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1月份CPI数据,同比下降0.3%,开年首月由涨转降,这样的数据在释放怎样的信息?而今年的春节与以往也不同,人员流动减少,留在当地过年的人数增加,这个春节,物价能稳定吗?供应跟得上吗?促消费会有效果吗?《新闻1+1》今日连线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郭丽岩,共同关注:就地过年,“过”出了怎样的新消费?
春节将至买年货成为首要选择
今天(11日)上午10点,北京市大兴区天宫院街道融汇社区等5个封控社区,解除封闭管控,买年货、理头发成为了大家的首要选择;而在全国各地的超市、市场里,市民挑选商品,满载而归;今天(1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月份CPI为何出现负增长?春节错月是主因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 郭丽岩:去年春节是在1月中下旬,今年春节是在2月中旬,去年春节前的购物、出行、旅游主要消费集中爆发在1月份,所以那个时候消费起来了,价格起来了,对比基数就高了。今年春节相应的一些消费是分散在1月份和2月份上旬来进行的。由于去年1月份对比基数高,今年消费又分散在两个月,所以相对而言今年的价格涨幅没有去年高,所以CPI当中的新涨价因素对CPI的支撑就没有去年那么明显,这个就是受春节错月因素的影响。CPI不是我们某种商品的绝对价格,它是一个价格涨幅的概念。如同大家所看到的,这个月CPI可能是在零上下小幅波动的走势,我们看CPI不能单看一个月的数值,还要看一个长期的趋势。大家都记得物价从去年1月份的5.4%,持续降到了现在零左右,我认为说明了物价调控,重点商品民生保供稳价方面,其实做了大量工作,物价已经回落到平稳区间了,我认为物价是稳住了。
蔬菜价格上涨10.9%,主要受寒潮等极端天气因素影响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 郭丽岩:在去年底今年初,我们基本上在全国比较大的范围,经历了前后两波比较明显的寒潮等极端天气。在蔬菜当中,尤其是绿叶菜,受极端天气影响,它的生产、调运,其实都会产生影响,这就让局部市场的供应量趋于紧张,所以支撑了价格在往上走。极端天气也好,还有当前疫情散发对于个别地区交通的影响,都在逐步退去。蔬菜尤其是绿叶菜,它的生养周期相对比较短,在极端天气过后,主要的大城市和蔬菜主产地也是极力在恢复蔬菜种植,优先保证主要城乡人群的蔬菜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通过压实各个地方“菜蓝子”工程的作用,通过平价商店投放一些低于市场价的蔬菜储备等来稳定市场,平抑市场价格。就我们近期1月底、2月初对于蔬菜市场高频数据的观测,部分蔬菜品种的价格已经稳住了,有的已经是稳步向下调整的一个趋势了。
如何看待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9%?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 郭丽岩:猪肉价格下降3.9%,它其实是CPI当中猪肉价格同比的一个降幅,它是今年1月份和去年1月份相比的降幅,是相对的概念。我们要看的是猪肉的一个绝对价格,现在老百姓买的市场上的零售精瘦肉的价格,大概在29元左右,那么2月份可能比1月份的高点下来一两块钱了。猪肉之前价格的上涨,其实跟前年,非洲猪瘟相关的疫情是关联的,我们从非洲猪瘟疫情恢复之后,持续了一年多各个部门在激励生猪产能不断地恢复。据目前可看到的数据来讲,去年底今年初,主要生猪产能恢复的水平,已经接近正常年份的90%了,上游生猪市场产能的恢复,就为下游我们猪肉市场有效供应量的增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撑。猪肉是春节老百姓餐桌上最重要的一类过年的当家菜,它的价格恢复,其实对于我们稳住所有的重点民生商品的走势而言,是具有标杆意义的。
春节将至,如何稳物价、促消费?
春节将至,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不少人留在城市过年,各地都在加大货源组织和调运力度。针对“就地过年”带来的消费需求增长,市场供应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价格又是否符合居民期待?
