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全国“医保账单”释放多重信号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0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7%,累计结存31500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就诊量同比上年有所减少。
全国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其收支等情况一直受到公众高度关注。国家医保局自成立以来,已多次在年度公报中较为详细地公开医保重要数据,这体现了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也给了公众监督的机会。
年度“医保账单”首先是本“明白账”,无论是医保基金总收入数据还是总支出数据,或是诸如就诊量、医保药价、异地就医情况等数据,都是公众关切的民生信息。
在实现账本功能之外,年度“医保账单”释放出多重信号。比如,去年119种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50.6%;三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涉及112个品种,平均降价54%,这反映出相关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比如,去年全年住院跨省异地就医585万人次等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流动人口就近看病报销有了进一步保障,不少患者享受到了便捷、优质的医疗资源。再如,2020年追回医保资金223.1亿元以及查处、解约、处罚定点医疗机构的相关数据,说明有关部门对套取医保资金等违规行为高度警惕,打击力度明显加大。
实际上,年度“医保账单”不仅是本“明白账”,还释放出相关改革和治理所取得的成效、发展变化情况等一系列信息。这让我国医保现状更透明,让公众对医保改革更有信心,也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民意基础。
当然,从年度“医保账单”中不仅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改进的空间。比如,与目前数亿流动人口相比,去年跨省异地就医的相关数据并不突出,这可能有部分低收入流动人口“小病靠拖大病靠扛”的因素,也可能有异地就医尚未全覆盖、系统卡顿、程序复杂等原因。
读懂全国年度“医保账单”,既要看到账单所蕴含的积极信号,继续支持相关改革,也要促进相关制度的完善和科学。例如,医保谈判大幅降低药价的背景下,不能忽视部分医保药品患者依旧买不到药、无法充分享受谈判红利的现实。另外,各地也应将地方“医保账单”及时、详细地向社会公开,并通过认真倾听各方建议、主动解疑释惑等,充分发挥“医保账单”的正向作用。
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