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市场上,永远是想投资的人多过已经开始投资的,收益少的人多过收益高的,落泊失意的人多过点石成金的。是什么造就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巴菲特认为,正是因为投机看起来轻易可得,才让大部分人都带着博取最大利益的想法走进股市,他们不是怀着投资的目的,而是抱着一赌定输赢的投机心态。有太多的人都想成为暴发户,希望第二天早晨醒来就可以从筒子楼搬进海滨别墅,永远告别节约用水的苦日子。可是,真有这等美事吗?造物主从来都是如此公平,给你最大诱惑的同时,也会同时埋伏一枚毒性最大的尖刺。在你通往金山的路上,那条看似最快捷的道路下面,往往就是一个巨大的可以让你万劫不复的陷阱。
“那将是危险的开始,永远不要有博取最大利益的想法。”巴菲特说,“短线投机往往依靠市场的概率,这就注定了成功者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人都会沦为市场的牺牲品。”他说到了本质,少数人投机成功的收益,总是来自于大多数人投机失败的损失,只不过是总量不变的财富在一瞬间变换了主人的口袋罢了。
巴菲特杜绝投机,就是因为短线靠概率,中线靠技术,而长线操作和集中投资才能展现投资者的智慧和眼光。那才是投资家的游戏。对于市场来说,集中长期的投资也是有益的,利于巩固金融市场的稳定,推进经济的真正发展。
投资大师罗杰斯也从一个侧面同意巴菲特的这句话,他说:“我总是发现自己埋头苦读很有用处,我发现如果我只是按照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图,而不是需要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罗杰斯呼吁投资者要抵御表面的诱惑,遵从内心的判断,而不是头脑发热,跟风投机,做那些肤浅和有伤体面的事情。那些最热闹的场面,获利者其实寥若晨星,大多数都是去赶场的看客,既损失时间,又浪费钱财。
巴菲特和罗杰斯一样,都是讲了规避风险的重要性。对于成功的投资者来说,这是财务积累的基础,为了并不确切存在的市场机会,如果你去冒大险,你更有可能以大损失而不是大赢利来收场。你全身伤痕累累,却仍旧两手空空。除了收获惨痛的教训,你一无所获。
索罗斯说:“在金融市场上,生存有时候意味着你必须及时撤退。”必要的时候,保守反而是安全的。明知上空到处都是炽热的子弹,你偏要端着枪跃出坑道,可是勇敢的精神和壮烈牺牲的美名从来不是战争的真实目的。战争的目的是胜利,不是让你变成死人。这和资本市场一样,投资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无谓地烧钱。
巴菲特说:“如果证券的价格只是真正价格的一个零头,那购买它们则毫无风险。”
我们怎么理解来这种观点呢?本世纪最出色的两位投资大师给予我们的忠告恰恰就是如何少冒险,即便一个投机的市场机会看起来它的回报是那么的美妙,我们也要看到它背后蕴藏的不动声色的市场波动——它也有可能是市场先生为我们精心准备的骗局,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鸿门宴。嗅到一丝风险就马上撤出也是不对的,绝不沾染带风险的游戏,前提是你对投资目标的分析像巴菲特那样准确,像索罗斯那样敏感。
很多投资常识方面的专家教导我们:一分风险一分回报。但在巴菲特看来,这是不对的,最大的风险也常常意味着毫无回报,而最大的回报,或许它的风险系数是最低的。“一切取决于你的投资性质,你对投资对象的分析和对市场的调查,你是否愿意与它终生相伴,是否做好了长期承担责任的准备。”巴菲特告诫全球的股民,“你一生要干的事业无非是,寻找一个在风险极小甚至不存在风险的机会,把所有的本金都投进去,然后跟着它一辈子赚大钱。”
说白了,依旧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的无限扩展。相反的例子是索罗斯,他是利用市场缺陷进行投机的对冲基金的代表,也许他对巴菲特的这句话并不认同,但索罗斯每隔几年确实就有大伤元气的时候,比如他成功阻击了英镑,但他在东南亚就遭到了惨重的失败。这说明再高明的投机者都无法保证自己次次都赢,哪怕是最轻而易得的机会,危险往往就在里面毛腰等着你,伺机给你重重的一击。以投机的方法,很难持续几十年地复利长成,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就可以做到,在财富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还并不影响自己轻松愉快的生活。巴菲特说,关键是克服各种机制的缺陷,以及人性的弱点,找到好企业,集中投资,长期拥有,就会获得满意的回报。
投机很复杂,也很痛苦,一旦失败,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损失。投资则是一项智慧的行为,它是生活化的商业活动,而不是投资者的人生负担。
巴菲特不喜欢冒险,坚决不做投机行为,但他的价值投资法依旧回报惊人。有人做了一个统计,表明他已经成功地在市场上圈走了一兆美元以上,几乎没有遇到过可以让他伤筋动骨的地雷公司。他的投资生命也很长,四十多年后仍然屹立在股票市场,而且获利已达千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