怎么看待1月份CPI数据体现出来的消费疲软?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 郭丽岩:当前消费的一个新的特征,就是因为受到疫情散发等相关影响,原来更多接触式的、集聚式的消费,变成现在更多是无接触式的,通过网络线上的消费在扩大。在出行旅游消费下降的同时,我们也观测到,自1月20号网上“年货节”启动以来,全国网络零售额已经超过7000亿的规模。尤其是网上餐饮消费,与去年同期相比是50%的增速,说明消费的形式和模式在当前发生了变化。今年新年新消费的最大特征就是网络线上消费替代了传统消费,支撑起了今年节日性的消费。所以从整个消费来看,我们考虑到它形式模式的转变,整个消费的规模其实应该是没有降特别多的。
消费形式受限下,如何促消费?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 郭丽岩:消费的形式受限,但是消费的渠道和方式在不断拓展,我们观测到传统的线下实体商家,在把它的商品服务转到线上,提供一篮子的模式。原来餐饮我们外出就餐,现在可能是打包年货套餐,打包年夜饭的形式,通过外卖配送到家庭。还有一类现在的商家,他们其实更多的挖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过年期间不同的消费偏好,紧紧抓住商机,打健康牌,文化娱乐牌,网上年味的牌。像在这些方面,商家抓住商机之后,其实我们能够观测到,今年对于某些善于转型,抓住商机,把线下品牌做到线上的,其实反倒是一个化危为机,不断提升自己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物价统计,消费类别纳入新的消费形式,意味着什么?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 郭丽岩:CPI其实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宏观物价指数之一,CPI根据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每五年调整一次,今年刚好又是基期轮换的这一年,从这个月开始调整。这次调整之后,我们的CPI典型商品篮子里边,加了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相关的消费,把这五年来居民消费支出当中,占比较高、新凸显出来的商品和消费纳入到CPI的篮子当中,就是一个目的,使得我们CPI能够更好地接近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体现当前的消费物价真正的运行态势。
10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1月份CPI数据,同比下降0.3%,开年首月由涨转降,这样的数据在释放怎样的信息?而今年的春节与以往也不同,人员流动减少,留在当地过年的人数增加,这个春节,物价能稳定吗?供应跟得上吗?促消费会有效果吗?《新闻1+1》今日连线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郭丽岩,共同关注:就地过年,“过”出了怎样的新消费?
今天(11日)上午10点,北京市大兴区天宫院街道融汇社区等5个封控社区,解除封闭管控,买年货、理头发成为了大家的首要选择;而在全国各地的超市、市场里,市民挑选商品,满载而归;今天(1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月份CPI为何出现负增长?春节错月是主因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 郭丽岩:去年春节是在1月中下旬,今年春节是在2月中旬,去年春节前的购物、出行、旅游主要消费集中爆发在1月份,所以那个时候消费起来了,价格起来了,对比基数就高了。今年春节相应的一些消费是分散在1月份和2月份上旬来进行的。由于去年1月份对比基数高,今年消费又分散在两个月,所以相对而言今年的价格涨幅没有去年高,所以CPI当中的新涨价因素对CPI的支撑就没有去年那么明显,这个就是受春节错月因素的影响。CPI不是我们某种商品的绝对价格,它是一个价格涨幅的概念。如同大家所看到的,这个月CPI可能是在零上下小幅波动的走势,我们看CPI不能单看一个月的数值,还要看一个长期的趋势。大家都记得物价从去年1月份的5.4%,持续降到了现在零左右,我认为说明了物价调控,重点商品民生保供稳价方面,其实做了大量工作,物价已经回落到平稳区间了,我认为物价是稳住了。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 郭丽岩:在去年底今年初,我们基本上在全国比较大的范围,经历了前后两波比较明显的寒潮等极端天气。