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3日电(罗琨)监管趋严背景下,券商2017年上半年投行业务显著缩水。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梳理统计近期披露的各大券商2017年半年报发现,券商行业上半年的投行业务同比下降29.27%。
与此同时,券商的投行业务结构也有明显变化,IPO保荐业务和ABS等相关业务受益于市场红利明显好转,而定增业务则明显缩水。市场分析认为,随着监管规则进一步细化,券商投行将告别野蛮生长时代。
投行业务结构生变
去年下半年以来,IPO发行提速。经wind统计,截至9月13日,今年以来共计发行新股达329家,平均每月发行近35家,发行节奏之频可见一斑。
329家公司共计融资1654.81亿元,62家券商从这场盛宴中分羹近112.56亿元承销保荐费收入。其中,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收入超过9亿元,国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则超过7亿元,而光大证券、西南证券、国海证券、中国银河、东北证券、太平洋和中原证券等公司的此项收入跌幅则超过50%。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助理总经理李茜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预计称,在IPO政策松绑的背景下,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和项目储备,预计大型综合性券商在投行业务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收入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在IPO市场的亮眼表现之外,受再融资新规以及减持新规影响,定增规模同比下降21.83%。同时,受债券发行成本高企、风险排查力度加大的影响,国内信用债发行规模大幅缩减,其中公司债、企业债发行规模同比降幅达70%以上,而资产支持证券和可转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100%以上。从并购重组看,2017年以来,受审批趋严的影响,并购重组规模快速增长势头不再,但总体规模仍相对较高。
告别野蛮生长时代
近年来,受股权债券融资规模上涨影响,券商投行的业务也迎来了高速增长。2014年~2016年,国内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8.71%。同时,投行业务也是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国内券商实现投行业务收入684.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0.86%。
在快速扩张过程中,一些公司出现了“重发展、轻质量”、“重规模、轻风险”等野蛮生长现象,如公司总部对承做投行类业务的分支机构缺乏统一管理,对业务人员实行过度激励,“价格战、零收费”等恶意竞争等。
在这一背景下,证监会近日发布了《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界定总部和分支机构的职责范围”,“根据投资银行类业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考核体系,不得采取投资银行类业务团队按比例直接享有其承做项目收入的薪酬机制”,“在开展投资银行类业务时,应当在综合评估项目执行成本基础上合理确定报价,不得存在违反公布竞争、破坏市场秩序等行为”。
资料图: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中新社记者 张浩 摄
李茜认为,券商投行业务的野蛮生长是导致项目质量下降、风险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投行内控指引》拟从投行业务组织架构、薪酬考核体系、项目报价等方面引导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将有助于行业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水平、执业能力的提升,防范恶性竞争,有利于投资银行业务趋于良性发展。(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