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基金”今安在?

  2021年初涌现的那些“爆款基金”还好吗?

  去年年初,市场上曾出现出大量“日光基”,如今这些“爆款基金”已运行近一年时间,但从投资收益来看不尽如人意,近九成“爆款基金”成立以来仍是负收益。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好做不好发、好发不好做”仍是困扰基金行业的一大难题,但站在当前时点展望后市,投资者不妨乐观一些。

  多数“爆款基金”业绩折戟

  2021年初,“爆款基金”层出不穷,大型基金公司旗下或是明星基金经理挂帅的新基金频频宣告一日售罄,冯波掌舵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更是一日“吸金”近2400亿元,创下公募基金行业天量认购记录。一年时间倏忽而过,这些“爆款基金”交出的答卷成色如何?

  如果将认购天数只有一天且首募规模超过30亿元的基金视作“爆款基金”,数据显示,去年1月、2月发行的新基金中,符合条件的“爆款基金”约有40只,其中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占大多数,数量达到37只。从整体来看,截至2022年2月11日,上述爆款主动权益基金成立以来平均亏损13.39%,实现正收益的权益基金占比仅约一成。其中重仓新能源板块的基金取得较高收益,具体来看,杨锐文管理的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A成立以来收益率为41.8%,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星奕混合A成立以来收益率也接近30%。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七成以上爆款主动权益基金成立以来亏损超10%,超三成爆款主动权益基金成立以来亏损超20%。例如,2021年1月6日,曲扬管理的前海开源优质企业6个月持有期混合一日“吸金”超百亿元,截至2022年2月11日,该基金亏损超27%。无独有偶,广发成长精选、华泰柏瑞质量领先、南方阿尔法等产品彼时发行也较为火热,一日结束募集,但基金成立以来亏损均超过25%。

  沪上一位基金研究员表示,多数“爆款基金”表现不佳,充分印证了投资大师巴菲特的一句投资忠告——人多的地方不要去。“2019年、2020年权益基金连续两年的高收益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借基入市’,2021年初可谓‘一基难求’。但拿了近一年时间,部分基金亏损较多,使得投资者借基入市的信心受挫。”

  某中大型基金公司营销总监也深感无奈:“去年不少新基民抱着高收益预期进入市场,如今多数失望而归。投资者的低落情绪也反映在当前基金发行中——今年初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发行开门红,不少知名基金经理挂帅的基金也卖不动。相比于此前两年基金行业的高速发展,今年行业或进入发展整固期。”

  盲目追逐爆款有风险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爆款基金”的折戟给投资者和基金公司都上了一课。一方面,对于投资者而言,盲目追逐“爆款基金”有风险;另一方面,对基金公司而言,在市场火热之时,同样不能出于短期利益盲目发行新基金。基金行业本身是金融服务行业,基金产品的销售只是服务的开始。在市场震荡之时,更应从专业角度出发加强投资者陪伴,避免追涨杀跌行为的出现。

  好买财富表示,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花式出圈”,从而赢得大量粉丝,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效应。部分基民在不了解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的情况下盲目买入,结果发现与预期相差太多,或者风险程度不匹配,最后收获不好的体验。

  “由于基金‘好做不好发、好发不好做’的怪圈,大部分投资者往往是在行情较热时买入新基金,最后发现跑不赢老基金。”好买财富建议,投资者应破除成见,对想买的每一只基金,都应认真阅读招募说明书,仔细比较过往业绩,分析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并根据当前市场行情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从市场行情来看,2022年开年以来权益市场持续震荡,但站在当前时点,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一致发声,建议投资者不妨乐观些。

  中欧基金权益投决会主席、投资总监周蔚文表示,2022年上半年市场的核心是适应估值和宏观环境的调整。估值维度就是要消化之前股价的涨幅,让股价长期趋势与基本面长期趋势基本一致。市场经过调整后,对未来不悲观。一是赛道标的调整已基本完成,泡沫已很小;二是过去两三年属于结构性行情,目前还有很多具备投资价值的股票。

  国泰基金主动权益投资事业三部负责人程洲的判断也较为相似。“2022年开年并没有出现市场期望的开门红,进入虎年之后,我们认为可以乐观积极一些,2022年上半年的A股市场还是值得期待的。2022年指数出现整体大涨的可能性不会很大,但结构性机会非常值得挖掘。”程洲表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16 字。

转载请注明: “爆款基金”今安在?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