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人口撑得起几个“国潮”运动大牌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

在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国产运动品牌安踏赞助的运动队和运动员摘得奖牌27枚,李宁赞助的摘得31枚,双双进入世界前10名。相关公司的半年报也证明了这些品牌的价值,比如李宁上半年营收同比上升65%,安踏同比增长35%到40%。

曾经默默无闻的中国体育运动品牌,在冲破跨国公司品牌的长期挤压后,明显走上崛起之路。去年安踏即以51.62亿元的净利润首度超过阿迪达斯,成为仅次于耐克的全球最具盈利能力的运动品牌公司,今年上半年其港股市值一度突破5000亿港元,成为全球第二大体育用品集团。李宁今年上半年净利润19.62亿元,同比增长187%。这与阿迪达斯今年二季度亏损5.43亿欧元形成鲜明对比。

不能低估中国体育运动品牌崛起的意义,这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年轻人日常穿着的主流不是商务或休闲皮鞋,而是各种运动鞋和休闲运动鞋,一些运动服装也成为年轻人的日常着装。长期以来,国内年轻人对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情有独钟,这是一个庞大市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包括体育用品在内的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达到5万亿元。

在国际品牌“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国产品牌面临的困境主要是三个:一是过去国人运动消费少,体育用品开支有限,体育用品市场长期被忽视;二是国内资本长期跟风“来钱快、来快钱”行业,不愿意深耕体育用品市场;三是体育用品市场的开放度很高,耐克、阿迪达斯等大量国外品牌深耕中国市场,在国人心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品牌偏好。

现在是国内体育消费爆发的时期,有利于体育运动用品品牌乘势而上。发展国产体育运动用品品牌,具有两大优势,一是14亿人的体育运动用品大市场,消费层次丰富,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做大做强的条件;二是中国人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从家用电器到手机、乃至汽车、飞机制造,中国都实现了从“跟跑”到独创的成功跨越。体育运动用品从设计到制造,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观念或技术障碍。

体育运动用品产业既不是高新技术产业,也不是战略新兴产业,但产业体量大,一头连着全民健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头连着大量就业、投资机会,值得我们深耕与精雕细琢。运动品牌并不是简单地生产几件运动服装、运动鞋,而是着眼于年轻人的审美与休闲需求,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使整个产业具有朝阳产业特征。

现在很多人称国产运动品牌为“国潮”,意味着14亿人口存在共同的审美趣味与文化认同,“国潮”不可辜负了人们的期望。当然发展国产运动品牌决不是关起国门自给自足,“国潮”必须立足市场竞争,真诚地向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的长处学习,凭借品牌“软实力”把自己牢固地立在全球化市场上。

【编辑:邓腊秀】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99 字。

转载请注明: 14亿人口撑得起几个“国潮”运动大牌 | 长江评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