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观察」可转债的“攻守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基金观察》记者刘思强专访博时可转债ETF基金经理,本期主题:可转债的“攻守道”。
刘思强:一季度A股在全球市场震荡中表现得已经相对抗跌,出乎市场意料的是,可转债在不知不觉中,一度接过避险工具大旗,盘中表现抢眼,在经历了一波迅速狂热到逐步降温后,二季度开始进入结构性行情,但是仍然余热未消。那么究竟什么是可转债?它究竟为何一度被热捧?
邓欣雨:可转换债券是一类含权的债券,债券持有人可以按照当期约定的转股价格,将债券转成相应标的股票的债券。简单来说,可转债就是可以转换成股票的债券,它具有股性和债性,不过本质上它还是一种债券。打一个比方,如果你持有一个A公司发行面值100元的可转债,转股价定为20元,我们就可以将这一张债券转成5股标的公司的股票。
刘思强:那么可转债和普通债券有什么区别?
邓欣雨:可转债本身有票面利率的,发行人每年需要支付利息,到期则发行人还本付息。在这方面可转债和普通债券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只是正常情况下,因为它含有转股权,还有其他内含期权条款,所以,可转债在票息方面可能会比普通同类型债券低一点。
其实可转债最大的特点是含有转股权利。当标的股票上涨时,可转债转换成股票的潜在价值上升,对应可转债价格上涨,卖出或可以行使转股权,适当分享股票上涨的收益,这也是可转债和其他普通债券最大的差异。
同时,可转债又与普通债券一样有票息到期期限,也有一定的债底,相当于转债的下行有一个底线,所以投资可转债另一个特点是能够控制回撤。
刘思强:那么一般来讲,一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目的是什么?
邓欣雨:公司发行可转债首先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做融资。选择可转债这种融资方式有几个特点,一方面是,如果做定增或者做其他股权融资时,短期内会立即对股权进行稀释,可转债投资者可能会逐步转股,且需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能转股,可能股权稀释是逐步的过程。和普通公司债券的差异,主要是含有转股期权,可转债比普通债券多了转换成股票的权利。所以,投资者可以将可转债转成股票,一般情况下,可转债票面利率也比普通债券相对较低。
另外一方面,可转债如果转成股票,对发行者来说这一块是股权融资,对普通债券来说,到期发行人进行还本付息,相当于还是债务融资。
刘思强:2020年一季度已上市的可转债共54只,上市当天无一只可转债跌破发行价。如中签上市首日即卖出,平均收益20%左右。与之相比,2019年全年共有107只可转债上市,上市首日卖出后的平均收益只有10%左右,其中破发率12%。而且在今年春节后,市场一度大幅下挫和一季度的震荡行情中,中证转债指数不仅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还一度创下过2015年8月12日以来的新高。是什么赋予了可转债的“抗跌”和“跟涨”属性?
邓欣雨:可转债能分享股票上涨收益主要是可转债可以转成股票,转成股票这块会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转成多少份股份,如果股票涨了,那么换成股票的价值也上去了,投资者或可分享股票上涨的一些收益。
假如我持有一只可转债,面值是100元,开始发行的时候可能会平价发行,比如转股价是10元,就只能转成10元钱的股票;如果标的股票从10元涨到15元,涨了50%,那么我持有可转债转成股票的话,就值150元了。这样相对于100元面值就多了50%收益。
关于“抗跌”和“跟涨”背后的逻辑,要回到可转债的本质上。一方面可转债作为一种债券来说是有票息的,到期也有本金。如果把它当成普通债券来看,依据到期收益率折算,折算成80元或者90元,市场往下走,怎么跌都难跌破债券的价值;往上走,股票涨了以后,可以转成股票,往上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如果相对可转债发行时,股票涨了50%,可转债转成股票的价值就从100元涨到了150元。
可转债为什么在整个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比较“抗跌”呢?因为市场下跌时,我把它当成一个债券,往下有一个债底在扛着。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这个特点。“进可攻”就是能把它转成股票,相当于利用股票上涨来体现可转债的进攻性;“退可守”就是股票可能会跌,我就不转成股票,把它当成一个债券持有,那么债底就可以当成防守线。所以这也是可转债最大的本质,一是它是一个债券,二是可以转成股票。
风险提示:上述观点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基金观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栏目特设的投资专栏。对基金业内专业人士进行深度访谈,聚焦资本市场,分析市场热点,帮助投资者把握投资机会。周一至周五交易日,经济之声10:30播出。
嘉宾:邓欣雨,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博时稳健回报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博时转债增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博时稳悦63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博时稳定价值债券投资基金、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
【来源:央广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