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收割下,蚁视如何“蚁”小搏大?

  9月11日电  2017年已过大半,VR行业开始进入加速整合阶段,一方面Facebook、HTC、索尼等先行领军者持续展开围剿行动;另一方面,微软等后知后觉的巨头认为时机已到,进场收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依然坚守在硬件一线的VR初创品牌已经屈指可数,太多我们曾经无比熟悉的品牌渐行渐远,直至销声匿迹。

巨头收割下,蚁视如何“蚁”小搏大?

  毫无疑问,巨头正在加速布局,狼真的来了!这对蚁视来说显然是个严峻的考验,蚁视新品拿什么与之抗衡?巨头围追堵截下下,蚁视这样的VR初创品牌又该如何突围?品鉴会后,87君和蚁视CEO覃政聊了聊。

巨头收割下,蚁视如何“蚁”小搏大?

  新品:2S的Inside-Out技术,2C的Xbox手柄

  继去年二代头显推出后,经过一年的测试、调整,蚁视推出了VR套装2S。规格方面,2S采用Inside-Out单目红外感知系统,搭配2.4G无线双手柄,定位更加精准,没有了线缆的束缚,使用起来也便捷不少。2S头盔采用了双独立VR专用OLED屏幕,双目分辨率为2160*1200(1080*1200*2),视场角110°,刷新率90Hz。

  相较于第一代,其视角范围提高了2倍,Inside-out摄像头分辨率也提升了近4倍。在内容方面,2S套装支持SteamVR平台和蚁视VR大厅的游戏。

巨头收割下,蚁视如何“蚁”小搏大?

  与2S一样,2C同样采用了双独立OLED屏,双目分辨率2160*1200,90Hz刷新率,以及110°近圆视场。不同的是,2C主打“沙发级”应用,即用Xbox手柄模拟VR操作,以休闲的坐姿通过蚁视大厅体验Steam平台的VR游戏。

巨头收割下,蚁视如何“蚁”小搏大?

  硬件介绍过了,接下来就来聊聊实际的体验感受。在品鉴会现场的体验区,87君首先使用蚁视VR套装2S体验了对抗逃杀游戏《亚利桑那阳光》和射击类游戏《燥热》。体验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定位追踪十分精准,实时捕捉使得闪躲攻击更加灵活。同时,可更换的PU面贴也使得佩戴舒适度提升不少。

  随后,87君又使用蚁视VR头盔2C体验了《 VRFun House》和《The Lab》这两款经典VR内容。坐在沙发里使用Xbox手柄,重温儿时“小霸王”时代游戏场景,feel还是那个熟悉的feel,不同之处在于体验上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战略:拒绝价格战,打响技术战

  然而,发货在即的蚁视VR头显新品,却迎来了巨头们的一波“降价潮”……

  从今年3月份第一波降价至今,Facebook已通过长期促销的方式将Oculus Rift与Touch手柄套装的售价降至399美元,较之最初的798美元,直接腰斩。8月底,一向在售价上坚挺的HTC宣布将Vive的售价将永久下调200美元,至599美元(国行降价1400元,至5488元)。紧随其后,索尼也宣布从9月1日起,PSVR基础套装(包含PSVR和Camera)建议零售价调整为2999元;精品套装建议零售价调整到3399元。

巨头收割下,蚁视如何“蚁”小搏大?

  这些降价是由于Facebook、HTC或索尼预期到会有一大批竞争对手涌入而做出的吗?刚亮出新品的蚁视,也要被迫选择跟风降价吗?

