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猎豹 | 上市公司扎堆入局,免税店业务真有那么香?

现代快报讯(记者 潘荣 谷伟 文/摄)今年以来,A股市场最火热的除了生物医药概念,大概就数免税概念了,目前海汽集团和王府井分别以3.65倍和3.34倍的涨幅位居年度十大牛股之列。近一段时间,包括百联股份、鄂武商A、大商股份、东百集团等十余家公司先后宣布将申请免税牌照,但免税业务真有那么香吗?被众多上市公司寄予厚望的市内免税业务,究竟能给这些公司业绩带来多大改观?值得注意的是,8月3日晚间,免税概念大牛股海汽集团控股股东抛出减持计划。而此前如王府井、凯撒集团等股价暴涨之后,均迎来大股东减持。一面是未知的业务,一面是短线的套现冲动,疯狂的免税概念还能持续多久?

十余家上市公司争相入局

7月29日上午,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的中服免税店,市民范女士正与朋友在看某个专柜的化妆品。范女士告诉记者,她在附近上班,中午休息过来逛逛,“偶尔过来,这家免税店的品牌不是很多,想买的没买到。”

财经猎豹 | 上市公司扎堆入局,免税店业务真有那么香?
△ 江苏中服免税店

范女士表示,她之前曾在店内买过化妆品和玩具,“价格很亲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江苏唯一一家市内免税店,2019年9月开始营业,目前店内经营包括香水、化妆品、皮包、玩具、零食等。公司全称为江苏中服免税品有限公司,为中出服旗下17家免税店之一。

财经猎豹 | 上市公司扎堆入局,免税店业务真有那么香?
△ 江苏中服免税店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该免税店上下两层,一层以化妆品为主,二层包括皮包、玩具、红酒等,店内顾客不太多。临近中午时,有十来个客人,有的在咨询购买政策,有的在选购化妆品。

与平静如水的经营状况形成反差的是,近期免税概念正成为A股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概念板块。仅仅因为间接控股股东海南旅投公司向海南省政府上报了离岛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海汽集团7月以来暴涨逾2.45倍。同样因为控股股东岭南集团正在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岭南控股7月以来已经收获9个涨停,股价涨幅1.04倍。而6月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王府井,今年以来涨幅已经达到3.34倍。

中国的免税行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目前全部为国企主导的特许经营模式,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须经财政部、国税总局、海关总署等三个部门的审核批准。目前拥有免税牌照的包括中免集团(含收购的日上、海南免税公司)、深圳市国有免税商品有限公司(深免)、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珠免)、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侨免)和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中出服),以及6月9日刚刚获批资质的王府井集团。

但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经有百联股份、岭南控股、鄂武商A、大商股份、欧亚集团、南宁百货、友阿股份、中百集团、步步高、东百集团等十余家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先后宣布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

股民“说你有你就有”的故事也再度上演。7月2日,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向上市公司兔宝宝提问,“公司有无计划改名?如有改名意向可以考虑改名叫中国中兔”。

此前,转型后主营免税业务的中国国旅6月29日正式更名中国中免,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已经大涨1.5倍。

押注市内免税店,真有那么香?

野村证券研报显示,2019年中国免税市场销售规模约540亿元,同比增长36.7%,近10年复合增速约23%,远超全球水平。但根据商务部数据,目前中国居民境外购买免税商品总规模是国内免税市场规模的约4.6倍,免税消费外流情况明显。

南京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博导韩剑对现代快报记者表示,近期免税业务之所以成为风口,背景是今年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启动内需市场,为此也释放了一些福利政策,引导消费回流,其中就包括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放宽等。

国海证券测算,假设到202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中占比70%的境外消费有一半回流,将贡献超过4000亿元的回流消费体量。即使回流10%也可达到735亿元人民币,达到2019年全国免税销售额的1.3倍。

根据经营范围,中国的免税店大致分为机场、口岸免税店,离岛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三种模式。野村证券研报显示,机场和口岸经营的出入境免税店目前是中国免税线下的主要消费渠道,约占整体免税消费额的73%。离岛免税店是指海南岛离岛免税店,采用“店内购物、机场提货”的运营模式,目前约占26%的比重。市内免税店渠道因为政策尚未放开,销售额占比不到1%。

而市内免税牌照的放宽,被认为将会为免税经营参与者打开充分的增长空间。野村证券认为,对标韩国市内店销售额占比85%,中国市内店未来的增长空间较大。

市场的预期并非空穴来风。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建议》,提出进一步完善免税业政策,坚持服务境外人士和我出境居民并重,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 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而王府井此前获批的免税牌照,业内猜测,可能就是以经营市内免税店为主。从近期申请免税牌照的上市公司来看,多为传统的百货类公司,应该也是冲着市内免税店而去。

不过韩剑认为,最近对免税概念的炒作有点过火了,因为免税业务主要还是针对国外旅客入境到中国的消费,在疫情影响下,全球航空、旅游业都受到很大影响,短期内对相关消费的撬动可能比较有限。

市场疯狂炒作,大股东趁势减持

7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免税额度提升至10万元,新增了酒类、电子产品等品类。新政实施一个月,最新数据显示,海南省4家离岛免税店共实现免税销售额约25亿元,人均消费5527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82%。

但中国中免7月17日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受疫情影响,公司上半年免税业务受到较大冲击,实现营业总收入193.09亿元,同比下降22.02%,实现净利润9.31亿元,同比下降71.73%。

尽管很多上市公司都在申请免税牌照,但目前除了王府井,尚未有其他公司获批,至于未来免税业务究竟能给公司业绩带来多大改观,更没人能说得清。某百货类上市公司高管对现代快报记者表示,最近看到很多同行都在申请,既然大家都在关注,自己公司肯定也要研究一下。

其实,经营免税店,尤其是市内免税店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中出服此前曾经在南京绿地中心开过一家免税店,但2017年就已停业。据商场工作人员表示,之前生意并不好。

何况从拿到牌照到实际经营,还有很远的距离。王府井7月3日发布的风险提示公告表示,目前公司尚未实质开展免税业务,也未与任何客户和合作方进行商业洽谈,未签署任何协议。“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仍为有税商品零售业务,免税业务短期内对公司经营业绩不会产生影响。”

7月以来股价暴涨的海汽集团则在8月3日晚间公告,大股东海汽控股拟在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不超过总股本1%的股份。公司7月31日还发布澄清公告称,目前公司未开展与免税业务相关的业务,未与相关方就开展免税业务开展任何形式的商谈,目前也未收到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拟将相关免税业务注入公司的相关信息。

实际上,此前大涨的免税概念股如王府井、凯撒股份等都曾出现暴涨伴随大股东减持的现象,市场的疯狂炒作,成为大股东套现的绝佳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836 字。

转载请注明: 财经猎豹 | 上市公司扎堆入局,免税店业务真有那么香?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