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席韶阳 通讯员 夏白荷)3月25日,中信银行以电话形式召开了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面对来自疫情的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2021年度,该行持续深化转型,在建设“价值银行”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经营发展总体稳中有进。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45.57亿元,同比增长5.05%;净利润达556.41亿元,净利润增速13.60%,创近8年新高。不良贷款余额674.59亿元,不良贷款率1.39%,不良贷款量率实现逐季“双降”,资产质量持续向好。拨备覆盖率上升8.39个百分点至180.07%,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总资产突破8万亿元。
三大业绩亮点,打造高质量答卷
过去一年,在履行好国有金融企业使命担当的同时,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高质量答卷。该行2021年经营业绩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营效益增势良好,盈利能力提升。2021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045.57亿元,同比增长5.05%,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556.41亿元,同比增长13.60%,营收、利润增势良好;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为0.7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为10.73%,分别上升0.03和0.6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其次,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抵御能力增强。该行不良贷款余额674.5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9.93亿元,下降8.16%,不良贷款率1.39%,比上年末下降0.25个百分点,实现不良贷款量率“双降”;拨备覆盖率180.07%,比上年末上升8.39个百分点。
最后,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该行资产总额80,428.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08%;报告期内持续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全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40%,普惠、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均高于平均贷款增速。
践行国企使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信银行2021年业绩报告指出,去年,该行把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国家大局体现到定战略、担使命、谋发展的实际行动中,持续加大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
例如,2021年中信银行普惠、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958.02亿元、3,346.56亿元、3,105.97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21.8%、10.5%、70.2%,呈现良好增长态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该行2021年还开发了全市场首只“碳中和”债券产品,达成国内首笔“碳中和”衍生品业务,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40%。
去年中信银行积极落实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成立了乡村振兴部,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研究创设区域特色产品,用实际行动助力“三农”,传递“中信温度”,实现共赢发展。
另一方面,中信银行严格落实监管要求,通过减费让利、延期还本付息等方式,为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贡献力量;与此同时,该行房地产贷款相关指标均符合监管调控要求。
深化协同战略,加快数字化转型
中信银行是中信集团最大的金融子公司,过去一年,依托中信集团金融与实业并举的独特优势,中信银行坚持协同融合,充分释放了整体联动优势。
2021年,该行协同联合融资规模达1.56万亿元,零售产品交叉销售规模达876.28亿元,分别较同期增长44.84%和94.73%;协同对业绩提升的支点作用和催化作用更加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3月17日,央行日前批准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这是人民银行首次颁发金控公司牌照。
中信银行表示,将借助集团金控公司设立契机,建设“中信幸福财富”品牌,全力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财富管理体系,并以财富管理为牵引,做强资产管理和综合融资特色。
为了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报告期内,中信银行专门成立了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强化数字化转型的支柱作用;打造了承载数字化系统的核心平台——信创云,成为唯一荣获人行金融业优秀信创试点机构的股份制银行。
2022年,中信银行已迈入自身发展的第35个年头。中信银行表示,将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强行战略,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以金融科技为永续动能,打造智慧、生态、有温度的数字中信,提升全行竞争力和市场价值,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
责编:杨志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