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股份:背靠华为难乘凉

小康股份:背靠华为难乘凉

7月15日晚间,小康股份披露,已增发普通股1.37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71.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公司募集资金净额为70.6亿元。本次增发新股数相当于原来总股本的1/10,共有17名投资者获配。获配最多的是广发基金,获配金额为14.7亿元。小康股份上一轮定增是2021年6月,当时公司募得资金25.7亿元,广发基金亦参与其中,也是获配数量第一的发行对象。

借着与华为合作造车名头,小康股份正大举进入新能源领域,再往前追溯一个月的6月中旬,小康股份被推到了大众面前,因为和华为联手打造的新能源车“问界M5”被爆出疑似“自燃”,该报道一出,小康股份应声连跌多日。

背靠“华为”这颗大树,小康股份真的好乘凉吗?

01

华为“问界M5”陷入自燃风波

小康股份造车能力被质疑

6月13日晚上,内蒙一家华为手机专营店起火,店内还有一辆华为问界M5被烧毁。

关于失火原因众说纷纭,不少人将之归结到问界M5的"代工厂"小康股份旗下的塞力斯汽车的担忧上。对此,赛力斯回应称,店内车辆充电停止时间晚于起火时间,可以初步判断火源不是来自于车辆本身。

但即便如此,仍未“缝合”外界对代工厂的信任。毕竟在华为没介入之前,小康股份主打低端新能源车型,目前已打磨数年的赛力斯品牌始终不见起色。也从来没有生产制造超过30万元汽车的这种经验。因此,在生产环节,对于小康股份能否造明白问界M5这款高端车型,外界一直存疑。

小康股份起初只是一家做电器、车用弹簧业务的制造厂,搭上东方集团的快车,合作推出了东方小康。2011年东风小康微型车销量达到了100万辆,成为其转型整车制造的转折点。五年后,小康股份成功上市。2016年正值新能源汽车风口之际,小康股份在美国硅谷推出了新能源品牌赛力斯。

然而,转型之初,小康股份把在燃油车市场赚的钱以及资本市场融到的资金投入到了新能源板块,但赛力斯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回报,销量惨淡,整个2020年仅卖出了732台。

小康股份:背靠华为难乘凉

和华为的首次合作,为赛力斯打开了市场。2019年初,华为与小康股份举行了全面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在工业互联网、ICT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小康股份的股价也水涨船高。首次联手打造首款赛力斯SF5出现在华为线下展厅后,销量开始有了起色。

第二次合作打造的问界M5的投产并面市,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5月,华为问界M5的当月交付量达到5006辆,在同档位车型中销量一跃至前三,累计交付数达11296台。在资本市场上,小康股份也乘着华为这股东风,扶摇直上。Wind数据显示,最近一个多月(截至6月10日),小康股份股价涨幅高达96.8%,排在综合乘用车板块涨幅第一名。

然而,无论市场还是资本看好的都是小康股份背后的华为这颗大树。

这次火灾中,对小康股份造车能力的质疑,直观反应在了其股价上,6月14日,小康股份股价当天盘中跌幅一度高达5%。当下小康股份市值已超千亿。与千亿市值不符的是 ,小康股份仍然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一季度小康股份财报显示,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亏损达到8.3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为5.33亿元;营业收入达51.31亿元,同比增长56.03%。

季度亏损的同比缩窄和营收增长点来源于小康股份新能源车辆销售的增加。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小康股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1.74万和1.42万辆,增幅达296.87%和207.43%。

今年3月份与华为联手打造的AITO品牌首款车型问界M5开始启动交付。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问界M5在3月份的销量数据为3045辆,进入新能源汽车20万元-30万元级别销量十强。虽然增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传统微型车和经济型车等车型之外,赛力斯SF5所代表的中高端领域,小康股份的竞争力还是明显偏弱。

赛力斯SF5在华为的销售渠道加持下,年度总销售量也只有8100多,这紧相当于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三家的月度销量。

小康股份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以与第一梯队车企所比肩。小康股份的亏损首次出现在2020年,亏损额高达17.29亿元,同比下滑2690.76%;2021年小康股份亏损达到了18.24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亏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转型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后,营销费用、研发成本的飙升以及团队扩张所致。2021年,小康股份研发投入为19.4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1.66%,相较于2020年有所缩窄。

亏损压力下,小康股份试图通过“输血”来度过紧日子。今年年初,公司公告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71.3亿元,募得资金将投向电动化车型开发、工厂智能化升级和用户中心建设等项目。

但能否扭亏为盈仍然没有定数。

02

难摘华为“代工厂”帽子

背靠华为这颗大树虽然好乘凉,但也为小康股份带来了不少困扰。

前有“华晨宝马”变“宝马”、“北京奔驰”整个被抠掉,很多进口车型国产之后,接连陷入了被抠标命运。对于不少车主来说,仿佛抠掉国产的影子,车瞬间变得高大上了起来。

前阵子,小康股份也刚刚经历了一轮抠标的舆论。这次不是为了进口车,而是一款由华为和塞力斯联合研发的高端品牌AITO系列首款车型 —— 问界M5。由于塞力斯知名度远不及华为这样的大厂牌,有车主在购入华为问界M5后,选择了“换标”,将“塞力斯”的车标抠下,换上“华为智选”车标。

华为曾公开表示自己不会造车。此次和塞力斯的联合只是合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款车的卖点正是来自于搭载了华为鸿蒙座舱,且核心动力来自于华为Drive ONE纯电驱增程平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亲自下场为问界M5带货,他不仅在多个场合推销过这款车,还开着它过年返乡、下赛道,疯狂为之代言。

网友调侃称,虽然“华为不造车,用户来为华为造车。”

抠标一事也反映出了用户对于赛力斯品牌的信心不足。显而易见,赛力斯的光芒被华为实力遮盖。对于被动被华为抢走头衔一事,小康股份十分介意。

小康股份:背靠华为难乘凉

小康股份董事长张正萍回应说:“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如果产品不行,不管贴谁的标都不会有人买。”此外,小康股份也十分介意外界将其称为华为的“代工厂”。在年初的投资者会上,小康股份特意强调称,以前和现在都不做代工厂,更不是代工厂,和华为开创的是联合业务深度跨界合作模式。

事实上这一说辞只适用于上一款车型赛力斯SF5的合作中。小康股份负责研发、制造和交付等供应链环节,而华为负责了品牌和渠道销售。不过在问界M5的开发过程中,华为主导了研发和销售,赛力斯只负责为其提供相关数据支持。按照华为余承东的说法,“除了提供关键的汽车硬部件外,华为手机的工业设计团队、软件团队、用户体验团队也参与到合作中”。

受制于华为主导,这款问界M5的销售利润分成中,华为是主要受益方。据《财经周刊》报道,一位赛力斯4S店员表示,用户在体验店里下单后,虽然订单处理都是他们用户中心负责,但最后厂商的返利多半是给了体验店而不是赛力斯厂商销售。对于小康股份而言,与华为合作的初心是为了提升品牌调性,摘掉只做低端车的标签,结果却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尽管当下问界M5销量走俏,但小康股份能分得的利益并不多,且过度依赖华为的制造团队,带来的风险巨大。近日,据36氪报道称华为智选车已经在行业里大范围铺开,其在金康新能源之外,已经相继与奇瑞汽车、江淮汽车,以及极狐汽车等敲定智选车业务合作。

倘若未来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加深,小康股份的地位将岌岌可危,或许小康股份可以彻底转型成整车代工厂,凭借出色的制造技术占据市场。

作者|张尧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055 字。

转载请注明: 小康股份:背靠华为难乘凉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