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的结构性行情,对于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来说,堪称一曲“火与冰”之歌。
前两年因固守核心资产而风生水起的私募,今年以来纷纷遭遇滑铁卢,年初南下布局港股的私募业绩也很惨淡。站在当前时点,私募布局策略愈发现实:远离乏人问津的板块,但也不靠近高估值的热门股。
结构性行情中的“冰与火”
今年以来市场结构性分化显著。从申万一级行业的表现来看,截至9月7日,今年以来钢铁行业指数涨幅高达77.61%,采掘行业指数涨幅为61.75%,有色金属行业指数涨幅为59.86%,紧随其后的是化工、电气设备等;表现落后的家电行业指数跌幅高达19.09%,食品饮料行业指数跌幅为17.21%,传媒、非银、房地产等行业指数跌幅也超过了10%。
在如此显著的结构性行情中,私募基金的业绩表现出现了剧烈分化。“坐上”新能源汽车的私募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50%,固守消费板块的私募基金则跌幅高达30%。偏离市场主线的私募机构举步维艰。
“核心原因是盈亏同源。对于很多私募来说,过去几年价值投资的成功经验,反而成了今年以来业绩不佳的根源。”沪上某第三方销售机构人员表示,虽然春节前很多白马消费股都不便宜了,但在赚钱效应下,投资者大量申购,蜂拥而至,于是买在了最高点。“很多私募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只限于传统消费股,他们相信时间会消化高估值,但很多投资者都是奔着短期业绩来买的。”
在年初核心资产备受追捧时,很多基金经理天天高呼“接着奏乐接着舞”,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聚鸣投资掌舵人刘晓龙等人却表达了对高估值的担忧之情。如今回头看去,周期永不变,市场总是在高低估值间进行再均衡。
在刘晓龙看来,今年涨幅领先的板块几乎都是过去3年不受市场待见的板块,当估值压到极致,一旦有一点利好变化,就如干柴遇到火星,便会迸发出巨大的爆发力。“市场再次告诉我们,这次没有什么不一样。无论是周期行业还是消费行业,都逃不脱周期的宿命。”
近期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表现抢眼,根本原因还是市场的再均衡。“前几年大市值公司受宠,很多优质成长股受到冷落,即使业绩增长很好也受到估值歧视。‘专精特新’不过是市场上涨的由头,本质是市场前期对成长股的压制到了极限,正好借助这个概念火起来了。”华南某私募基金经理分析道。
布局长期趋势向好的价值股
随着近期专精特新“小巨人”概念受到追捧,加上“煤飞色舞”行情的延续,市场正在加速步入再均衡状态。新能源尽管估值高企,但依然在延续强势状态。
从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看,由于更多是要追求绝对收益,因此对长期来看景气度不高的地产、金融等板块的兴趣依然不大,但对于市场追捧的板块,同样不敢靠得太近,而是在不偏离市场主线的情况下,布局长期趋势向好并且受到政策鼓励的价值股。
易同投资表示,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边际约束,以及由此带来的机会。从产业政策导向看,不管是以新能源和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端制造等行业,还是各行各业的“专精特新”企业,都是值得深度研究的方向。
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当前坚定看好成长股。在他看来,不管是“核心资产”还是“专精特新”,从市场角度看都有共同的本质:随着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和这一策略的财富效应凸显,越来越多投资者参与其中,逐渐被市场总结形成一种共识度与参与度都很高的投资策略。吴伟志认为成长股行情还在路上,而核心资产距离底部还有一些空间。
在磐耀资产看来,在结构性市场行情中,板块和个股间分化严重,虽然整体估值并不便宜,但大量细分行业及个股估值合理,整体系统风险并不大。跌宕起伏的市场行情是优秀公司的试金石,市场调整后优秀公司将再上台阶。
毅木资产表示,核心资产是动态的时代产物,对好公司的更深挖掘、对老公司的扬弃、对新公司的发现,是投资者需要不断思辨的工作,永远在路上,要和拥有最深护城河的好公司长期在一起,做时间的朋友。“股价下跌之后的优质互联网、金融和消费个股,基本面变化并不大,通过时间和空间消化了过高的估值,长期价值凸显,逐步进入击球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