在蔬菜当中,尤其是绿叶菜,受极端天气影响,它的生产、调运,其实都会产生影响,这就让局部市场的供应量趋于紧张,所以支撑了价格在往上走。极端天气也好,还有当前疫情散发对于个别地区交通的影响,都在逐步退去。蔬菜尤其是绿叶菜,它的生养周期相对比较短,在极端天气过后,主要的大城市和蔬菜主产地也是极力在恢复蔬菜种植,优先保证主要城乡人群的蔬菜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通过压实各个地方“菜蓝子”工程的作用,通过平价商店投放一些低于市场价的蔬菜储备等来稳定市场,平抑市场价格。就我们近期1月底、2月初对于蔬菜市场高频数据的观测,部分蔬菜品种的价格已经稳住了,有的已经是稳步向下调整的一个趋势了。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 郭丽岩:猪肉价格下降3.9%,它其实是CPI当中猪肉价格同比的一个降幅,它是今年1月份和去年1月份相比的降幅,是相对的概念。我们要看的是猪肉的一个绝对价格,现在老百姓买的市场上的零售精瘦肉的价格,大概在29元左右,那么2月份可能比1月份的高点下来一两块钱了。猪肉之前价格的上涨,其实跟前年,非洲猪瘟相关的疫情是关联的,我们从非洲猪瘟疫情恢复之后,持续了一年多各个部门在激励生猪产能不断地恢复。据目前可看到的数据来讲,去年底今年初,主要生猪产能恢复的水平,已经接近正常年份的90%了,上游生猪市场产能的恢复,就为下游我们猪肉市场有效供应量的增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撑。猪肉是春节老百姓餐桌上最重要的一类过年的当家菜,它的价格恢复,其实对于我们稳住所有的重点民生商品的走势而言,是具有标杆意义的。
春节将至,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不少人留在城市过年,各地都在加大货源组织和调运力度。针对“就地过年”带来的消费需求增长,市场供应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价格又是否符合居民期待?
怎么看待1月份CPI数据体现出来的消费疲软?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 郭丽岩:当前消费的一个新的特征,就是因为受到疫情散发等相关影响,原来更多接触式的、集聚式的消费,变成现在更多是无接触式的,通过网络线上的消费在扩大。在出行旅游消费下降的同时,我们也观测到,自1月20号网上“年货节”启动以来,全国网络零售额已经超过7000亿的规模。尤其是网上餐饮消费,与去年同期相比是50%的增速,说明消费的形式和模式在当前发生了变化。今年新年新消费的最大特征就是网络线上消费替代了传统消费,支撑起了今年节日性的消费。所以从整个消费来看,我们考虑到它形式模式的转变,整个消费的规模其实应该是没有降特别多的。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 郭丽岩:消费的形式受限,但是消费的渠道和方式在不断拓展,我们观测到传统的线下实体商家,在把它的商品服务转到线上,提供一篮子的模式。原来餐饮我们外出就餐,现在可能是打包年货套餐,打包年夜饭的形式,通过外卖配送到家庭。还有一类现在的商家,他们其实更多的挖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过年期间不同的消费偏好,紧紧抓住商机,打健康牌,文化娱乐牌,网上年味的牌。像在这些方面,商家抓住商机之后,其实我们能够观测到,今年对于某些善于转型,抓住商机,把线下品牌做到线上的,其实反倒是一个化危为机,不断提升自己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 郭丽岩:CPI其实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宏观物价指数之一,CPI根据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每五年调整一次,今年刚好又是基期轮换的这一年,从这个月开始调整。这次调整之后,我们的CPI典型商品篮子里边,加了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相关的消费,把这五年来居民消费支出当中,占比较高、新凸显出来的商品和消费纳入到CPI的篮子当中,就是一个目的,使得我们CPI能够更好地接近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体现当前的消费物价真正的运行态势。
在“就地过年”的倡导下
更多外地人群加入本地春节消费
这个春节的整体消费情况
将会迎来巨大的增长
今天(11日)是除夕
祝大家过年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