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健康再度IPO:亏损29亿,烧钱扩张步每日优鲜后尘?

叮当健康再度IPO:亏损29亿,烧钱扩张步每日优鲜后尘?

核心提示:

1.4年累亏29亿,医药配送平台“叮当健康“再次冲击IPO。自建配送体系和线下药房的重资产模式,导致叮当健康成本高居不下,深陷盈利僵局。

2.叮当健康快速增长,主要是大规模“烧钱换市场”。招股书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叮当健康市场花费的开支就增加97.7%,由去年同期的8850万元增至1.75亿元。而2021年用于销售和市场推广的开支,就占据了总营收的22.7%。

3.凤凰网科技发现,叮当健康外对宣称“医+检+药+险“业务闭环,实际上就是打着幌子卖药,公司95%以上的营收来自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线上诊断、保险业务创收有限。

凤凰网科技 出品

作者|蒋澆

编辑|于浩

深夜下班的大厂员工林楠,回家路上觉得腹痛难忍,由于街上大部门药店已经关门,她打开了软件下单。回到家,药已经送到门口了。

这是互联网医药零售的一个服务场景。2014年,看到O2O风口机遇的仁和集团创始人杨文龙,创立了数字零售药房“叮当快药”(叮当健康前身),主打全天候28分钟送药上门服务。

“外卖式”送药服务虽好,叮当健康的生意却“不健康”。

近日,叮当健康通过了港交所聆讯,透过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到,该公司受大规模扩张拖累,4年时间累计亏损29亿,营收增速放缓明显。此次冲击上市,“烧钱换客”的叮当健康能否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送药上门,4年累亏29亿

早在2021年6月,叮当健康就启动上市进程,此番是递交失效后的再次冲刺。然而,与前次交表的数据相比,公司营收快速增长,亏损却持续加深。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叮当健康营收分别为12.76亿元、22.29亿元及36.79亿元,同期亏损分别为2.74亿元、9.2亿元、以及15.99亿元。进入2022年,情况依旧没有好转,Q1亏损4.04亿元。

4年烧了29亿、增收不增利,是行业竞争激烈的真实写照。为了保持竞争力,叮当健康采用了自建药房和配送系统的重资产模式,但并未获得较好的经营效果,反而让自己深陷盈利僵局。

早期,叮当健康与传统O2O企业并无二致,都是与线下药房合作,走轻资产模式。但杨文龙发现,药品配送与餐饮外卖、电影票等O2O服务不同,用药的即时性需要医药电商24小时提供服务,而线下药店自行配药费用标准不一、配药散漫,难以保证即时送药。

于是,叮当健康从2016开始自建药店和配送体系,并宣布“千城万店”计划。招股书显示,叮当健康拥有超过2200名骑手,以及遍布14个城市的302家线下智慧药房网络。针对模式过重的质疑,杨文龙曾向外界表示,自营体系在达到一定规模下,物流体系和前置仓成本将低于外包。

然而,现实却给了叮当健康痛击,公司扩张速度不及预期,过高的成本挤压了盈利空间。

招股书显示,叮当健康主要支出为物流履约和营销费用。2019年至2021年,叮当健康履约成本分别为9750万元、2亿元、2.83亿元以及4.12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16.7%、15.7%、12.7%和11.2%。

为打开C端市场,叮当健康大手笔营销,成本费用居高不下。今年第一季度,叮当健康市场花费的开支就增加97.7%,由去年同期的8850万元增至1.75亿元。而2021年用于销售和市场推广的开支,占据了总营收的22.7%。

烧钱扩张下,再次冲击上市的叮当健康显得有些匆忙,暴露了自己造血能力不足、现金流羸弱的境况。叮咚健康总资产一直低于负债总额,截至2021年底,公司总资产为29.46亿元,负债总额却高达55.36亿元,权益总额为-25.9亿元。

