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1年民生访谈”拉开帷幕,首期嘉宾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走进直播间,就市民关心的养老、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社区治理等话题一一作答。
救助是社会政策的托底。“十四五”时期,上海民政将进一步聚焦相对贫困、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努力构建应对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
“十四五”时期,上海民政将实现社会救助五个新转变:
1 救助目标上
实现从以“救”为主向“救”“助”并重转变,重视发挥困难群众的潜能,让困难群众在获得基本物质保障基础上得到理解和尊重,实现人格的自立和个人的自强。
2 救助主体上
实现从政府为主到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与社会充分参与的协同救助网络,在夯实政府救助基础上,更多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整合更多资源,发挥多方优势,更好满足困难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3 救助内容上
实现从物质帮扶向多元救助转变,进一步夯实物质救助,推进服务救助和心理救助。
4 救助导向上
实现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的转变,通过线下社区邻里发现与线上智能寻找相结合的方式,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实现“政策找人”,主动救人。
5 救助方式上
从政策分散供给向需求导向基础上的综合服务转变,以社会救助需求综合评估为基础,实施个案管理,开展综合施策。
社会救助领域“政策找人”试点正在铺开
从被动到主动,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这是民政部门在新时代理应有的民生服务理念的重大转变与突破。
“政策找人”,目的是为了重点完善主动发现机制。这几年,市民政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制度,并努力帮助困难对象“有政策可找”;努力持续推进“全市通办”“一网通办”“一件事”,让“人找政策”更方便。但考虑到少数的甚至是极个别的由于自身健康状况、不了解政策等原因没有求助的“不声不响”的困难群众,可能成为没有享受到社会救助的“沉默的少数”,民政部门必须要主动作为,依托线上大数据的智能发现和线下救助顾问的就近服务,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目前,社会救助领域的“政策找人”试点正在铺开。徐汇区依托“一网统管”实施政策找人、精准救助。他们以公安实有人口数据库和测绘院GIS地图为最底层数据,叠加了民政、人社、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房管、卫健、司法等14个条线与民生相关的数据约1600余万条,形成了大民生数据池。通过为社区建档、为家庭画像、为个人服务三个维度对社区、居民和家庭建档立卡,形成了45项个人和家庭属性标签,展示辖区民生基本体征。通过对一项或多项民生体征标签进行勾选,智能发现困难群众中“沉默的少数”,并通过系统自动派单给社区救助顾问,把救助政策主动送到居民家中,把救助服务做到百姓开口之前。
去年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关部门通过低保数据库、人口数据库,并叠加相关参数进行智能搜索,发现有60多名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人社、街道等相关部门及时介入,按照“一人一案”服务机制,主动帮助困难家庭大学生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