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半年前相比,网络直播的用户规模和在网民中的整体占比皆出现下降。直播平台的日子也并没有那么好过,某直播平台活跃用户数量的峰值是在今年1月,达到2516万人,而8月已经下降至1230万人,严重缩水;更有上百家直播平台关闭。断崖式的数据滑坡警示,直播行业已经不再是那个站在风口就能飞的宠儿,行业发展面临转型。“高速路”上危机已经显现了出来。(金羊网10月18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如此,社会如此,互联网亦如此。一个行业能否持续发展,需要看产品提供者的水平,也要看社会的需求,还要看这个市场的供求关系,而这些决定着行业的盈利与否。一个几乎半数网民参与的直播,几乎没有门槛,节目以烂为主,早死晚死都得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而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也就是说,互联网用户的一半用户都在从事着网络直播,只要有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加盟网络直播的队伍,招募三五十人来听主播的节目。
在QQ直播首页就可以看到各直播间的人数,听众大多数在几十个到百余个不等,几百个人的就是大直播室,且流动性过强,很多时候没过一分钟,进来的人就走了。随即进入了10个直播间,主播的内容没有系统性,没有主题,只是一些人在打情骂俏,或者秀自己的某个东西,感觉年轻人玩的多。网络直播和其它行当一样,主播也需要吃饭,需要通过直播来赚取一定利润,但事实上,一次网络直播中,很少有人愿意送代表大价值中的道具。
或许有人会说,可以播放色情内容吸引观众,其实目前国家对互联网的监控已经非常严格,色情类网站是严打的对象。在严格监管下,互联网企业也非常注意自律,内控中自检系统和群众举报系统,分分钟都可以发现不良信息,网络直播中的色情几乎无处藏身,哪里还有钱可转呢?再者,你搞色情服务,瞬间直播间数万人,再宣传点敌对信息,互联网服务商也是担不起的。
随着上网费用的不断降低,尤其通讯服务商提供的99元省内包流量,给网络直播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网络直播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个人平台,想挣钱就要有付出,让投入者有回报,没有回报就不会持续投资,久而久之直播就没了市场。直播者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偶尔赚点小钱,也是一件乐事,站在这个角度看,网络直播或许还能持续一些时日。
娄滔和爸爸、妈妈合影(父亲娄功余提供)
15日下午,29岁的恩施咸丰女孩娄滔,睁着清澈的大眼睛,安静地躺在武汉市汉阳医院重症监护病床上。此时,距离她患上“渐冻症”刚刚两年。除头部以外,她全身均已丧失知觉,依靠呼吸机维持着生命。
而就在一天前,娄滔的父亲娄功余刚刚完成了一件“女儿最大的愿望”——正式在人体器官捐赠登记表上签下名字,身后献出所有有用的器官,并将头部留给“渐冻症”医学研究。
图为娄滔父亲手机中保存的娄滔大学时期的照片,当时的娄滔健康充满活力。(娄功余提供)
土家女孩长成北大博士
15日下午,54岁的娄功余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汪艳梅是湖北恩施咸丰土家族人。女儿娄滔是两人唯一的女儿,也是全家的“骄傲”。
娄滔就是身边同龄人眼中的“学霸”:2007年,娄滔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5年后,被学校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又以笔试面试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院,攻读古埃及史。
学霸还是自强、懂事、阳光的“邻家女”。娄滔从高中起离家住校,家里每月给她几百元的生活费,其余所有开支,她完全靠刻苦读书得来的奖学金;2008年,娄滔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为美国总统布什、奥委会主席罗格等充当过英语翻译;在高中同学赵怡心中,娄滔讲义气,乐于助人,“只要有事找她帮忙,她基本都没问题”;在高中英语老师周道梅看来,娄滔性格开朗,最大的特点是爱笑……
病中的娄滔坚强乐观(父亲娄功余提供)
人生规划戛然而止
就当娄滔朝着人生规划——成为一名传道授业的老师迈进时,病痛来得猝不及防,打乱了一切。
娄功余回忆,2015年8月,娄滔回家度暑假,经常说身体浑身没力气,上楼乏力。当时,父母还笑女儿“太娇气”。
10月,娄滔返校后,一天早晨给妈妈打电话,说左脚尖踮不起来,不听使唤。这引起家人警觉。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天坛医院、301医院的数位国内权威神经专家诊断,娄滔患上罕见的运动神经元病,即已被大众熟知的“渐冻症”,患者会慢慢感受到全身不受控制,最后连呼吸肌都无法自主,只有眼睁睁等死。
2年来,娄滔和家人在漫漫求医路上,积极与疾病抗争。但病情进展极快。2016年6月,娄滔脖颈以下完全瘫痪,进而发展到吞咽、呼吸困难。2017年元月,娄滔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用呼吸机维持生命。
尽管如此,娄滔在患病期间,仍坚持“听”完了60多部中外世界名著。“女儿这辈子最喜欢的就是读书!”娄功余说。
留下心愿报答爱心洪流
得知娄滔病重,她所就读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各方师生发起了爱心捐助,同时通过网络众筹,社会各界爱心筹款达上百万元。为这个普通家庭负担渐冻症昂贵的救治费用化解了燃眉之急。
10月9日,娄滔病情恶化转到武汉进行救治后,汉阳医院动用了全院力量,副院长谢彬组织制定院内救助方案,而副院长则孙涛协调院外医疗资源进行会诊。
经过多方努力,入院时状况危急的娄滔,目前病情稳定。15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青云说:“全科轮流陪伴这个危重患者,就是希望她的精神不被疾病打垮!”
