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20日电(张猛 吴晓薇) 白酒、医药大幅杀跌,发生了什么?
20日,A股大幅调整。创指跌超2%,沪指、深成指均跌超1%。一天内大盘市值蒸发超3000亿。
白酒、医药未来相关板块未来走势如何?何时能抄底?“V观财报”(微信号ID :VG-View)特邀多位券商首席分析师、营销、投资专家进行解读。
白酒、医药股为何走低?
20日,恒瑞医药、金域医学、通策医疗、安图生物跌停,医药主题概念股只有安迪苏1只股票出现上涨。
来源:Wind
消息面上,恒瑞医药集采重压叠加最大单品放量不及预期,202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6.67亿元,同比微增0.21%。截至8月20日,股价较年初最高价已跌约50%。
来源:Wind
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对“V观财报”表示,恒瑞医药一直是医药板块中最大、也是表现最好品种,中报来看,恒瑞医药净利润以往都是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基本是持平状态,虽然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出现也正常,但市场习惯其高增长,就很难接受利润增长放缓。
川财证券消费行业首席分析师欧阳宇剑接受“V观财报”采访时指出,医药板块大幅调整,更大程度上是受到情绪和资金面的影响,特别是对教育和房地产的监管导致投资者担心医药板块也会受到波及。同时部分医药龙头公司2020年下半年业绩基数相对较高,今年业绩成长性或有不足导致无力消化过高估值。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认为,最近消息面上来讲,集采重压叠加最大单品放量不及预期,所以相关概念股都是非常明显大幅杀跌,而且是恐慌性杀跌,破位性杀跌。此外,医药板块整体累计涨幅比较大,而且获利盘较多。在近期的一个市场调整背景下,整体板块出现或者说呈现下跌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来源:Wind
医药股比较闹心,白酒股也不让人省心。20日,酒鬼酒跌停,山西汾酒跌超9%,金徽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等跌超7%。此外贵州茅台跌超4%,失守1600元/股,市值蒸发超900亿。
消息上,8月20日上午,市场突然流传出一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监竞争局发布的《关于召开白酒市场秩序监管座谈会的通知》。据经济观察网报道,会议内容并不是打压白酒企业,是针对资本炒作白酒的问题进行探讨。目前是座谈调研是征集看法,主要针对的是资本围猎酱酒,已及茅台酒价高涨如何控制的问题。
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对“V观财报”指出,整个社会公众对白酒行业包括酱香酒,特别是茅台价格变化非常的敏感,这种敏感影响到国家有关部门会关注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价格变化。国家有关部门开会是一种提示警醒作用,是指导性效力而不是指令性和强制性效力,符号性作用比较大。
甬兴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表示,白酒行业是标准的消费升级概念,过去几年,内外资追逐高端白酒股票。但是,这种消费升级也有阶段性天花板,涨太多、过度透支,必然要回调。这是股票市场的正常规律,目前的走势符合长期趋势、并没有意外事件驱动。
桂浩明认为,今年以来,白酒也是在持续下跌,重要因素是市场情绪变化。另外,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8月17日召开,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这对奢侈品消费,以及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消费也会构成某种压力。针对消息面上的白酒市场座谈会,虽然无法得知具体座谈内容,但现阶段,官方依然是要控制白酒价格无序上涨,一些酒厂纷纷做高端酒,不符合国家消费政策导向。
何时能抄底白酒、医药?
Wind数据显示,医药主题指数年内跌超8%,白酒指数跌超10%。
谈到医药、白酒何时能走出低迷,桂浩明指出,需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调整到足够低位置,只有调整到足够低位置,估值达到相对合理状态,才会有新资金愿意进入。第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这两者因素叠加起来,可能还需要点时间,不是短期内马上就能出现,所以这时对这类品种还是要保持一定冷静,需要一定耐心。
在欧阳宇剑看来,医药板块长期投资逻辑仍然不变,政策对部分细分医疗的影响不同导致内部有一定的分化,但医药板块在人口结构大趋势下具备一定的成长性和稳定性。对于白酒方面,中长期看,认为白酒拥有优秀的商业模式,仍是消费品种较为优质的赛道。
张翠霞认为,从风险释放基本结构特征来讲,在有效底部结构没有给出之前,提醒大家应该是远离和观望为主。
专家建议:理性分析判断形势
对于未来A股走势,桂浩明预判,短期而言,持相对谨慎态度,从目前来看,整个内外环境都相对比较严峻,市场内缺乏有效上升动力,在持续高位整理以后,特别是带量整理以后,无法显示向上突破。
“也不会有特别大回调,在度过近期扩容高峰以后,市场还是会逐渐起稳反弹,但是就走势而言,可能会有一段整理时期,个股操作机会并不是很大,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这段时间需严格控制仓位,等待局势明朗,而不是过于激进地进行操作。”桂浩明说道。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投资者在当前市场非理性下跌的时候,保持信心和耐心,静态市场恢复理性。那么从中长期来看,当前市场应该是处于一个最低迷的时刻,好的公司仍然是最好的投资资产。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建议,适当时机可以研究一下稳定市场的举措,避免“踩踏”,少用极端方法来消化泡沫。要客观冷静判断全球金融市场形势进行风险管理,而作为市场主力要有大局观,做到以大局为重。而高杠杆投资者特别要注意回避杠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