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歆
“五一”期间,部分海外股市明显波动,A股市场会否被波及成为逾1.6亿名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笔者认为,虽然同样受到疫情影响,但我国与海外战“疫”所处的阶段不同,A股市场发展的“源动力”与海外市场不同。因此,资金对于A股市场的韧性和独立性有着较高认可度。简而言之,即便全球金融市场难免“青山同云雨”,但A股市场亦能争取“明月照两乡”。
首先,中国经济的韧性主要来自内生性增长的力量,在战“疫”与深入推进复工复产双重任务背景下,这种内生性力量对于宏观调控政策更敏感,更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政策效力。
笔者注意到,与海外部分国家直接推出“QE”不同,面对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和政策面一直坚持通过激发市场活力,尤其是激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双创企业的市场活力,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无论是货币政策的定向降准、普惠金融引导,还是信贷端对于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或是近期推出的以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等一揽子的宏观对冲政策措施,其核心都是通过多维度激发市场各方主体的活力,自然而然的带动经济增长。
由于这种增长方式更符合“自然法则”,更具张力和韧性,也因为具有更多的定力,能够有效抵御恐慌情绪的过度蔓延。
其次,A股市场最大的发展“源动力”在于改革与创新。无论是注册制的稳步推进、新证券法的完善法治供给、对外开放的脚步不停,还是严惩违规、保护投资者……其内核都是在变革中夯实基础并不断前行。
去年9月份,中国证监会提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经过逾半年时间,多数任务已经落地并达成,A股市场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改善,再融资、并购重组活跃度提升,创业板注册制试点启动,新三板精选层已经进入受理阶段。同时,A股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入,外资机构与A股市场的连接进一步加深;3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加大了A股市场法治供给,尤其是在投资者保护、威慑违规行为方面已经发挥效果。
第三,分析海外金融市场对于A股市场的扰动,主要的立足点其实不是海外市场一时的涨跌影响,而应该在于其与A股市场的传导点以及其传导力。
事实上,海外金融市场与A股市场最大的两个连接点在于外资与外贸。就外资动向来看,最具代表性的北上资金近期显示出对A股市场明确的配置意愿。今年以来,北上资金1月份和2月份分别净流入384亿元和116亿元;3月份,因全球金融市场恐慌、多国股市数次熔断部分资金需要“回国救火”等原因,从A股市场净流出679亿元。但是,4月份北上资金净流入533亿元,为年内月度流入最高值。北上资金对于A股市场的青睐实际上并不令人意外,A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低位,2019年的业绩增长更是进一步拉低了动态估值,资金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此外,从全局数据来看,央行日前披露,截至3月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1.89万亿元。该数据虽然低于去年底的历史高点,但同比增加12.08%,可以说经受住了突发事件的冲击、展示了A股市场“稳外资”的定力。
立夏已过,风暖昼长、万物并秀。笔者认为,A股市场在不能重启的2020年已经走过了最困难的时刻,即便还可能需要面对“全球共凉热”,但已经有了底气和能力展示自己的发展独立性。或许,穿越扰动,在改革中踏浪前行,这将是A股今后的日常!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