汉阳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与娄滔耐心交流,并喂流食。(记者 龙华 视界网 赵林 摄)
娄功余感激地表示,每天探视的半个小时时间里,感觉女儿精神状态在好转,“对抗疾病的信心回来了,脸上经常挂着微笑”。
一次,娄滔清醒时,她将护士喊到床边,以口授护士执笔的方式,写下了几百字的愿望。她说:“请遵循我的意愿,头部留给医学研究,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尽可以捐给他人使用。”
土家人有土葬传统,但娄滔“要求”:将遗体火化,骨灰撒进长江,不要占用土地修坟,给社会带来负担。“请让我静悄悄地离开,不留任何痕迹。”
娄功余说,女儿曾说过一句话:“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湖北日报网)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都市猎鹿人”:这病去佑安医院或者新疆的兵团医院,哈医大也行!
网友“圣/xx剑”:愿天堂没有疾病!
网友“神迹再现”:天堂里没痛苦
网友“耳东”:心都碎了。。。
网友“杨老刚”:医疗机构高兴极了-爱心机构筹款一百万元,都是给他们的!
(2017-10-16)
渐冻人小鹏:无法行走,无法言说的痛苦
2017-09-21
空无一人
图中的男孩叫小鹏,2002年出生在湖南一个农村,不幸的是2006年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这是一种恶性病,得病的人慢慢丧失任何行动能力,但这个过程不是迅速的,而是身体一部分、一部分地萎缩和无力。这一切都在他们神志清醒、思维清晰的情况下发生,他们他们清晰地逼视着自己逐渐死亡的全过程。 (来自:空无一人)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也是“渐冻人”,这类人一般极其聪明,心思细腻、爱思索。小鹏亦是如此,虽然疾病让他失去了运动的能力,但他在智力和思考上却强于很多同龄人。没有小伙伴陪他玩耍,他经常一个人在家玩象棋,自己和自己对战,内心的成熟早已超乎同龄人。 (来自:空无一人)
许多学校都不愿意接受小鹏,怕他出事。但母亲从没有放弃帮小鹏找学校的希望,为此,她写了无数的求助信,通过各方帮助联系,终于顺利上了小学,校方还送了小鹏一辆轮椅方便接送。 (来自:空无一人)
每天妈妈骑车送他到校门口,放学后再用同样方式接回家,日复一日。可能他学到的知识并没有长大后用到的那一天,但小鹏从没过不要上学。 (来自:空无一人)
图为课间时光,小朋友们在教室外玩耍,而小鹏只能守候在课桌。“班上小鹏总是第一个背诵完课文。”班主任对小鹏的学习能力评价很高。 (来自:空无一人)
图为站在学校门口的小鹏,医生说小鹏这种病治不好,只会慢慢恶化,而且最多活到18岁。小鹏的生命虽然一直在倒计时,但妈妈还是努力训练小鹏站立,努力让他去读书,和正常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她只想让这一天来的迟一点,再迟一点。 (来自:空无一人)
图为妈妈正在给小鹏洗澡,因为患病,小鹏身材骨瘦如柴,没用任何肉。 (来自:空无一人)
图为睡觉前,爸爸给小鹏按摩,这样有助于小鹏身体的恢复。 (来自:空无一人)
每天晚上妈妈都会让小鹏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锻炼,伸脚,锻炼腿部力量。图为锻炼的累了,疼了的时候,妈妈抱着小鹏的脑袋安慰他。 (来自:空无一人)
谈到梦想小鹏说:“我想成为帮助那些像我一样走不起路的人,想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奔跑、欢笑。”他的解释足以让我们感动和难过。“因为走不起路,是一件很大的痛苦,看到别人在开心的玩耍,奔跑,欢笑,是一件很大的愧疚。但现在我会让自己开心,我已经习惯了,妈妈说要面对现实。” (来自:空无一人)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千里之外”:找个针灸厉害的医生针灸治疗,会不会好点?祝福小鹏,希望他和家人一起创造奇迹。
网友“婷婷玉立 ”:多好的孩子啊!希望你能创造奇迹,加油!
