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分止争”司法理念在安源孕育
“若没有恳挚的劝导与正当的裁判,那怎样能促进工友的自治,维持公共的安宁呢?”1923年8月,朱锦棠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裁判委员会的《裁判委员会报告》中如此写道。那一刻,他们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埋下了司法为民的火种。
“秉息事宁人之旨,持正道公平之法”,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时期开展的这段具有司法性质的裁判工作,孕育了人民司法的红色基因,在100年后的今天,也成为赣鄱大地司法工作者所传承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源泉。
◎文/图 首席记者吴强
安源法院在“法院初心文化基地”开展红色主题党日活动
“秉息事宁人之旨持正道公平之法”
安源区人民法院围绕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裁判委员会开展探索和实践,在五陂法庭打造了“法院初心文化基地”,并将100年前的“司法初心”放在了卷首--“秉息事宁人之旨,持正道公平之法”。
100年前,随着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工人们权益保护意识增强。面对一些人的不良行径和矛盾纠纷,以及地方原有的司法科腐败,他们渴望公平正义的到来,裁判委员会应运而生。
裁判委员会在创立之初即确定了“秉息事宁人之旨,持正道公平之法”工作原则。裁判委员会设立问事处,作为处理工人间纠纷的常设机构,明确案件受理范围--“部员各人私事概不受理”“掌理本部部员间之纠纷及违犯本部部章公约等事项”。
在裁判委员会受理的工人纠纷中,倡导工友遇事平心静气,依法据理,务求双方互让,尽量采取和平调解的方式予以解决,如此“定分止争”的理念与人民司法调解制度的精神契合,安源也因此被学者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司法调解制度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调解与裁判并举的司法实践
裁判委员会对于受理的案件注重融通情理和过罚相当,对于所受理的一切争端,采用解释方法“平情酌理以开导之,阐明大义以晓示之”。而对于行凶殴打、恃强凌弱、破坏公共利益、扰乱秩序、聚众酗酒等行为,俱乐部及裁判委员会也会给予部员相应的处罚,如记过、罚工、撤销职务、开除部籍、追缴罚款等,并公告于众。
1923年,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成立不到一年,俱乐部总公事房的总代表、消费合作社服务日用股经理陈梅生,趁合作社初做商业且无严格财经管理制度之机,大肆挪用和贪污合作社资金。俱乐部与裁判委员会对这起案件极为重视,经过一个多月的清查,大量事实证明陈梅生贪污公款700多元,并与奸商勾结,收受贿赂400多元,两项共计现洋1100多元。
1924年,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最高代表会议上,揭露并公布了陈梅生的贪污事实和手段,决定将陈梅生的房屋、家具全部封存,抵押作价,作为退赔;开除陈梅生工人俱乐部部籍,撤销他的经理和总代表职务。这起案件整顿了俱乐部干部作风,获得了工人们的信赖。
裁判委员会从1923年5月成立,到1925年9月因俱乐部被军阀武力封闭而隐入历史。其间,调解与裁判并举的司法实践,让当时工人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公平解决,同时也埋下了司法为民的火种,为之后革命时期司法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孕育人民司法的红色基因
而今,依托安源工运时期“裁判委员会”的历史背景,安源法院将裁判委员会的办案理念融入审判工作当中,发挥司法在定分止争、化解矛盾上的职能作用。
“基层法庭办理的案子,有很多涉及乡情亲情的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我们需要到实地去听去看去沟通。”五陂法庭庭长刘雨姬告诉记者。
当地曾发生过一件因种树影响道路通行导致邻里纠纷的案子,两名邻居最终闹上了法庭。刘雨姬带上卷尺,领着两家人,一点一点丈量出准确数据,一遍一遍释法明理。经过近5个小时的调解,最终两家各退一步,达成和解协议。
刘雨姬全程参与了“法院初心文化基地”的建设,在对裁判委员会相关史料的搜集过程中,对于“秉息事宁人之旨,持正道公平之法”感悟颇深。她说:“老百姓打官司,有时打的就是一口气,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恳挚的劝导与正当的裁判解开当事人的心结。”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时期开展的这段具有司法性质的裁判工作,孕育了人民司法的红色基因,所承载的司法为民精神,在100年后的今天,也成为赣鄱大地司法工作者所传承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源泉。
【来源:大江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