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火锅界的明星,海底捞上市之后创造了餐饮行业的神话,然而近期其股价一再走低,5月6日一度暴跌近10%。自今年2月16日的高点以来,截至5月7日,56个交易日海底捞股价已接近腰斩,累计跌幅达47.47%。
海底捞股价腰斩
5月6日,海底捞股价收盘大跌7.40%,5月7日开盘后,海底捞股价继续下跌,截至收盘跌2.92%,自今年2月16日以来,海底捞股价从85.80港元变为目前的43.15港元,最新市值2287亿港元,较2月最高市值蒸发2085亿港元。
6日,摩根士丹利发表研究报告,报告中引述海底捞管理层透露,今年4月份旗下餐厅整体翻桌率低于3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约70%水平,亦较3月份的3.5至3.7次下跌,表现低于市场预期。
报告称,从年初至今,海底捞在全国已开设约200家新店,4月份开设约40家新店,开店步伐符合预期。5月1日至5日的五一长假期间,海底捞整体翻桌率为约4.5至5次。
海底捞股价一再走低,部分原因或是业绩影响。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玲 摄(资料图)
今年3月,海底捞发布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海底捞集团实现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7.8%;全年净利润3.09亿元,同比下降86.8%。根据公司公告,净利减少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导致门店客流量减少,及汇率波动出现净汇兑损失。
在净利大幅收窄之时,海底捞门店扩张速度未减。2020年全年,海底捞新开业544家海底捞门店,全球门店网络增至1298家,平均每天开出1.5家门店,创下公司成立以来开店速度的新高。
海底捞管理层在2020年报中也做了很多反思:“年内本集团利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这样的经营结果无疑为管理层敲响了警钟,暴露了我们的管理短板和应对能力不足的缺陷。比如下半年出现员工人手短缺的情况,董事会、管理层和有关雇员举行了20余次会议,都未能找到有效解决方案,严重影响了到店顾客的消费体验。”
面对业绩压力,海底捞的涨价也在“悄悄进行”,财报显示,海底捞2020年人均消费达到110元,高于2019年的105.2元。
海底捞曾经在2020年4月上调了部分菜品价格,涨价比例为6%。曾遭到不少用户在网络上的情绪反弹后,海底捞就涨价一事致歉,并承诺将价格调回到涨价前的水平。
还有一个原因,或许是海底捞前期涨幅过大。在整个2020年,海底捞股价累计涨幅高达91.5%。
热衷跨界
据界面新闻报道,近年来海底捞热衷跨界,继冒菜、盖面、土豆粉等中餐品类后,近期海底捞又卖起了“炒鸡”。
海底捞旗下新品牌“苗师兄鲜炒鸡”登陆郑州,已开出两家店。目前,店内主要经营4种口味的炒鸡,从麻辣、香辣、藤椒到酱香,辣度依次降低。此外还有炒鸡伴侣、卤味、炸串、甜品等多个品类,人均客单价为50元左右。
来自“苗师兄鲜炒鸡”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显示,该品牌隶属于郑州苗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海底捞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北京优鼎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100%投资。
海底捞此前已连续推出过多个子品牌。包括“佰麸私房面”“新秦派面馆”“十八汆”“捞派有面儿”“饭饭林”“秦小贤”等品牌,涉及面点、盖浇饭、风味小吃等不同品类,基本都是走“低价策略+区域特点单品”的路线。
分析认为,海底捞目前尝试的创业项目,基本都可以借力它的供应链优势,食材可以依靠中央厨房集中采购,提高效率方面则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采取自主取餐等方式实现。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机构:看好餐饮连锁化
经历大跌的餐饮股不止海底捞一个。2021年春节以来,港股餐饮龙头集体走低,其中,九毛九下跌17%;呷哺呷哺跌幅更甚,自2月11日的最高点,截至5月6日,暴跌近60%,市值蒸发逾166亿港元。
此外,作为海底捞上游供应商,颐海国际的股价自2月以来也惨遭腰斩,跌幅达51.4%。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业绩大跌,但颐海国际业绩仍维持两成左右增长。颐海国际2020年实现收入53.60亿元,同比增长25.2%;年内溢利为9.83亿元,同比增加23.63%。
机构仍对餐饮业持相对乐观预期。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观点表示,虽然疫情对餐饮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新设门店使海底捞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随着中国低线城市渗透力度加大以及新冠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市场整合,预计2022年海底捞中国门店数量或将翻倍至1661家。
国盛证券认为,餐饮行业体量大、增速高,连锁化率向上空间大。我国餐饮连锁化率至2019年达到10.3%。相比于美国、日本餐饮连锁化率分别为54.3%、49.7%,餐饮连锁化率上行空间仍大。城镇化趋势下生活节奏加快,大众快餐消费近年来蓬勃发展,火锅、茶饮是高增长赛道;“中央厨房+连锁门店”模式助力易标准化的快餐品类突破增长瓶颈。
招银国际预计,中国餐饮业将实现更彻底的复苏,而受惠于2021年的快速扩张,龙头公司将从中受益更多。从长远来看,与美国相比,中国市场仍然高度分散,因此重申对九毛九、海底捞、百胜中国和大家乐等龙头的买入评级。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每经App、中国证券报、界面新闻等
编辑/樊宏伟
【来源:青瞳视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