网友“✨ Maggie爱囡✨”:妈妈抱着孩子的那一刻,知道妈妈心里想的
网友“兰韵”:祝愿你们越来越幸福
网友“言言·寰”:伟大的父母!
网友“晶灵”:看了流泪
网友“黄雯”:孩子加油,希望有奇迹。
网友“天天【护眼笔推广】”:爸爸妈妈也很痛苦吧
(2017-09-21)
有一位母亲,前半生照料老公,后半生照顾儿子。家族的遗传病为母子俩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面对着必然的宿命,坚强的母子选择直面逆境。为了能给儿子一个有保障有未来的家,母亲拿出了仅有的10万元钱,向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报名,迎来了房屋的改造之旅。
改造现状
委托人是一对母子,母亲郁莹莹结婚后才知道丈夫遗传性共济失调症,丈夫从一开始的走路摇晃到最后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7岁的儿子李海臻大学毕业前发现自己遗传了爸爸的家族疾病,终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母亲希望小李能尽量少的依靠别人,儿子跌倒时,她都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
改造难点
1.出行困难:委托人的房子虽是一楼,实际却是处于整幢楼的二层。13级的楼梯,对于小李来说,每一步都充满危险。
2.走路没有扶的地方,常常突然摔倒。在监控器的画面里小李多次身体僵直,失去重心向后摔倒。
3.储物空间不足,需要叠两层凳子才能碰到放被褥的储物柜
4.轮椅不能顺利通过的狭窄内开式房门
5.房间阴暗潮湿,不适合小李复健
改造重点
安全第一、康复为主、重视平衡训练
房屋改造
委托人的家是一个使用面积为46平方米的两居室,同时还有一个面积为4平方米不到的自行车库。
改造基本情况△
节目组请来了曾八次参加《全能住宅改造王》,被称为 “神之手”的日本设计师本间贵史,他曾经在《梦想改造家》中将7口之家的43㎡ 改造成魔方新空间。本间贵史代替小李妈妈,照顾了小李一天,深入体会母子俩居住上的困难。
为了能面对未来20年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本间贵史结合小李父亲过去的经验,制作了发病时间、病症对照表。
电梯
第一个明确的设计需求
在家中安装“独立电梯”
本间贵史表示“电梯是李海臻未来能否出门的关键”。车库,正位于厨房下方,这里也就成了电梯的安装位置。
节目组和居委会上门征求了整幢楼24户邻居的同意,将原本一楼的委托人一家4㎡自行车库与二楼正上方厨房空间打通,进行电梯安装。
电梯里的操作台△
门
本次改造另外一个重点
室内通行的畅通
“对使用轮椅的人来说,移门要比开门使用起来方便得多。”为了方便轮椅的进出,设计师克服重重困难,调整移门轨道路线,将整个房子的门都改造成了移门。
卧室
打通原先的三居室模式,将儿子和母亲的卧室设计在同一个完整的大空间里。
改造前△
改造后△
综合隔音跟今后看护问题,本间贵史决定在两个卧室中间加入移门隔断。为了达到理想的隔音效果,本间贵史亲自找来了特殊材料,提高隔音效果。
大面积的储物空间,足够未来两人使用;细致的分隔,使用更便捷。
阳台
新卧室与阳台相连,在享受大面积空间的同时又能沐浴到窗外的阳光。
阳台上放置了桌椅,母子俩可以在闲暇时间喝喝茶晒晒太阳。
客厅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小李摔倒后的疼痛感,本间贵史利用奇特的五金件将地板架空,增加地板弹力。
客厅是长方形的,到处都有扶手。
客厅改造前后对比△
厨房
厨房里方便的“一键化”设备,感应式龙头、嵌入式冰箱、一体化的垃圾桶也充分满足了李海臻的便捷生活。
改造前△
改造后△
卫生间
如今被扩大至9㎡的卫生间,不仅做到了干湿分离,更是被细致地划分为:淋浴区、盥洗区、如厕区。
足够的空间有智能一体化的坐便器、坐着轮椅也能使用的洗漱台、可折叠扶手等人性化设计。
两侧出水花洒设计,即使是行动不便的委托人小李,也能独自完成洗澡这个步骤。
淋浴区△
暖心改造
护理床