  覃政认为,巨头们的纷纷降价有其缘由。一方面,VR硬件发展至今,产品不断迭代更新,随着新产品的推出,旧的产品自然需要降价来清理库存;另一方面,部分头显产品推出时,定价策略就不合理,随着VR热潮逐渐回归理性,势必要做出价格调整,适应市场形势。

  而对于4399元的VR套装2S和2199元的2C,覃政表示,蚁视新品定价合理,从长远来看,价格战不是应对“降价潮”的上策,技术才是硬件厂商首要考虑的。光学技术和CV算法,正是蚁视或能从这波“降价潮”中突围的两大核心技术。

  覃政告诉我们,在光学技术领域,从2012年就申请了复眼光学专利技术。到现在,蚁视已先后在无畸变光学方案、近眼光场显示技术、瞳距自适应及支持佩戴眼镜等领域进行了几年的探索尝试,产品也相继落地。

  而今年,蚁视又将更大FOV光学方案――110度近圆视场,在蚁视VR套装2S及蚁视VR头盔2C上进行了应用。覃政还透露,其研究已久的复眼光学超薄VR头显即将产品化,有望在年底与公众见面。此外,蚁视也已经开始了100°以上FOV的AR/VR混合光学方案研究。

  在CV算法上,蚁视从2014年就开始研究Inside-Out红外追踪技术及双目SLAM视觉追踪技术。也就是利用头显上的红外光源和追踪摄像头,捕捉追踪地板和手柄上的Mark点,从而计算出头显和手柄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到现在,蚁视已通过Inside-Out红外追踪实现了人物动态捕捉,支持同一领域多人体验,同时面积可以拓展至上千平米甚至更大。

巨头收割下,蚁视如何“蚁”小搏大?

  “从一开始,我们就踩对了Inside-out这个技术点。”覃政表示,蚁视最开始研究Inside-out技术时,并不被行业所看好,然而,随着微软等巨头相继推出基于此技术的VR设备,事实似乎正在说明,inside-out追踪技术正在被业界认可,或将成为消费者级头显的未来。。

  思索:巨头核武器逼近,蚁视出击双“弹”齐发

  然而,拥有两大核心技术的蚁视就一定能打好手里的牌吗?

  行业大环境似乎永远比想象中严峻。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8月底,微软宣布了一大波关于Windows MR头显的消息――首先,MR头显+控制器的打包售价400美元起步,更轻便,更易用,同时对PC的性能要求更低;其次,10月17日起,联想、惠普、戴尔、宏将陆续发货,华硕则预计要到2018年;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Windows MR头显将兼容支持Steam平台。

  至此,微软的野心表露无遗――左手劳抓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五大PC厂商,右手拉拢全球最大的内容平台Steam。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微软有机会在VR/AR这个被视作下一代计算平台的领域再塑PC互联网时代的辉煌,再次让自己的硬件和标准一统天下。这对VR初创品牌来说,福兮,祸兮?

  对此,覃政倒是表现的异常淡定和冷静,面对这样的“核弹武器”,蚁视能做的,就是“原子弹”+“氢弹”的双弹齐发。

  那么,覃政胸有成竹的“原子弹”是什么?“氢弹”又是什么?

  “原子弹”就是Inside-out红外追踪技术,这也是蚁视能与微软抗衡和合作的攻坚战略技术。覃政认为,微软的Inside-out技术比较成熟,目前供给六大OEM厂商使用,这是微软的法宝。因此在这个时间点上,要么自己拥有这项技术,同时给其他同样拿不到此技术的公司使用,不断壮大自己。要么直接与微软谈判合作,然而,没有过硬的技术,这无异于与虎谋皮。

  “氢弹”即复眼光学技术,这是蚁视自2012年至今一直在探索的技术,未来会成为下一个产品形态。覃政透露,蚁视下一步如果涉足VR一体机,会使用复眼光学新技术,有门槛,有自己的优势才能取胜。

  巨头围剿,亦敌亦友。蚁视除了凭借双“弹”齐发战略与之抗衡外,也在积极谋求与巨头的合作,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性进展。

  覃政透露,蚁视目前联手某国际知名手机巨头共同开发Daydream项目,今年年底之前将会上市。众所周知,Google一直不遗余力的力推Daydream,蚁视联手国际手机巨头合力出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正如前文所说,巨头纷纷入局,纵观VR行业内外,和他们业务重合的初创公司或中型公司似乎只有有两个结局:死去或被收购。而蚁视能凭借这两大核心技术,顺利突围吗?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覃政的战略很清晰,一身过硬的技术,是蚁视应战的不二法门。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95 字。

转载请注明: 巨头收割下,蚁视如何“蚁”小搏大?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