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第一股”背后:一个增长停滞 一个烧钱巨亏
来源: ZAKER新闻
生鲜电商赛道经历大浪淘沙后,剩下的玩家们日子仿佛也不好过。
野蛮生长后下的叮咚买菜越亏越多," 老玩家 " 每日优鲜步收入增长已近停滞。盈利遥遥无期,外部强敌环伺,火速上市 " 圈钱回血 " 似乎成为了两家为数不多的可选项。
当地时间 6 月 8 日,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均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上市招股书,分别寻求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
两家公司递交招股书的时间间隔不到 1 小时,足以见得两家在 " 生鲜电商第一股 " 争夺上的激烈程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两家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略显疲态的每日优鲜,正不断被叮咚买菜这个后起之秀甩开身位。
叮咚买菜 " 吊打 " 每日优鲜?
叮咚买菜招股书显示,其主要业务是为通过建立前置仓模式,为用户提供肉类、海鲜等农产品,目前也已扩展至生活用品等品类,业务覆盖国内 29 座城市,累计服务近 3000 万用户。
相比之下,在招股书中标榜前置仓 " 开山鼻祖 " 的每日优鲜,截到今年 3 月底只在 16 个城市提供服务,少于叮咚买菜,累计交易用户超 3100 万的数字规模,也正在被叮咚买菜所逼平。
除业务覆盖面及用户规模外,每日优鲜的诸多财务数据表现均逊色于叮咚买菜。
从 GMV 来看,叮咚买菜 2020 年的总 GMV 为 130.32 亿,而每日优鲜则为 76.15 亿元,仅仅是前者的 57%。
叮咚买菜 GMV 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319.2%,相比之下每日优鲜的这一增速数据仅为 26%。这意味着每日优鲜在 GMV 规模远不及对手的情况下,增速也只有对手的零头。
从营收来看,叮咚买菜更是占据上风,其 2019-2020 年的营收分别为 38.8 亿元和 113.4 亿元,同比增长约 192%,处于疯狂扩张的阶段;相比之下,每日优鲜 2019-2020 年的营收分别为 60 亿元和 61.3 亿元,同比增长约 2%,营收增长明显失去动力,接近停滞。
和大多数初创公司一样,连年的亏损是招股书上最 " 刺眼 " 但又最吸睛的数据指标。
借助多次融资,叮咚买菜的业务量虽然取得了明显的增长,但疯狂烧钱的背后,亏损的窟窿也越来越大,2019-2020 年的净亏损为 18.7 和 31.8 亿元,同比增长了近 70%。
这方面每日优鲜做得更为出色,2018-2020 年的净亏损则分别为 22.3 亿、29.1 亿和 16.5 亿元,亏损幅度有缩窄的趋势。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可看出,两家公司主要的营业成本及费用不仅来自于商品," 履约费用 "(Fulfillment expenses)也占了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履约成本主要包括仓储费、前置仓费、包装、干线、配送等相关的交易成本。
叮咚买菜 2019-2020 年的履约费用为 19.4 亿和 40.4 亿元,分别占当期营收的 49.9% 和 35.7%;每日优鲜 2019-2020 年的履约费用为 18.3 亿和 15.8 亿元,占当期营收的 30.5% 和 25.8%。
从数据上不难发现,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都被占据成本大头的履约成本所拖累,这意味着率先做到成本管控的一方,便能更早把握住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竞争重压下,两家都出现了悲观情绪
在未来发展的风险预警上,两家公司不约而同地指出了同一个风险项——行业赛道的高压竞争。
叮咚买菜指出,公司发展年限较短(近 4 年),尚无法确切评估未来的业务和前景,而且不能保证未来具备持续的高增长数据。同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未来可能还会继续亏,行业赛道的激烈竞争也或将会导致市场份额和用户数的减少。
每日优鲜也表示,目前的亏损状态可能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样可能会导致公司市场份额及用户出现流失的情况。
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共同隐忧的背后,是同样在快速抢占市场的美团买菜、朴朴、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橙心优选、十荟团等平台。
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因玩家众多,2020 年中国生鲜市场前五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为 49.9%,较 2018 年下降了 13.2%,且有多个新型商业模式玩家规模增长较快," 一家独大 " 的局面难以实现。
艾瑞咨询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 6.8 万亿元,市场在逐渐扩大,玩家就不会减少,竞争也就不会暂停。
而对于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而言,除了争夺 " 生鲜第一股 " 光环以及资本关注外,必然还要着力于解决巨额的亏损,盈利模式的落地,竞争壁垒的构筑等关乎生死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