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监会再次就瑞幸财务造假事件回应媒体:愿与境外证券监管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跨境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保护各国投资者合法权益。4月上旬,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连续两次会议提到了坚决打击各种造假、欺诈行为,并逐步升级,表示要从重处理。
信用是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石,而造假行为毁掉的正是“金融大厦”的根基。有时候,“一颗老鼠屎”的力量无法估量。
瑞幸一家公司财务造假,舆论讨论的却是整个中概股的信任危机。同时,舆论又一次追溯起国内资本市场曾经的造假案,这些“伤疤”在每一次上市公司造假事件中都被反复揭开,足见信用损坏的影响之深远。
虽然在国内资本市场中造假只是个别情况,但也需要一台大吸力的吸尘器,进行有力、全面、持续的清扫。
之所以要进行有力的清扫,一方面是因为,监管力度不够一直被认为是造假这颗“毒瘤”难除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康美药业造假案中,300亿元的累计虚增营收和60万元的顶格处罚金额差距悬殊。另一方面,当前资本市场造假的手段往往隐蔽、复杂,如果吸力不够,就很难将一些隐藏的“老鼠屎”吸出来,因此不仅需要增加打击的力度,还要增强监管的穿透力。
一起资本市场造假案往往会牵连各方,“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一家上市公司之所以能造假,作为“看门人”的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没有尽到职责、发挥作用是重要原因。瑞幸被爆造假之前,多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甚至在其被指造假之初,还有机构为其站台反驳。这不得不让人对这些机构的专业性、出发点产生怀疑——这背后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勾连,尚不得而知。所以,“老鼠屎”的清理工作,需要更全面、深入、彻底,要把“同谋”的各方一个个连根拔起。
一家上市公司之所以敢造假,还与一些不够理性的投资人并不关心上市公司披露的内容是否真实,只关心眼前的股价有关。康美药业造假案让人颇为不解的是,其受处罚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价开盘却涨停。所以,在全面清扫的同时,还要注意良好环境的构建,加强对投资者的引导教育,培育理性的投资观。
这台“吸尘器”还须有超长的“续航”能力。综观资本市场的发展,从18世纪英国南海公司到如今的瑞幸,与利相伴的资本市场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造假困扰。往根上刨,还是一部分人在资本逐利的游戏中突破了规则和法律的边界。利字当头,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
长剑在手的监管层近来多次表态要严厉打击造假行为。今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证券法利剑出鞘,加大了对造假行为的惩处力度,比如,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执业、“看门人”作用缺失也将承担连带责任,等等。可以预见的是,资本市场的“打假”行动,只会越来越严,吸尘器的轰鸣声会像警笛一样在资本市场的上空来回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