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MG名爵品牌的销售目标为50万辆。据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名爵累计销量为183915辆,距离该目标还有约32万辆的缺口。按照当前平均每月2.6万辆的销售节奏,距离完成年终目标还有约19万辆的差距。要想完成年度目标,特别是在今年已经走完三分之二的情况下,意味着名爵必须在剩下的四个月时间里,去冲刺至少30万辆的销量,平均下来每个月需要完成7.5万辆,而名爵在今年最佳月销量才3.3万辆,与长城、长安、比亚迪等主流自主品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名爵旗下在售车型有名爵5、名爵6车系等轿车,以及名爵ZS车系、名爵HS车系、名爵领航车系、名爵ONE等SUV车型。尽管产品矩阵已经逐步形成,但目前来看,名爵并没有一款能真正扛起销量的车型。据数据显示,名爵旗下销售最高车型是名爵5和名爵ZS,今年1-7月份累计销量分别为58665辆和51947辆,两辆车型约占名爵销量的三分之二。在没有新产品助推的情况下,名爵想仅凭借现有产品完成年销50万辆的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自2007年上汽接手名爵开始,名爵成为“中国品牌”已经十余载,如果从2005年南京汽车收购名爵开始,这个时间更久。然而时至今日,名爵在中国市场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存在感。而这一切,皆源于它定位的尴尬。名爵一直在中高端之下的战场里迂回,名爵6、名爵领航、名爵HS无一款车型能够固守12万元以上的细分市场,难以突破冲高的天花板。当售价6-10万元的名爵5和7-11万元的名爵ZS成为销量担当之时,名爵品牌价值不断下滑。
不少消费者之所以购买名爵,是因为在销售的宣传话术下,把名爵当作一款英国车来买,可是事实上,除了车标和曾经的MG有着些许联系外,并没有MG的核心技术和生产线,所以目前国内的名爵汽车无论是技术还是品牌都已经是一款彻彻底底的国产车。而名爵坚持所谓的英式运动基因,并没有在世界拉力赛中争金夺银的背景为其背书,而且和很多自主品牌或者合资品牌的产品去竞争,找不到更多的优势,纵然就是跟自己同门师兄像荣威这种品牌相比,在品牌销量上也不占据优势。
然而,名爵的营销方式一向喜欢过度玩梗,三分实力七分靠捧,甚至出现了赛宝马、跑高铁等失败的营销案例。营销与定位相悖的做法,让品牌更加模糊不清,在个性与务实之间不断摇摆,在理想与现实之中不停挣扎,几乎是纠结中畸形的产物。从产品到品牌,从气势到竞争力,名爵还没决定沉淀下来进行基础夯实。而且从目前名爵的销量来看,想抢占更多市场简直比登天还难。
其实单就颜值来说,名爵无论是轿车还是SUV,都有一套自己的设计语言,而且都比较漂亮。但对于消费者而言,颜值固然重要,但产品品质才是更不能忽略的地方。在去年名爵发布的“Mission100”战略中,还提到要在2023年以前实现用户满意度100%。任何一家车企,即使是昂贵的超豪华品牌都不敢说自己会得到用户100%的认可,可名爵就敢这么说。
然而,却被事实啪啪打脸。车叔从某汽车质量投诉平台了解到,目前关于名爵的投诉颇多,比如名爵HS、名爵6、名爵5、名爵ZS等车型,都因发动机、变速箱和电子元器件问题被大量投诉过,以主力车型2020款名爵ZS为例,变速箱和发动机的投诉率占比47%。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名爵旗下的热销车型,名爵5在投诉中还出现了多起配置与原来宣传不符的投诉,陷入了被质疑暗中减配的风波之中。不知道这些准车主是否会算进名爵厂家客户满意度调查的“分母”当中。
此外,消费者购车除了关注车辆的硬件指标外,保值率也是需要考虑进去的因素。随着现有车型在销量上表现出的颓势,名爵做出了战术上的调整,选择推出低端车型进行冲量工作,将主打名爵5、名爵ZS车型。不过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名爵5所在的6-10万元市场并非紧凑型领域的主流之选,不少消费者将目光投向了10万元左右的紧凑型市场,其中有更加实用的自主SUV可选,也进一步压缩了6-10万元自主轿车的生存空间,名爵5的保值率也将打上一个问号。
如此的产品品质,名爵何谈年销50万辆?就连曾经名爵销量重要支撑的第三代名爵6,现在也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1-7月累计销量仅为10542辆。都不用想四个月后能否达到50万的目标,相比近几年销量最好的2020年全年297318辆的成绩,在剩下的四个月时间里,名爵必须继续保持着之前的销量才能达到与去年持平的数据。如果连2020年的销量都难以维持,2021年达到50万销量更是纸上谈兵。
车叔总结
行业变革又逢市场下行,如何保持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有危机感的车企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从今年1-7月的市场表现来看,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名爵能获得消费者的喜爱,自然有它所吸引人的地方,不过再好的产品,终有一日消费者会因为其产品质量而惨遭抛弃。而那些偶尔被其营销手段吸引的消费者,也将一步步被其产品质量打败,这也不得不让业内为这样的名爵所担忧,唯有脚踏实地才有可能走得更远,而不是花里胡哨吹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