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行业将迎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5月27日,金融委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中提及,推动信用评级行业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评级机构和民营评级机构在我国开展债券信用评级业务,鼓励境内评级机构积极拓宽国际业务。

  京东金融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该政策是对2019年7月金融委扩大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措施的拓展延伸,前期是允许外资机构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开展评级。

  “这次则是对内对外同步开放,也就是说国际评级机构和民营评级机构都可以开展债券信用评级。此外,引进来、走出去同步推进,鼓励境内评级机构开拓国际业务。” 沈建光表示。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信用评级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金融业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和金融市场高水平、国际化发展,也有利于改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

  此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惠誉先后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这是我国主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积极成果,更表明外资看好中国市场长期发展。”上述负责人认为。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同步对内开放,体现国民待遇和公平竞争原则。在引进国际先进同行的同时,也要引入国内优质资源,尤其是引入民营资本和金融科技头部企业进入信用评级市场,有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推动我国信用评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鼓励境内评级机构积极拓宽国际业务,体现了对等开放原则和推动本土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导向。我们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推进,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活动日益繁荣,境内评级机构应当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走出国门,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伴随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

  具体到融资主体,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外资信用评级机构更为严格的评级模式短期将揭露原先被隐藏的信用风险,对于部分发债主体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然而,对于信用状况优秀的主体,会获得很高的海外评级,海内外双重认证使其在债市中脱颖而出,有利于降低发行利率、减小资金成本,拉大国内的信用利差。

  “长期而言,海内外经验结合带来市场估值修正与评级差异化落实,国有企业高信用的盲目信仰被打破,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必然得到改善。”明明表示。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明明分析称,信用评级行业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必然是一个积极事件。

  “整体来说,国内外不同的信用评级与披露方式可以扩大投资人的信息获取渠道,提升透明度,丰富对发行人的信用风险揭示,协助投资人进行科学合理地决策。”明明表示,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外资评级机构为国内债券市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可以扩大投资者的选择范围,吸引国际投资者进一步配置国内发行的债券,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常佩琦)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27 字。

转载请注明: 信用评级行业将迎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