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杨卉)养老服务关乎民生,也关乎着市场的投资方向。据新华社10月15日消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134亿元,养老服务床位数已经超过761万张。在业内看来,这些亮眼的成绩背后,是我国正在加速形成普惠的养老供给体系、解决大城市养老“一床难求”等问题。但也有专家提出,在财政投资撬动下,各路资本持续涌入养老服务行业,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需强化对市场的监管与引导,避免供给端出现新一轮的盲目投资、无序竞争等野蛮生长的情况。
具体来看,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134亿元、养老服务床位数已经超过761万张、养老机构超过3.4万个,其中社会力量占比超过50%,在北京、上海等地,这一数字已超过80%。同时,全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达到59.4万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在此期间,为解决大城市养老“一床难求”的现状,相关部门还启动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带动作用和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参与专项行动的城市政府提供土地、规划、融资、财税等一揽子“支持政策清单”,项目单位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责任清单”,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性,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有养老机构经营者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对一些中小型养老机构来说,想要扩大收住规模,升级改造养老机构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用地和资金。政府提供上述支持后,养老机构就能在较短时间内“扩容”,保证周边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相对急切的入住需求。
公开信息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政策不断被完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政策陆续出台。细分层面,《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还提出接下来要继续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改造对象范围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可以采取委托管理、租赁经营等方式,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等内容,进一步促进了多元化养老市场的形成。
在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看来,随着各方的支持及养老市场蓝海的扩容,未来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及企业加入养老领域。“不过,企业在进入时也需注意到,养老领域是一个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及运营能力均有一定要求。不能看到市场红利就盲目涌入,需加大对周边居民的调研及考察,衡量多方条件后再做出决定。”他进一步表示,相关部门也需加强监管,仔细审查企业资质,避免出现无序竞争、野蛮生长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