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谈点现象,多探索本质

少谈点现象,多探索本质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Ray先森 来源|Ray先森(ID:RayZhang1993)

Ray先森说

随着短视频在各大平台兴起之后,有人将自媒体做了个分类,我看了下划分标准,应该属于“古典新媒体”。

你可能会问了“什么是古典新媒体啊?”

就是那种只做图文内容而不做短视频的自媒体形式,更夸张的说法就是,现在不做短视频的自媒体都是被抛弃没有上进心的一代。

好吧,又是日常被时代和同龄人抛弃的一天。

那正好,也想就这个事来聊聊我的看法。

1

小时候,我们家会预定一整年的《楚天都市报》,我也是在小学4年级,养成了看新闻的习惯,那时候除了央视一套的《新闻联播》,关于别的地方性新闻就很少可以看到。

也是这份《楚天都市报》填补了我学生时代对于内容的渴求,甚至有很多时候,我能讲出很多同班同学压根不知道的地名和词汇,更别说他们不知道的热点新闻。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发现摄入信息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至少,我和小伙伴吹牛的时候肚子里有货。

后来,渐渐已经不满足于在报纸上看新闻了,因为报纸的信息更迭时间太慢,随便打开一个网页,海量的内容足够我看一天,国际形势、民生热点、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等,有时候在网上能泡一整天。

再后来,网站新闻也不怎么看了,转而在手机上看,因为轻巧便捷而且走哪都能看,看完还能转发给朋友一起看。

从小学到现在,我喜欢看新闻的习惯一直没变。

因为,对内容和信息的需求一直都在,而这也是我想说的:

先考虑满足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再去决定表现不同的形式。

今天,我可以在路边摊吃一碗牛肉面,明天,我也可以在五星级酒店吃一碗牛肉面。

是路边摊的牛肉面填不饱肚子,还是路边摊就不配做牛肉面?

有纠结于表现形式的时间,为什么不先想想你的内容是不是真的受人喜欢?

就像我现在可能不会通过看报纸来了解新闻,但是喜欢看新闻的习惯一直没变,而且我还是会通过其他形式和渠道看新闻。

至于是用微信看、用抖音看、用电视看,那就是我的事了。

难道说用微信看新闻的新闻,就不是看新闻了?

或者说,用微信看新闻的用户,就不是用户了?

你满足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就可以了,至于读者喜欢用什么阅读方式那是他的事。

2

之所以,会用到上文这个案例,是想说:

很多时候,没必要为一些短暂的现象而打乱自己的节奏。

看到摆地摊很赚钱,就去摆地摊?

看到直播电商火了,就去做直播?

看到抖音日活上亿,就去拍抖音?

你看到的那不过是现象,而很少深入洞察到本质

为什么我要在这里花费时间讲“洞察本质”?

因为真正懂得洞察本质的人,不会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方向打乱节奏。

刘润曾经在《商业洞察力30讲》中讲过一个案例:

他在微软上班的时候,公司提供午餐和晚餐。但是菜样很久不变,大家有了意见。

怎么办?征询员工意见,每周更新菜谱?定期更换大厨?提高员工餐的预算?

都不是,微软是这样考虑的,由于午餐就餐人数比晚餐要多,利润更高,就找了两家供应商去竞争,每3个月做一次员工调研,哪家更受欢迎,哪家做午餐。

普通企业会改变结果,更换供应商;

优秀企业会找原因,去做调研;

而顶级优秀的企业,会改变模型,引入竞争,还把供应商的责任和利益绑定。

虽然,这是一个企业案例,但对我们个人而言,同样很有借鉴意义。

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有很多没有洞察本质的人,就有一大部分在做“捡芝麻”的事:

为了那免费的东西泄露个人信息;

为了省几块钱,宁愿买快要过期的食物;

为了抢几块钱红包,隔三岔五看微信;

为了所谓的副业,上班偷偷干私活。

可能有人会说:

你没穷过你不知道,或者是你站在说话腰不疼。

其实我也穷过,而且现在也不怎么富,但是我知道:

人的心志一旦变得非常低的时候,就很难提升自己,向更高层次上提升。

一个人最难得和最宝贵的其实是自己的注意力和关注时间,我们在职场中的每个人,与其把心思放在赚小钱上,不如将之聚焦到一处,练就捡西瓜的能力,而不是费尽心思去想怎么更容易捡到芝麻。

这才是真正形成差距的本质。

3

这也是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就是我发现身边有很多人很容易陷入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一旦养成这样的心态之后,很多时候就会出现跟风的念头。

吴军博士在《格局》提到一个观点:

众利勿为,众争勿往。

这个观点原处是曾国藩家训,原话是,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意思就是说,大家都认为有利可图的事情,就不要去争着做了,大家都要去竞争的地方(或者职位)就不要去争了。

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但能控制自己不为所动,其实也没这么简单。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我不知道最终他们能不能在众利中分得一杯羹?

但大多数人最会因为表面上的芝麻,而丢掉原本属于自己的西瓜。

也有人说,我这辈子就没遇上过西瓜,其实不是没有遇到,而是你满眼想的都是芝麻,天天为捡芝麻而忙碌,自然就没时间练就捡西瓜的能力了。

刘润曾经提过一个观点:

不抽象,就无法深入思考;

不还原,就看不到真面目。

很多事就像那些极其诱惑人的芝麻,看起来能让你获利不少,虽然可以让你拿些小利小惠,最终不过是浪费时间。

想到这里,我就非常坦然的谢绝很多外界的合作和社交,不是我假清高不爱钱,

而是我知道自己要什么。

写在最后:

捡西瓜并不难,因为大家都喜欢捡芝麻,这个现象你不妨告诉更多人,也不用怕他们来和你抢西瓜。

因为大部分人见到芝麻依旧会花时间去捡,捡的人多了,西瓜就自然留给你这样有智慧的人了。

只要看到这个本质,就很难再被其他假象扰乱心智了。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Ray先森(ID:RayZhang1993)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271 字。

转载请注明: 少谈点现象,多探索本质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