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你总会在误把钥匙锁在家中的尴尬时刻拨通他的电话,他就是:开锁师傅。
上世纪80、90年代,大大小小的门锁店在街上随处可见,黄底红字的配匙字样、老旧的手动打磨机、墙上铁钉挂满成串的钥匙……开锁师傅似乎身怀绝技,两张薄铁片在门锁处捣鼓一番,锁就开了。
如今,随着智能锁的广泛使用,传统的开锁老师傅越来越少,开锁店铺也渐渐隐退到了深街窄巷中。
在三水区西南街道德兴路,有一家开了12年的门锁老字号——泽伟锁业。与记忆中锁匠的沧桑模样不同,店主卢泽伟是一位80后的退伍军人。当锁匠12年来,他数次助力公安消防破“生命锁”,救人于危难之中,也因为做事有“人情味”,在街坊中口口相传,积累了不错的口碑。
退伍后当锁匠
为钻研技术一天只睡5小时
“一开始觉得开锁这个行业很神秘,忍不住想去探索它。”2008年,卢泽伟从部队退伍后回到三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开锁老师傅,让他对门锁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番深思熟虑后,卢泽伟立马决定:拜师学艺、开店创业。
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为提升开锁技术,卢泽伟经常拿一些复杂的锁来“解剖”,将各部件打乱后再重新组装。在拆了装,装了拆的反复中,卢泽伟熟悉了不同锁的结构,开锁的技术也日益长进。
泽伟锁业店铺里的工具。/佛山日报见习记者甘健欣摄
泽伟锁业店铺里的配匙机器。/佛山日报见习记者甘健欣摄
门锁行业较为特殊,为了保障安全,人们一般只会找自己熟悉信任的开锁师傅。创业初期,卢泽伟因为没有自己固定的客源,店里的生意惨淡。面对入不敷出的经营状况,他并没有灰心,每天坚持早上6点开店,一直营业到夜里12点多。没有生意时,卢泽伟便钻研开锁技术,有时一天只睡4、5个小时。卢泽伟说,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这是军人的信念。
对于开锁,卢泽伟有着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卢泽伟说,作为一名锁匠,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门锁是每户人家的安全保障,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草率。凭着一股较真负责的劲儿,卢泽伟的名声越传越广,生意越做越红火。
卢泽伟正在为客人配钥匙。/佛山日报见习记者甘健欣摄
泽伟锁业店铺里除了传统机械锁外,也出售智能锁。/佛山日报见习记者甘健欣摄
10月17日,泽伟锁业的第三家分店开业,来捧场的老顾客陈阿姨说:“伟仔做事认真,我们信得过,有需要都找他。”
随着智能锁的普及,传统的门锁需求逐渐减少,在时代更迭的浪潮中,卢泽伟也在不断改变着。“因为年轻,我们比一些老师傅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在卢泽伟的店铺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智能锁,而他自己也通过加强与厂家沟通、向同行请教交流等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学习门锁的技术知识。
24小时“待机”
多次助力公安消防化解危机
开了12年的锁,有没有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时刻?卢泽伟说,太多了。
2011年的一个夜晚,刚吃完晚饭的卢泽伟正在店里整理货物,手机突然响起急促的铃声。“喂,卢师傅,有人把自己反锁在屋内寻短见,请速来帮忙开锁。”
卢泽伟赶到现场后,发现情况十分危急:一名女子把自己反锁在屋内,屋内放了两瓶煤气,打算自寻短见,当时女子情绪异常激动,消防员不能强制爆锁。卢泽伟迅速拿出开锁工具,因为楼道没有灯,一片漆黑,只能透过电灯筒微弱的光亮照明,开锁工作进行得十分困难。
滴答、滴答……时间一秒一秒地淌过,卢泽伟心里清楚,开锁时间每长一分,屋内的人危险就多一分。
“啪嗒……”大约十分钟后,伴随一声清脆的门锁声,锁开了。消防员进入屋内时,女子已经晕倒,所幸送医及时,最后被成功救回。
“我觉得这是军人的责任,每次救人我都觉得非常自豪。”除了平民百姓,不少时候公安消防部门也会求助开锁师傅。为了保证能第一时间解决这些“燃眉之急”,卢泽伟的手机总是24小时不离身。
“屋内老人中风、熊孩子反锁……这些情况多到数不清了。”12年来,卢泽伟开过无数次“生命锁”。卢泽伟说,做开锁这一行,既是为了谋生,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到人。
制作中的钥匙。/佛山日报见习记者甘健欣摄
在街坊眼中,卢泽伟还是一个有浓厚“人情味”的锁匠。遇到家庭困难的街坊,他会选择无偿帮忙,或者只收取少量的成本费。从白手起家到小有成绩,卢泽伟用责任和真诚,打造了一家有口皆碑的老字号。
在时代的洪流中,老行当会消逝,技术会更迭,但老店的精神,永远都在淼城记忆中。
文 | 佛山日报记者官文婷
图|佛山日报见习记者甘健欣
视频|佛山日报见习记者甘健欣制作
编辑 | 吕小洁
好文!必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