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
今天要说的这件事情很让人愤怒,但好在结局大快人心。这件事堪比“殿堂级”的道德绑架,网络世界“圣母”们的极端表现也不过于此了吧。
8月某天早上,阳光明媚,是个不错的天气,这天得空,老李准备带着儿子去公园划船,正在他租船的时候,听到旁边有人大声呼喊,“有人落水了!”
老李转身发现孩子不在身边,抬头往水里一看,有两个孩子正在水中挣扎,而其中一个正是他的儿子。
气血顿时翻涌的老李想都没想一头扎进了水里,直奔自己的儿子,就在这时岸边一个尖锐刺耳女声响起,简直“满口喷粪”:“这个王八蛋,怎么不先救我孩子,他离我儿子那么近还直奔那个孩子去,谁救救我的孩子啊!”
可一大清早,岸边本就人流稀少,会水的更是没有,大家能做只是掏出手机赶紧报警。当老李把自己的孩子救上岸之后,也没管情况如何,就又急忙下水去救另一个。
最后,由于解救及时,两个孩子都暂无大碍。
可让人愤怒的是,第二个被救孩子的母亲开口第一句话非但不是感谢,反而是张牙舞爪的要来抓老李,还满嘴的污言秽语:“你这个混蛋,离我孩子那么近不去救我孩子反倒去救那个小崽子!我儿子要是留下啥后遗症我跟你没完!”
说完一爪子还差点儿抓到老李的脸颊,还朝老李的儿子狠狠地瞪了一眼。
这让本来不打算计较的老李顿时火冒三丈,反手就是一巴掌甩在妇人脸上,“我先救的是我儿子!我用我命换他命我都乐意!你儿子又不是我生的!不谢我也就算了,还想动手?”听了这番话,挨了一巴掌的妇人不说话了,只是捂着脸不知道嘴里嘟囔着什么,带着儿子走开了。
这一番过程周围人看的都十分解恨,同时也为老李的见义勇为纷纷伸出大拇指。
这种看似荒唐的情况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在成人的世界里,在孩子的世界里也是一样的。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优雅”应对可能会面临的道德绑架
★让孩子懂得何为道德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这本是一种大家约定俗成行为规范,可总有人喜欢“双标”,一方面站在道德制高点标榜自己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又不计对他人的伤害后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积德行善固然是好事,但凡事要跟随自己的心,即便做善事也不要被这件事本身之外的东西所困惑、干扰。而是你发自内心的想去做。
行善是一种美德,但绝不是一种义务,自己不想就没人能逼你,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要翻过来因为他人不行善而去指责,这是你的权力,也是他人的权力。
迫于压力,被逼无奈去做你不想、不擅长、甚至不会做的“善事”,这就是“道德绑架”,这种行为孩子自己不要做出来,也不要接受他人的强迫。这对提升自身修养没有任何意义。
★教孩子学会明确的“拒绝”
明确的拒绝别人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是很困难的事,中国人凡事讲究含蓄,这种让人“怪不好意思”事情是不会直白的说出口,我们多半会用一些婉转语气来编导自己的意思。
但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个方法明显的不合适,小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直白,你说的什么孩子绝大多数会当真。因此,教孩子学会明确的“拒绝”是非常必要的。你不喜欢的,不想做的,不该做的就要勇敢努力的大声说“不”。
这样孩子才会过的更加舒服,我们家长总是教孩子去分享,却从未教孩子如何拒绝,也从来不去在意孩子是否喜欢分享。以及孩子当时的心理情况。
只有教会孩子明确的拒绝,才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让孩子注意严于律己
我们总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意思是对自己严格对待,待他人以宽容,可不少经常道德绑架的人做法却恰恰相反,高标准严要求去“绑架”别人,对自己却可以松懈。久而久之,不少孩子也学会了这样的做法,这是十分错误的行为。
家长应该自省是否是自己的行为准则出现了问题,如果是一定要及时改正,给孩子起到一个正确的榜样作用,并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
总而言之,面对道德绑架,我们不仅不要模拟效仿,更要教会孩子如何优雅的回击,这也是孩子高情商的体现,如果孩子暂时学不会,那么再遇见类似的情况,家长就给孩子来个“亲身教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