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最大的遗憾是什么,细细想来也就只有夺取汉中之后没有趁势攻略蜀郡,当时刘备入住益州不久,刘璋旧部对于这个外来主,而且是巧取豪夺此等小人行径夺了刘璋的家业,因此这些人对刘备就是两个字不服,这也迫使刘备刚入驻益州时期必然用强硬的手腕镇住局面,面对曹操大军压境,刘备集团必须在对短时间内稳定益州内部,不然内乱一旦发生,曹操就是想不打你都不可能,那么什么方法最有效快速,那就是杀伐了。
总体来说只要曹操发兵汉中,益州除了刘备带来的荆州势力再无其他人真心追随刘备,刘备会在外患和内乱中倒台,曹操占领整个益州的可能性非常大,占领了长江上游,顺势而下,刘备和孙权就没有活路了,一统天下在曹操有生之年就可实现,可是曹操最终没有采纳这个战略计划,而是率军会师,错失了进攻刘备的最佳时机,坐视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后来连汉中都丢了,形成三家鼎足之势。
在当时力主曹操趁势攻占益州的两个人,一个是司马懿,另一个是刘晔,两人都相当于曹操的高级军事参谋,司马懿劝谏曹操时称聪明人从来不违逆天时,《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当时曹操是如何回答的,只是在《晋书》中记载着曹操说了句类似得陇望蜀的回复。
刘晔是大汉皇室宗亲,曹魏的优秀战略家,历任三朝元老,当时刘晔认为不能给刘备整顿益州的时机,如若给刘备喘息的机会,其手下有善于治国的诸葛亮,有身经百战的将领张飞、关羽,一旦刘备集团站稳了脚跟,扼守蜀郡险要地形,在想攻占益州,那就不可能了,养虎为患,给自己培养了一个难缠的对手。
在刘备攻占汉中后,刘备和孙权对曹操形成了战略包围,曹操自此在有生之年再无一统天下的良机,对于曹操当时为何放弃如此大好时机,感觉总有些意外,曹操戎马一生,不需别人提醒也能看出当时刘备疲软,可以一口吃下,能让曹操做出这个决定的只能是进攻益州的弊端大于益处。
从时局上看,曹操实力的确强大,但是广阔的疆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尤其曹操的根基在北方,当时,西部羌人叛乱刚平息不久,东边孙氏十数万大军更是虎视眈眈,荆州的关羽也在进行着军事调动,此时如果曹操强攻益州,其他诸方势力不会坐视曹操安心的实现占领益州的计划,必定趁势从四面八方侵犯曹操的地盘,这不亚于一次全面战争,此战利益虽大,但是也高风险,这要是在曹操的事业在起步阶段时,曹操自然是敢赌的,可是如今大下的庞大基业也掣肘着曹操冒险的信心,此时对于曹操来说摆在第一位的不是一统天下,而是维持自己打下的基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可不管怎么说,曹操的这一决定让刘备在益州发芽壮大,成为了日后曹魏的心腹大患,司马氏也就是在抵抗蜀汉的北伐中逐渐崛起,掌握了曹魏的军事主导权,为司马氏篡权打下了基础,曹操一胜呕心沥血打下的曹氏家业如此轻松的便宜了司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