特别定制的护理床,不仅能在四周装上防护围栏,还能根据需要进行各个部分的角度调节。
多功能扶手
家中装有的多功能扶手,更能配合李海臻进行一系列的复健锻炼。
天花导轨
还有一项重大的改造,那就是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天花导轨”。
小李坐着可自行控制的吊椅就能去到卫生间、淋浴间等地方。
本间贵史表示,这个特殊的设计是“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李海臻都可以安全依靠的屋内代步工具。”
即使今后到了无法下床的病况,李海臻在没人帮忙的情况下也能前往屋内的每一个角落,也不用再像已逝的父亲那样,过着在厕所里待一整天的生活了。
暖心帮助
本间贵史还为小李提供了一个在病中也能做手工挣钱的方案——做拼贴画!贴画可帮助小李复健,还被拿来义卖。
这个世界,有难更有爱,欢迎回家。
设计师
本间贵史:日本一级建筑士、一级建筑施工管理技士,JIA(Japan Registered Architect)登录建筑家,统括设计专业建筑士,教育研究专业建筑士,日本CM协会认定工程经理,东北文化学园大学客员教授。
对于本间贵史而言,这不仅仅是设计一次住房改造,是走进别人的生命里,从他的角度看世界。
小编有话说
《梦想改造家》里出现过很多“大神级”改造,但最感人永远不是家装技巧,而是设计师深入了每个委托人的生活,去体会他们的需求,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如果看了文章觉得不错的话,记得给小编点赞留言哦!
(2017-10-10)
宜昌54岁渐冻人 用眼睛“写”下心路历程
2017-09-24
澎湃新闻
护士在帮唐贵安做护理
原标题 54岁渐冻人唐贵安:用眼睛“讲述”永不渐冻的幽默与坚强
澎湃新闻报道 (记者 周琦 实习生 万嘉琳)“太太的刘氏热干面堪称美味,是我们家的招牌大餐”,躺在病床上的唐贵安这样写道。其实,唐贵安没办法自己吃饭,也尝不出食物的味道。
从2005年确诊为“渐冻人症”,妻子刘翠仙照顾了他12年。时间长了,她可以读懂唐贵安蠕动的嘴唇,也会被他深夜嘴里发出的咂巴声叫醒。望着病床上骨瘦如柴的丈夫,刘翠仙一脸深情:“他幽默,又有才华。”
“老子又活过来了”,唐贵安在同学微信群里“大喊”一声。从今年4月份开始,电脑上安上了眼动仪后,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唐贵安,思想犹如开闸。他回忆往事、记录病情、给护士写诗、给儿子写信,有时候一天要写七八千字。他用眼睛告诉医生,他想喝酒,还会鼓励病友。
护士长万晓蓉的手机里,保存着唐贵安写给她的诗。看着看着,她眼眶就红了,她告诉澎湃新闻,这是她见过的最好的病人和家属。医生熊晓琦见过太多被自己内心打垮的患者,她说,很多医护人员把唐贵安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唐贵安在ICU走了几遭,他觉得“已经捡了几条命,划得来”。 在不愿公开的ICU心路历程里,他表示也曾想过放弃。
妻子在帮唐贵安调试电脑
一个眼神就能会意
9月7日,白露,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五点多钟,天刚微微亮,唐贵安醒来,感觉今天天气非常好。他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只有眼珠转来转去,留意着屋内光影的变化。
躺在旁边折叠床上的妻子也醒了,问他要不要小解,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唐贵安没办法说话,但有多年护理经验的妻子知道他想干什么。“是就眨眼,不是眼珠就左右转”,刘翠仙说,“我从上到下快速问一遍(身体部位)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此外,他们还有二人专属的唇语暗号,唐贵安嘴唇微张几下,妻子便能“翻译”出一句话,更多的时候他一个眼神就能让她会意。
