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新华社瞭望智库发表署名罗天昊的文章《别让李嘉诚跑了》,批评李嘉诚“在中国大陆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在大陆的资产”,是“失守道义”的行为。长和发言人9月14日回应称,集团没有撤资,强调有买有卖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风起于青萍之末。从2013年起,李嘉诚开始集中抛售香港和大陆资产,加大对欧洲的投资,当时已引起坊间不少猜测。紧接着一系列大规模的资产拆分和迁册(香港人称企业迁移注册地为迁册)交易更是耐人寻味。2015年9月,经过复杂的资产腾挪,李嘉诚最终完成了旗下公司注册地的全部外迁。
李嘉诚到底是怎么“跑掉的”?
●2013年李嘉诚在香港动作频频,“撤资”传闻渐起
李嘉诚是香港土生土长的世界顶级富豪,他旗下的企业控制或涉及了香港几乎所有经济与民生领域。关于他是否会“撤资”的争论,在香港长盛不衰,2013年李嘉诚动作频频,让争论再一次到达顶峰。
2013年7月底,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下称“和黄”)发布公告出售百佳超市——百佳陪伴了香港人40年,是他们最为熟悉的超市。不过,10月18日,和黄再次公告暂停出售。
2013年10月9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下称“长实”)已将香港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的总价整体出售;当年的国庆长假前,李嘉诚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电能实业宣布,拆售旗下的香港电灯有限公司。2013年11月,和黄一周内两次出售物业,价格超过5亿港元。
李氏企业接连的出售动作被香港舆论认为是“撤资”。当时有不少分析认为李嘉诚是在用脚投票,离开正变得更仇富的香港。据南方周末报道,2013年,出现了两个针对李嘉诚的社会团体事件。3月,在长实的业绩会前,多个香港社会团体手举横幅和标语在长实集团大楼内,抗议李嘉诚年赚逾67亿港元,却合理避税缴纳零元所得税,要求政府创设“李嘉诚税”。李嘉诚对此回应道:“这正是我多年来加大海外投资的原因,树大招风,引起社会仇富很正常。既然大家不愿意看到我垄断香港,那我就去欧洲、去北美、去内地投资。”4月,和记黄埔旗下的港口管理公司发生了要求改善待遇等的罢工,码头工人用漫画讽刺李嘉诚,在李嘉诚旗下商铺发起“罢买行为”,五一劳动节时,甚至在门前举行为李嘉诚“招魂”的仪式。
针对愈演愈烈的“撤资”传闻,2013年9月17日,李嘉诚表示,长实与和黄绝不会将注册地迁往别处,相信多年后仍会屹立于香港。“我爱香港、爱国家,长实、和黄绝对不会迁册,相信多年后都会屹立于香港,但生意规模大小会随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情况而作出决定,当然股东的利益,我也要负起绝对的责任。”
●同年李嘉诚抛售内地410亿物业,王石提示“小心了!”
2013年,李嘉诚在内地也深陷“撤资”风波。
2013年8月-10月,李嘉诚旗下的长实以及和黄相继宣告将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和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基本都是位于大城市核心商圈的资产,涉及金额约为410亿港元。作为李嘉诚家族在A股唯一一家上市公司,长和投资屡次减持长园集团也被市场认为是其撤资内地的重要举动。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长和投资累计减持长园集团股份达15%,共套现9.17亿元。
接连的抛售被内地舆论视为一个“风向标事件”。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一周之内两次在微博上提示:“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上海等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2014年2月,李嘉诚旗下长实参股的ARA资产管理公司以24.8亿元人民币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2014年4月,李嘉诚家族以9.28亿美元抛售北京盈科中心。 2014年8月, ARA以2.5亿美元出售虹口区北外滩甲级写字楼盛邦国际大厦。最新一宗抛售是2015年7月底,当时澎湃新闻指长实地产寻求出售上海陆家嘴的综合体世纪汇,报价最高200亿元人民币。据澎湃新闻估算,若世纪汇得以出售,则计入超市、港口、能源等其他资产,李嘉诚近三年套现国内资产金额将达上千亿元。
除了上述商业地产项目准备套现外,“长和系”近些年来在土地市场上的变化也引发了业内的关注。回顾“长和系”在内地十余年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几乎从未偏离其“低价拿地、长线操作”的策略。但 “长和系”近两年在中国内地已经鲜少出击土地市场。据证券时报报道,在2011年以前,长实与和黄每年都有一些土地储备吸纳,土地成本比较稳定。但2012年5月份购入上海一块住宅用地之后,“长和系”在内地市场上再未有一块土地入账。
