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球贸易仍因大规模停工而受到重创。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32%,可能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水平。
与外贸行业紧密关联的货代业,也必将受到严重的牵连。
全球最大货代德迅,第一季度息税前利润大幅下降24%,至1.84亿瑞士法郎(约合13.39亿元人民币)。国内货代领军企业中国外运,第一季度净利润也同比下降58%。
中小货代企业的生存状况更是不容乐观。
据了解,截至目前,大量货代企业的外贸订单都出现较大幅度萎缩。笔者认为,危机下,有两类货代企业最容易倒下:一是现金流断裂的企业,二是虽然在疫情期间生存下来,但丢失核心能力的企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面对更艰难的第二季度,中小货代企业应如何理性应对,寻找破局之策,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关键:企业负责人保持正确认知
毋庸置疑,企业管理运营的成功与否,绝大部分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决策。 而在关键时刻,企业负责人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疫情期间,一些企业的管理者通过手撕员工“请求降薪联名信”,带头进行网上卖货等方式,被奉为企业管理和营销的经典案例。在笔者看来,这背后更多体现的是企业负责人应对危机时的正确认知。
货代物流企业负责人,或许并不能跟消费行业管理者一样,主动设计营销故事,但正确的认知,同样是其所必须拥有的。
笔者认为,这样的认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小货代企业要坚定信心,只要能够打好“差异牌”,即便到了竞争终局,也将拥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二是在疫情暴发期间,需要更加理性的思考以及客观独立的判断。
整体上,疫情会促进业务和资本,更快地向头部企业集中。但中小货代企业还是要有信心,一是货代行业多年的经营模式,不会一夜之间被打破,二是中小货代提供的差异化客户价值,即使到了行业竞争的终局,也同样有存在的价值和必然。
除此之外,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体系的强大竞争力,也是中小货代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坚强后盾。
笔者认为,企业负责人要对自己的企业,进行清晰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因为此时正是需要负责人独立思考的时候。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独立思考时,需要厘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别人的观点,哪些又是别人有预设立场的观点。
举例而言,“马来西亚宣布从3月18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为期两周的严格限制措施”,这是事实;而“疫情影响下,海外订单缩减”则是观点。
基于大量事实,借鉴观点启示,中小货代企业负责人才能有效规避有预设立场的观点,得出自己独立的判断。
门槛:维护企业最小生存条件
提及“企业最小生存条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现金流。
的确,现金流断裂是典型的货代企业失去生存条件、从而被迫退出市场的因素。不过笔者认为的“企业最小生存条件”,指的则是企业被迫出局的隐性因素,即虽然企业在疫情期间勉强支撑下来,但由于丢失核心能力,导致其在市场秩序开始恢复时,失去了反弹的机会。
基于上述理由,笔者认为,货代企业负责人需要审慎考量,哪些核心客户、哪些资产、哪些合作伙伴、哪些核心员工,是企业生存的底线。
如果是偏向于服务大客户的企业,识别并聚焦核心客户,往往是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应当全力帮助核心客户突破疫情挑战,在物流供应链上,助其复工复产。
对部分行业客户而言,疫情下能及时完成物流履约交付,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对于这类客户而言,关注全球各地物流政策,准备多种具有可行性的应急预案,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是货代企业需要重点着墨的地方。
如果是集成产品或专业产品服务商,识别哪些运作环节是核心控制力所在,进而把资源向这些环节倾斜,缩小其他不必要的活动范围,则是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原则上,只要毛利大于直接运作成本,这样的业务就值得货代企业承接。
如果是经纪人的角色,识别核心员工,并努力寻找短期业务机会,保留核心团队,是当务之急。
举例而言,对于进口业务,1-2月份整体基本稳定,但较为明显的进口区域转变,带来了短期的业务机会。对于出口业务,疫情下逆势增长的品类和对物流成本不敏感的品类,将带来大量的短期业务机会,包括国内消费市场复苏、各地政府大力扶持的产业,所带来的国内航空货代业务机会。
举例来说,在原色商学院的MiniMBA课程上,曾有一个从事家居物流行业运营的学员,经过原色一系列系统性和结构性的问题拷问,意识到体现其核心能力的最小生存条件,处于末端安装的可视方面。此后,该学员果断转变了企业传播口号,资源配置也随之调整,企业运营逐渐得以改善。
补充:尝试“抱团取暖”
制定可行的维持企业最小生存条件的应对方案后,中小货代企业可以思考并尝试进行有针对性、匹配程度较高的“抱团取暖”。
比如同一口岸不同航线的中小货代企业,可以考虑业务融合,并通过某些岗位的共享,降低成本。再比如,最小生存条件可以互补的两个企业,可以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协同关系等。
但这其中,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一是“抱团”的前提是互信,如果企业负责人间没有充分的互信基础,“抱”在一起,反倒可能更“冷”。二是所有相关约定,无论是业务合作方面,还是股权置换方面,都需要明确权责利,并签署相关协议。
因为用利益来考验自己或合作伙伴,是危机中的一大禁忌。
显而易见,今年第二季度对大部分中小货代企业而言,是极其艰难的一个季度。
负责人的正确认知,是应对危机的关键,要有信心,更要独立思考。此外,审慎考虑维持企业最小生存的条件,待到春天到来时,依旧拥有核心资本的企业,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做好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抱团取暖”,也是行之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