7点左右,窗外光亮越来越强,映射在墙上的斜长影子逐渐收拢,成为菱形、方形,向窗边靠拢。唐贵安长久卧床,对影子感觉愈发敏锐,他觉得影子在移动过程中会轻微抖动,像是显微镜下细胞分裂时的情形。
唐贵安用电脑记下了这样一个早晨。
54岁的唐贵安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4年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是世界五大绝症之一。
唐贵安在用眼睛写作
病痛不忘幽默
9月13日,躺在湖北宜昌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急救室,唐贵安的鼻子里插着鼻饲管,喉部气切,手指上夹着心率监护仪器,打着吊瓶,皮肤因为水肿光滑发亮,包着一身骨头。
唐贵安没办法说话,双手不能动弹,他只有靠眼球的移动“打”字,然后靠安装的眼动仪与电脑之间的感应“发声”。“帅哥靓女,你们好”,唐贵安盯着电脑屏幕,一会,电脑用女声就说出了这句话。唐贵安对电脑只能发女声有些介意,“一个大老爷们,只能发女声”。这台电脑是儿子花三千多块钱买的,上面安装的眼动仪花了2万多元,是儿子的积蓄。
唐贵安是如何靠眼球移动“打”字的呢?澎湃新闻发现,摆在他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下载有一个含有24个字母的模拟键盘,电脑下方,安装有眼动仪,看上去有一支牙膏大小。眼动仪通过USB接口连接上电脑,它能够捕捉唐贵安眼球细微的移动,他通过眼球的移动,就可以在电脑模拟键盘上“打”出字来了。
妻子刘翠仙说,这个眼动仪是最便宜的一款,接触经常出现问题,只要唐贵安咂巴了下嘴,她就得赶紧重新调试。“电脑比猪脑还慢”,唐贵安打出这行字后,笑了笑。
病床床垫柔软,但唐贵安仍觉得硬。他原来体重有75公斤,可现在浑身像“散了架”,只剩下皮包骨头。不过,感觉神经完好,但又让他感受身体的疼痛,为此,妻子在他身体下面加垫了一个软的枕头。
唐贵安半个月才会换一次床单,这也需要儿子的帮助。
为了补充营养,唐贵安几乎两个小时就要进餐一次。他的饭平时由刘翠仙的姐姐帮忙做,把黄豆、鸡蛋、鱼肉打碎成流食,用注射器通过鼻饲管打入体内,每次喂200ml。注射完一管后,刘翠仙快速盖上连接鼻子的导管口,再用纸包起来,以防感染。
唐贵安在屏幕上写道:这个“饭”可能有53度,浓度高。
刘翠仙说,他什么味道都尝不到,还在想着酒。自从咀嚼肌萎缩,唐贵安就只能从网上看看烹饪节目,他说这样哪怕是流食下肚,也能尝出饕餮大餐的感觉。
每隔一段时间,护士要通过气切口帮唐贵安吸痰。“想看看我的护理过程么?”唐贵安问。他脸憋得通红,还要让人帮他和护士合影。看到照片后,他说“还是护士好看,我太吓人了”。站在床边的护士应声笑了起来。
这样的24个小时,刘翠仙每周要过5天。晚上,儿子下班后去大姨家取第二天爸妈的饭食,然后送到医院。母子俩再帮父亲清洗、排便。夜里,刘翠英搭着一张简易床睡在唐贵安旁边,呼吸机呼呼作响,即便如此,听到唐贵安一个咂嘴声,妻子也能马上醒来。她睡眠浅,平均两个小时会醒一次。
自制吊机移动自己
31年前,唐贵安认识小他一岁的妻子时,是另外一副模样。他是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并入武汉大学)的学生,毕业后进入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后分配到宜昌工作。
电脑里保存有唐贵安当年的照片,照片上的他,五官分明,一袭白色风衣,黑毛衫,黑西裤,黑手套,一只手插在风衣口袋里,颇有风范。刘翠仙说,丈夫小号、笛子、风琴样样都会,在公司里负责监理安全事务、搞土建,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儿子崇拜爸爸有知识,说我不学习”。
妻子的印象中,有唐贵安在的饭局,他永远是中心。家人一起吃饭时,他和岳父喝酒,吃完饭后大家都不离开,就围着听他俩说话,“我们一家人都喜欢他”。
两人在回忆过往时,刘翠仙经常询问唐贵安发生的时间,唐贵安有时候能回忆起具体哪一天。
“我服他,我就是喜欢有才华的人。”妻子一脸温柔。
