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财经》记者 黄慧玲 实习生 陈梵
编辑 | 陆玲
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如约补涨。三大指数高开高走,创业板指数更是大涨3.81%。两市3780只个股上涨,96只个股涨幅超10%,北向资金净流入136亿元。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子、基础化工涨幅居前,光伏屋顶概念板块掀起涨停潮。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赚钱效应仍在持续。从今日的估算净值来看,不少基金涨幅超5%,甚至有基金的估算净值逼近涨停。从今年前三季度成绩来看,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达到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的三倍左右,共有5只基金收益超90%。
绩优基金经理如何看待四季度的市场走向?《财经》记者梳理今年以来业绩最好的十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名单,并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公募冠军年度争夺战已进入最后一季赛程。这十位基金经理的风格、偏好、关注方向差异较大,但目前业绩差距并不大。这意味着,对四季度市场的预判准确度、实际操作与预判的贴合度将极大影响他们的相对排名,冠军宝座究竟花落谁家?四季度业绩大战已经拉开序幕。
成长“黑马”的分歧
去年的冠军出品方广发基金今年又向市场“贡献”了多匹黑马。其中,孙迪、郑澄然共同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今年以来回报达96%,暂居首位。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今日估算涨幅超5%。
广发高端制造偏向成长风格,从中观行业维度出发选股,关注领域为新能源、军工、电子等高景气行业,近年来在中短期机会上的把握胜率较高。如2019年初,其抓住了光伏行业短周期向上的机会,进行偏配。2019年底时在电动车的底部区间买入,并在今年初高点卖出。
基金经理郑澄然告诉《财经》记者,他个人比较看好四季度的市场。“从基本面看,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经济处于复苏状况;政策面来看,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会陆续浮出水面,大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都有信心。从微观企业调研来看,三季度、四季度很多企业都处于比较好的复苏趋势,因此,预计四季度会有结构性行情。”
广发基金另一位成长风格基金经理邱璟旻也位列前十。相比郑澄然,邱璟旻对四季度的判断更保守。“今年不确定因素较多,预测短期的市场走势和方向难度极大。四季度在A股历史上一直都是捉摸不定的一个特殊时期。”
邱璟旻分析,四季度的变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大多数上市公司在10月底披露完三季报之后,将进入较长时期的业绩真空期;第二,部分市场参与资金需要在年底前兑现收益,有些投资者可能会有博弈行为;第三,今年有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因素,外部贸易摩擦将进入常态化;第四,疫情存在二次爆发的可能。从现有的数据来看,伴随着北半球的冬季即将到来,海外的新发病率有了较快速的攀升。
虽然短期的市场趋势很难进行精准预判,但邱璟旻也告诉《财经》记者,如果将眼光放长远,从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的基本面角度来看问题,就会简单许多。他认为未来市场将主要呈现出结构性机会:第一是消费升级,第二是科技进步。这两大板块将会孕育出大量优秀的成长型企业。
华商基金梁皓的换手率很高。他喜欢先选赛道,再在其中找出好公司与好价格,主要关注医药科技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梁皓认为,很多优质的大盘股依然在估值的低位,因此市场出现长时间的大幅调整可能性不大。
“支撑整个上市公司盈利的宏观经济复苏仍然会持续到明年。从另一个维度来说,市场也结束了上半年的货币边际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整个高斜率向上的概率也在逐步减小。我们更倾向认为股市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呈现震荡上行的慢牛格局。” 梁皓表示。
选股派的寻宝地图
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今日估算涨幅超9%,令人惊艳。背后管理者即为前三季度的季军赵诣,他说,“要在更长的赛道中,选取更确定的马。”
赵诣认为,全球流动性不再边际宽松,美国大选结果和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海外疫情出现反复的情况下,市场很难走出趋势性行情。投资策略方面,可能更多是处于承上启下,为明年逐步布局的阶段。
赵诣更关注有“增量”的方向:一是技术进步带来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应用;其次是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定调下的国产替代、补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发动机、半导体为主的高端制造业。
诺德基金罗世锋也是典型的“选股派”。他告诉《财经》记者,四季度的策略仍维持以食品饮料、医疗保健、家电等大消费行业为主导,以消费电子、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科技及高端制造行业为辅助。
“对很多行业而言,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加速了小企业的出清,为龙头企业的长期发展创造了机遇。部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在上半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这些领域也是我们会重点配置的一个方向。” 罗世锋表示。
医药基金经理隔空激辩
今年前7个月,因为疫情原因医药板块大幅领涨。虽然经历了近期的调整,医药基金经理们依然没有缺席。前三季度业绩最好的十位基金经理中,就有三位为医药基金经理。包括融通基金的蒋秀蕾,招商基金的李佳存,以及信达澳银基金的杨珂。
蒋秀蕾判断,医药领域已经进入了存量经济时代,尤其是带量采购政策使得这个行业未来一定是跟大多数的必需消费品行业一样往龙头企业集中,小而美的历史已经过去。医药行业真实存在的优胜劣汰情况其实远远没有充分反映在股价里,医药行业白马股相对于其他消费品行业的折价还很大,行业价值也没在股价中充分体现出来。
蒋秀蕾认为,在医药行业遭受调整时没必要风声鹤唳,坚持看好优质赛道,同时关注行业内部政策、人才、投融资环境以及配套产业链完善背景下不断涌现出的结构性机会。
“近期,伴随复工复学、社交活动增多,叠加北半球天气转冷,国外新增确诊新冠患者仍处于高位,多国日增感染人数已恢复到疫情初期以来未见的水平,疫情‘二次暴发’的概率在加大。”李佳存近期接受《财经》记者采访表示。
他认为,医药板块经过7月份以来较大幅度回调,下行空间有限,按照当前板块利润增速的增长情况,结合股价所处位置,预计医药生物板块的估值在2021年底将处于历史1/4分位的较低水平。疫情扩散背景下,医药板块是业绩增长确定性最强的板块之一,具备比较优势。
信达澳银基金的杨珂则在半年报中提出了与前两位基金经理迥异的观点:“由于资金持续涌入医药板块,部分医药公司股价的上涨,已远超基本面的业绩增长情况,基金管理人对于部分高估的个股保持审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