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总部大楼,利用“村改”腾挪的产业空间,从拿地到建成只用了10个月。/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这是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时空观”:两年时间,工业用地改造面积远超过去十年总和,预计未来将在产业空间上再造一个顺德;腾出空间引进先进制造业,逾150个超亿元项目落地,亩产税收至少翻十倍。
如今,“村改”进入下半场的顺德正腾笼换鸟,坚决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赛道上奋力前行。
破立并举
力避产业“空心化”
从扎根长三角到“抢滩”珠三角建设华南总部,浙江海天集团作出这个决定只花了3个月时间。从最初的30亿,到50亿,再到100亿,海天在顺德的投资额不断攀升。
顺德是全球知名的制造业重镇,拥有家电、装备制造两大超2000亿级产业集群。海天百亿投资背后,正是顺德依托“村改”,面向全球招商、提升全产业链水平的缩影。
村级工业园改造被称为顺德的“再次创业”,事关全区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如今“村改”时间过半,又叠加疫情影响,大力度的腾挪是否会导致产业空心化?
记者近日在顺德采访看到,建筑工地一片接一片,一栋栋新厂房正拔地而起。今年以来,顺德抗疫、发展“两手抓”,通过“村改”服务本地企业增资扩产项目20个,引入项目74个,总投资额2400亿元。
“大力度的腾挪没有出现产业空心化。”顺德区委常委梁伟沛说,在今年上半年减税降费40多亿元的情况下,预计全年财政收入仍能保持正增长,靠的就是“村改”后投入的新产业。
空间再造推动产业格局重塑
在顺德北滘镇,以碧桂园总部大楼为中心的16平方公里区域内,将崛起一个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但不为外人所知的是,这个项目是顺德“抢”回来的。
两年前,碧桂园已决定将机器人项目落地省外。得知消息后,顺德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找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深谈。杨国强最终表态:不走了。
但留下来,谈何容易。彼时,顺德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50%,远超国际警戒线,可供高端产业发展的连片工业工地已捉襟见肘,增量开发几无可能。
昔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开启顺德工业化进程,让顺德成为名噪一时的广东“四小虎”之一,但也留下了占用70%已投产工业用地,却只贡献4.3%税收的382个村级工业园。
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说,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村级工业园已成为顺德高质量发展大道上的“拦路虎”。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这是党和国家对广东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
随后,广东省委着眼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发展实际,赋予顺德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并提出建设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的更高要求。
两年来,顺德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头号工程”,在实践中探索了八种改造模式,为高质量发展开拓了空间。
“村改”腾挪的产业空间最终留下了机器人产业。从拿地到建成只用了10个月,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总部大楼完工,包括美的库卡、深圳大族等在内的机器人小镇产业园建设已进入快车道。
空间改造带动产业格局加速重塑。截至目前,顺德已完成土地整理超4.7万亩,新建厂房1261万平方米,实现868家优质企业腾挪入园投产,十个镇街均因地制宜打造千亩现代产业集聚区。
创造基层社会治理新契机
拱桥绿树红花,一墙一景农家……泛舟河涌之上,红星社区“一河两岸”的艺术墙绘吸引游客驻留。在容桂街道,“水韵红星”意外成为“网红打卡点”,工业区内的低矮锌铁棚厂房已不见踪影。
“‘村改’ 不仅改善了环境,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我们很有获得感。”社区居民陈少芬说。
“村改”犹如一根扁担,一头挑着高质量发展,一头挑着乡村振兴。顺德以党建为引领,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找到了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村改”推进到哪里,就化解哪里的基层治理难题。两年来,顺德组织近1000名干部奋战在“村改”一线,挨家挨户、逐个企业做工作。选派200名中青年干部担任村居第一书记,广泛发动群众。
3022名股份社股民投票参与率、同意率均达到100%,这是三个月前龙江镇西溪工业区(一期)升级改造方案的表决结果,创造了“村改”新纪录。
龙江镇党委书记何春云说:“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不仅打开了工作局面,也让干群关系更融洽,为基层治理铺路架桥。”
一子落,满盘活。“村改”已成为撬动顺德各领域改革的战略支点。目前,顺德“村改”经验正在全省推广,还吸引了全国多地党政考察团前来学习取经。
“顺德将紧扣‘村改’创造的有利契机,重塑城乡形态,使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从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郭文海说。
(新华社广州8月5日电)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