婚后,因工作关系,两人很多时间不能在一起生活,奔波于多地搞建设的唐贵安经常十天半个月不在家,带儿子的工作自然落到了妻子肩上,但他时不时会带来惊喜。妻子回忆起自己30多岁时的一次生日,“半夜12点多钟他从工地回来,带了一束花放在床头”,她眉眼里尽是笑意,“那肯定是白天提前订好的”。
2003年唐贵安正值壮年,也是那一年,他右手开始变得无力,渐渐地拿不动筷子。夫妻二人辗转武汉、成都、上海多个大医院求医,也尝试过藏、苗、土家的各种偏方奇药,但都未见效果,直到2005年在北京确诊为“渐冻人症”。
求医过程中,唐贵安的病情不断加重。他开始睡不着觉,一天睡一个小时,白天还特别精神,可长夜里尽是痛苦和折磨。两只胳膊不能动了,还能把包挎在脖子上坚持上班;腿走不动路了,还能坐在轮椅上说话、咀嚼食物……
但2010年9月21日的“一仰”后,唐贵安就很少起床了。那天,他坐在轮椅上想要站起来活动一下,“我扭头去拉窗帘,一回头他直挺挺地仰过去了”,现在说起来刘翠仙还有些后悔。
在家养病时,他设计了能“搬运”自己的吊机,一边在腰间缠上绳子,另一边让人手摇把手,把自己提高,再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排泄。即便如此,妻子一人也难以应付他的起居,后来,岳母来到家里帮忙照顾他。
打开了另一扇窗
唐贵安也想过放弃,他把在ICU的心路历程写成文字,他的主治医生熊晓琦看过。
“他不让我管他了,”妻子说,“觉得拖累我了”。有时候两个人闹别扭,唐贵安说不让妻子再管他了,可她还主动去“撩”他,“我说都是我的错,你赶不走我的”。在妻子看来,不能什么都由着唐贵安的性子来,她和儿子提前商量好了,“(紧急情况下)不管你爸愿不愿意,要先救他的命。”
两个人也因为儿子的婚姻产生过分歧,儿子27岁了,还没谈朋友。医院的医生说,这么好的小伙子,要给他介绍个对象。刘翠仙希望儿子能早点结婚,唐贵安说顺其自然就好。刘翠仙说,“因为医药费,儿子感觉压力很大”。
4个多月前,唐贵安肺部感染,口戴式无创呼吸机已经无法满足呼吸需求,他住进了葛洲坝医院的ICU。他曾跟妻子说,如果要气切就放弃治疗,因为不想住在医院,那样会困住家人。昏迷之际,妻子还是决定做了气切的插管准备。他清醒后,最终点头同意气切。这一次,唐贵安的右耳失聪了。
4月15日,装上了眼动仪,“一开始打一个字需要2.4秒”,唐贵安说。他像是在和时间赛跑,最多时,一天写了七千多字。“痰都忘了吸,最后都干了”,妻子有些抱怨,“得医生来要求才能停下来。”很快,他加入了同学微信群,在群里喊话,“老子又活过来了。”
“有话说不出才叫憋人。”唐贵安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样一行字。一个“憋”字打了几次没能打好,旁人已经知道了意思,但他还是接着打,直到打正确为止。
在贵州长大的唐贵安,小时候生活在酒厂,“生下来就会喝酒”。患病以后,他没怎么喝过酒,想得厉害。熊晓琦分析了唐贵安的身体状况以及服药情况,答应了他喝酒的要求。抿了一口家里泡了8年的药酒,他觉得特别满足。
唐贵安的电脑多用来记录往事,求学经历,患病后的心路历程,或是给人写信,偶尔也写写诗。4个月来,他写了几万字。
“你们迎来的是病人的痛苦、家属的急躁甚至谩骂,送走的是健康和鲜花。”
万晓蓉读到这些文字时,红了眼眶。她感觉获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既感动又自豪。
熊晓琦说,唐贵安隔壁是一张急救床,都是重病患者。唐贵安经常发语音鼓励病友,“当然也有没有救过来的患者,我们都挺小心的,害怕对他心理造成影响”。
唐贵安并没有回避死亡这个话题,他书面回复澎湃新闻记者时说:在ICU里走过了几趟,也算是拣了几条命,按理说应该是划得来了,可我偏偏不信邪。还是那句话,不要被自己吓到。我不叹生命历程短暂,更不奢望向天再借五百年,倘若气息尚存,依然面向超前、情趣饱满、将爱心洒遍、将生命奉献。
照顾丈夫多年,被问及是否有过厌烦,刘翠仙看着唐贵安说:“这是我的一场劫渡。”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橡树”:赖活
(2017-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