●近几年两面出击:这边抛售套现,那边在欧洲频频收购
据证券时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1月份至2015年4月份,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李嘉诚通过转让资产或其他方式套现逾738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售的位于中国内地物业货值总计约达129亿元人民币。
如此多的资金,其流向何处?媒体总结李嘉诚的投资逻辑是“脱亚入欧”。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从2000年至今,李家父子布局“购买英国”。李氏集团已经或者即将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的市场,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此外,港口、机场与金融市场业务也在李氏收购范围之内。2010年,李嘉诚斥资91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2012年8月,李嘉诚旗下长江基建等斥资77.53亿港元收购英国天然气供应商。2015年3月,和黄用102.5亿英镑(约1183亿港元)收购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旗下英国无线营运商O2,这是和黄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除了在英国的投资之外,2013年,李嘉诚分别以13亿欧元和97亿港元的巨额出资,拿下了奥地利3G通讯业务,以及荷兰最大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35%的股权。2014年5月,长和系集团竞购澳洲天然气商。2014年8月,长实拟从爱尔兰飞机租赁商AWAS手中购买一批航空器材资产,这是长实首次大规模进入航空业。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868亿港元。
●2015年长和世纪大重组完成, 李超人“绝不迁册”承诺打破
35年前,李嘉诚出手收购和黄,开始香港首富之路;35年后长和世纪大重组,李嘉诚打破了自己“绝不迁册”的承诺。
2015年1月9日,李嘉诚发布其商业帝国史上最大手笔的资产重组计划,将市值超过6600亿港元的长实以及和黄合并后再分拆成两家新的上市公司:长江和记实业(下称长和)和长江实业地产(下称长地)。其中长和将控股长实和和黄的非房地产资产,包括香港的海港码头运营商和英国零售连锁Superdrug。长地则接手这两家公司的房地产资产,并将通过IPO被剥离。
据金融时报报道,数位参与该交易的人士表示,该计划开始于2014年夏季。这意味着在去年秋季“占中”事件之前,重组决定已经作出。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成立的这两家公司,长地及长和,全是开曼群岛注册的公司,重组后变相迁册海外。事实上,迁册交易还不止这一宗。2014年,李嘉诚宣布将电能实业的香港电灯分拆,后者当年单独上市,成为香港最大IPO之一,香港电灯的注册地同样位于开曼群岛。
媒体报道,2015年9月,李嘉诚旗下长江基建集团提议以116亿美元的换股形式合并电能实业。
长江基建为长江集团旗下主营交通基建、能源基建及基建材料等业务的公司,10多年前,李嘉诚一手创办的长实,将旗下的基建业务分拆上市,组成了“长江基建集团”,并交由长子李泽钜打理。
长和系目前共有10家上市公司,长和、长地、长建等公司注册地均在海外,电能实业是现存唯一一家在中国境内注册的长和系公司。这就意味着,一旦电能实业成功并入长江基建并退市,李嘉诚通过去年以来的一系列大规模资产腾挪,最终完成旗下公司注册地的全部外迁。
公司改变注册地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大概没有一个比李嘉诚将长地和长和的注册地从香港改为开曼群岛这么引人注目和招来重重非议的。李嘉诚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长实与和黄绝对不会改变注册地。2014年3月1日,李嘉诚在记者会上表示任何时候都没有迁册的念头,并指“长和系撤资香港”的有关言论是笑话。
李嘉诚在“长和系”公布世纪重组计划的发布会上解释称,将公司注册地搬去开曼群岛,并非对香港没有信心,主要是为了做生意方便。长建的注册地原本就不在香港,且是电能的母公司。由长建吞并电能其实无可厚非,不应对此作出过度解读。
关于李嘉诚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不少业内人士给出了忧虑内地楼市前景、为子铺路、资产重组优化布局、投资环境变化等分析。但坊间评论和猜测之声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