就是徐留平这几年来的“工作成果”之一。
不过,近年来一汽集团旗下红旗品牌的高速发展,也让一汽集团有着更充足的底气和奥迪谈判,但相对于上汽,一汽显然更需要奥迪。
有分析指出,无论如何,上汽奥迪的正式启动,对一汽奥迪来说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
(3)奥迪安世豪:求“生”
对于今年3月才上任奥迪中国总裁的安世豪来说,目前与两家合作伙伴取得这样的“共识”,是最好的结果。事关在这场三方的角力中,最大的赢家仍然是奥迪。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奥迪在华销量为59.54万辆,反超奔驰、宝马,在豪华品牌中排名首位。
但能否在今后愈发激烈的竞争中仍能保持这一良好的发展形势,奥迪在华面临的挑战无疑比宝马和奔驰更大。
因为在电动化的赛道上,宝马和戴姆勒在华的合作伙伴都“给力”得多,合作业务的范围除了整车更为广泛。例如最近有媒体报道,长城、宝马搭建的全新平台不仅开发MINI,还会开发长城的产品,“可能还挂欧拉的标”。
在后合资时代,中国品牌愈发强大的当下,对于合资模式必然将赋予更新的内涵。这对于奥迪来说,除了“平衡”,显然还需更多的“智慧”。
(4)功夫拍案
从上汽奥迪的横空出世,到如今正式落地,与其说是三方博弈的结果,不如说是三方对中国汽车产业更清晰 “前瞻”下的应对。
尤其当中国汽车产业迈入“后合资2.0时代”,上汽奥迪此次带来的全新“玩法”,或将为今后合资企业的发展模式提供全新的思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