上市前机构股东退出

闭环模式遭质疑

耐人寻味的是,递交招股书前,叮当健康曾发生过一次人事巨变,包括泰康人寿等18名机构股东集体退出、部分高管从主要人员中退出。同日,叮当健康注册资本从9947.68万变更为5294.12万元。

这引起了外界质疑,股东减资退出,是否因为公司业务不及预期,或 是出现现金流问题。 随后泰康人寿发布公告解释,此举是为叮当健康谋求海外上市做股权架构的调整。

尽管如此,欲求上市输血的叮当健康却不被看好。

叮当快药模式弊端显而易见,单纯送药业务难获融资。为此,叮当健康在招股书中提到,将建立医+检+药+险闭环模式,实现快药服务供应及其他医疗服务供应协同整合。

看似诱人的前景,却遭到二级市场投资人诟病。在交易平台上,有投资者发表疑问“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巨头环绕下,叮当健康有多大生存空间?‘烧钱换客’的电商卖药,真能形成医疗服务闭环?”

目前,医、药两方面,市场上参与者众多,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微医等医药平台都已经布局。而保险和检测方面,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在发展类似的业务板块。无论是经营模式和业务内容,叮咚健康都无亮点可言。

叮当健康在招股书提到,公司正在进行业务尝试,已和9家保险公司展开合作,并与4000家制药进行分销合作。不过,这些资源能否助力叮咚健康实现“医+药+险”业务协同,尚无相关业务数据可以佐证。

引以为傲的医疗资源,也与同行相差甚远。目前,叮当健康“在线诊疗”医疗团队包括20名全职及72名兼职医生、通过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的800多名外部医生,以及包括427名药师的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作为对比,平安好医生仅自聘全职医生团队就超过1000人,而叮当健康仅为20人。而平安好医生背靠平安集团,一半营收来自平安寿险、平安产险等兄弟公司;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有强大的集团公司,竞争优势明显。

从业绩数据来看,叮当健康这套生态在用户增长和变现方面鲜有成效,公司95%以上的营收来自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线上诊断、保险业务创收有限。

医药版的“每日优鲜”?

线上方面,则面对配送力量雄厚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以及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叮当健康28分钟急送优势不再。

疯狂扩店、四年烧光29亿、以“快”为核心战略,叮当健康的种种特征不免让人联想此前倒下的每日优鲜。

叮当健康再度IPO:亏损29亿,烧钱扩张步每日优鲜后尘?

“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溃败的主要原因是不计成本扩张,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最后融资困难,资金链断裂。

叮当健康线下门店与线上零售结合的模式,与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极其相似。线上下单后,在线下门店进行打包发货,28分钟保证送达则需要密集的门店。这样的商业逻辑下,叮当健康快速扩张,2019年、2021年新增了129家、83家药房。

“线下规模太小,若是坚持门店扩张,叮当健康将背负高昂成本。自我造血不足的情况下,若是资金链断裂,难以持续经营。”业内人士指出,叮当健康当下面临诸多经营挑战,对比传统线下药店的规模和覆盖情况,叮当健康智慧门店难以与之抗衡。

更为重要的是,不同于每日优鲜售卖的生鲜产品,药品是低频的需求。线下门店未形成规模情况下,叮当健康订单量恐怕难以覆盖成本。

线上方面,面对配送力量雄厚的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以及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叮当健康28分钟急送优势不再。

此外,屡次被媒体曝光的违规行为、管理漏洞,也给叮当健康增添了未知的风险。有用户曾表示,无处方情况下,仍能在叮当健康APP上购买抗生素、头孢呋辛酯片等处方药品,购买过程中没有收到相关审核和询问,最后成功取药。今年3月,叮当健康还曝出了配送的药品变质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即便叮当健康成功IPO,恐怕也难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买账。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01 字。

转载请注明: 叮当健康再度IPO:亏损29亿,烧钱扩张步每日优鲜后尘?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