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电影《飞跃老人院》剧照
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中,父母和子女的牵绊是一辈子的,“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是我们共同向往的两代人的相处方式。
可是现实生活中,至亲至情,却常常演化为父母看着子女的背影渐行渐远,那些爱和关心的最后结局,并非团聚,而是别离。
我的邻居孙爷爷今年已经80岁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这段时间我常常看见他坐在家门口的树下发呆,眼里有太多我看不懂的情绪。
孙爷爷说:“人老了,想回农村老家了。”
过去的三十年间,孙爷爷和他的老伴儿一直辗转于各个儿女的家中,帮助事业繁忙的他们,照顾尚且年幼的孙子孙女。
但是五年前,孙爷爷的老伴儿因病去世了,从那以后,孙爷爷不管做什么都觉得提不起兴趣,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坐在窗边发呆。
孙爷爷变得越来越焦虑,多次提出想回老家。
老一辈的人,对于“落叶归根”这个理念十分看重,但孙爷爷悄悄告诉我,他执意回老家,并不是因为落叶归根,而是有三个原因。
我听完了之后,不免有些伤感,对于亲情,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不想麻烦和拖累子女
为人父母,最大的初心,就是子女一生平安顺遂,哪怕到了晚年,他们所求的也从来不是自己。他们总是想方设法,为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但关于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却从来闭口不言。
老人眼里的麻烦子女,大多都有这三方面。
首先,生活方面。从前,老人和子女同住,还觉得自己能够帮上忙,比如打扫卫生、做饭。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体力不支、行动不便,甚至出现不适,需要吃药就医。
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会觉得自己对于子女是一个累赘,只会拖累他们。
其次,经济方面。对于老年人来说,正常的支出并不算什么,但一旦出现疾病,需要的花销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所以很多时候,老年人总是非常抗拒医院,明明身体不舒服却从来不说,无非就是怕在经济方面麻烦子女,给子女带来压力。
最后,情感方面。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老人总是沉默寡言,什么也不爱表达。
其实,他们也有情感方面的需求,也渴望有一个人能陪自己说说话。但他们在这方面异常擅长隐藏。因为他们知道,儿女忙于事业,孙子孙女忙于学业,大家都有太多的事情需要顾及,他们不希望自己成为子孙后代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孙爷爷说,如今待在子女身边,他已经帮不上忙了,反而会给他们添麻烦。他已经能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在一天天变差,他不希望子女再为他劳神费心。
他们一切安好,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二:在城市生活不习惯,熟悉农村的环境,不孤独、不拘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于新事物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逐年下降,所以到了一定年纪,我们会习惯待在熟悉的地方,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城市和农村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它们有完全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完全不同的人文风俗,有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
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更拉开了城市和农村的距离,在城市,几乎已经看不见现金的身影,很多人只带一部手机就能放心出门,购物也大多通过网络。
对比之下,农村的普及程度就远远没有这么高,生活的便利程度也无法和城市相提并论。
可是对于老年人而言,农村的生活才能真正让他们安心。城市那些通过手机的支付和消费,总让他们心下惴惴,生怕在不知不觉中就受了骗。
智能生活带来的便利并没有普及他们,反而给他们带来了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也会摧毁他们的自信,让他们产生“我跟不上时代了”、“我怎么总给子女添麻烦”的挫败心理,加剧了他们对城市生活的不习惯,甚至是排斥心理。
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地铁、公交车占据了交通出行的主导地位,很多时候出门办个事,路上的时间就要花上大半天,而在农村,不管去哪里,最多也就是十多分钟的事情。
老年人的精力和从前相比已经大大下降,无法负担长时间的在外奔波,也因此在城市里,大多老年人都不愿意出门,可待在家里,也不过形单影只,只有自己和自己说话。
友情的缺失也让老年人无法习惯城市的生活,邻里之间,不再是亲密无间的交谈,而是带着冰冷和戒备。在小区里,很多时候连个认识的人都没有,出门兜一圈,都看不到几张笑脸。
孙爷爷就说,在城市里,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也大,并不适合他这个在农村待了大半辈子的人。哪怕已经生活了好几年,他还是无法习惯城市。
可能一个人,还是对出生的那个地方,有着最浓烈的情感吧。
三:两代人有代沟,生活在一起容易有矛盾
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能从青春期开始,一直延续到老,因为两代人的成长背景、人生阅历都截然不同,所以很难真正理解对方的思想和处境。
之所以能够维持和平,是因为爱和包容,孙爷爷就说,他很多时候确实看不惯儿子花钱大手大脚,也看不惯他成天就知道抱着手机玩,但说了之后儿子并没有任何改变,甚至还觉得他唠叨,很容易引起矛盾。
而且,万一儿子儿媳吵个架,他作为长辈,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两代人往往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同住一个屋檐下,就是将这些差异扩大化。所以,有的时候孙爷爷也不太愿意去掺和,子女的生活方式和婚姻情况。
他说,他回了老家,子女们也才会生活得更加自由。
其实,说来说去,老人就是不希望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父母的奉献思维,从子女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延续,直到生命尽头。
这三个理由,都是老人对子女最真切的爱,听孙爷爷说完,我有一种泪目的冲动。哪怕到了晚年,做父母的,也依然在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成全儿女。
但站在子女的角度上想想,儿女也不希望父母什么都放在心里,总是压抑自己、委屈自己,让他们想要尽孝,却又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方式。
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一起沟通交流、协商解决,埋在心里只会让矛盾愈演愈烈。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作为子女,也要多懂得为父母考虑,不是他们不说,就可以当作不存在。不要总把他们的付出当作理所应当,要多照顾他们的情绪,多陪陪他们。
孝顺永远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实际行动的诠释。
父亲节快到了,如果实在没有时间陪伴在父亲身边,那就用自己的方式,去关怀一下他们吧,不要让自己的父母,总是在背着我们羡慕别人的父母。
孟子曾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孝顺是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多给父母一点关爱吧,不要让你日渐老去的父母,跟不上时代,同时也与你越来越远。
END
今日话题:
如果将来你老了,你也会选择回农村老家养老吗?
来留言聊聊你的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