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巨额财富,要么恐惧,要么贪婪,你的选择是什么
最近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美股两周之内三次熔断,原油价格暴跌,加密货币比特币价格腰斩……
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我们有必要重温一部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电影——《大空头》。
《大空头》是根据迈克尔·刘易斯同名书籍改编,由克里斯蒂安·贝尔、史蒂夫·卡瑞尔、布拉德·皮特等主演,讲述了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人提早发现美国房地产泡沫,通过做空房地产市场从而在金融危机中大量获利的故事。
《大空头》荣获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提名;荣获第16届美国电影学会奖的年度佳片。
电影讲述的历史并未远去,重温历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下。当年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造成了重大影响,仅仅是美国就有50000亿美元资产消失,800万人失业,600万人无家可归。
为什么有人可以预见危机?这也许是电影在重述历史时更希望传达的主题思想——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才能在金融危机中绝处逢生。
下面将从思维的三个层次对电影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层次:人云亦云的普通人注定是时代危机的牺牲品
人的思维水平是分层级的,而人云亦云则属于第一层次。低层次思维的人常常依赖直觉,具有很大程度上的自利特性与自我蒙蔽性。
人们的思维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海绵式思维,另一种是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是被动式的接受外部世界的信息,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但缺点是它并不能教你如何取舍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和观点。
淘金式思维为是主动的获取信息的方法,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个人从早到晚都处于信息过量的状态,如何在海量资讯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必备技能。
人云亦云者,放弃了独立思考的主动权,不愿意去理解房贷证券、次级贷、份额和CDO之类晦涩的名词,他们乐于接受别人的二手加工知识,相信大银行家、经济学家等公知大V的观点,相信华尔街日报专家的评论,相信大金融机构的报告……
因此,无论是尝到甜头的倒卖者,还是房产中介的从业人员,所有人都坚信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会一直坚挺下去,房产债券也是一本万利毫无风险的。
当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时,这样随波逐流没问题,总能搭上时代的快车,享受到价值不菲的红利。比如,从酒店服务生转业成房产中介的两位从业人员,一个开上了宝马7系,一个买上了私人游艇。
当经济出现系统性崩溃时,人云亦云者就成为时代危机的牺牲品。房贷断供、资产贬值或不翼而飞,失业甚至无家可归。两个曾经对华尔街充满向往的年轻人,在雷曼兄弟倒闭时来到大楼里面"朝圣",看到的是一片狼藉,与原先的想象大相径庭。
因此,在思想上偷懒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第二层次:盲目自信的从业者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选择性反省是思维的第二层次,处于这一思维层次的人不完全盲从别人的观点,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但同时又具有偏执性,容易陷入"己是人非"的幻觉中。
华尔街那些精英们个个聪明,他们设计出各种理财产品,炮制出名目繁多的专业术语,让普通人敬而远之。
他们都是非常专业的人才,不会像普通人一样人云亦云,而往往是引领潮流、左右舆论的人群。
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心照不宣的沆瀣一气。政府监管部门尸位素餐,放纵这些华尔街精英们大展拳脚;信用评级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不良信贷鱼目混珠;银行与房产中介等机构唯利是图,不管将来是否洪水滔天……
电影刻画了高盛、德意志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傲慢和自负:当主角提出要购买CDS看空房地产市场时,他们觉得钱不赚白不赚;当金融骄子在吹嘘CDO给自己带来的财富时,简直是目空一切、目中无人。
电影开篇引用了马克吐温的一句话:
Itain'twhatyoudon'tknowthatgetsyouintotrouble.It'swhatyouknowforsurethatjustain'tso.——MarkTwain
不懂的事情你自然会多加小心,惹祸上身的是你自以为很懂的事。——马克·吐温
其实,东西方的智慧是相通的。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让人印象深刻:主人公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两幅字:一个是"恐",一个是"欲"。在资本市场上,当贪欲完全淹没了恐惧之时,也就是危机来临之时。
当2007年断供率超过了8%,引发了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全球股市暴跌,众多基金纷纷倒闭,银行申请破产,大公司纷纷裁员……
压垮骆驼,没有一根稻草是无辜的;雪山崩塌,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经济崩溃,没有一个从业者是无辜的。
这些盲目自信的从业者们,希望利用他们的专业技能,将走钢丝的游戏一直玩下去,但结果是悲惨的。很多无比贪婪的人最后都掉入自己挖掘的巨坑中。
第三层次: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成为最后的幸存者
批判性思维是思维的第三层次,也是思维的高级形态。他们按照淘金式的思维方式去获取信息,同时又不固执己见,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维认知,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接近事情的真相。
电影中那些真正提前预见未来的人有四个/组,他们分别是:麦克·巴里,马克·鲍姆,杰瑞德·威内特,查理·盖乐和杰米·希普利。
他们为什么能做到预见未来?关键就是他们具有批判性思维。
其实,要发现经济中的弥天大谎其实并不难,只要亲自去了解就行,只是随波逐流的人永远不会去做。
真正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从来不会盲从和偏信,他们对二手材料保持绝对警惕,而是勇于踏踏实实俯下身来去调研,多方比对,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
当众人在享受最后的狂欢时,有些自闭症的基金经理麦克·巴里逐条比对所有人都懒得看的房贷信息,从中发现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中的弥天大谎;
马克·鲍姆与团队成员们走街串巷,去向卖房人、租房者、房产中介和脱衣舞女郎等各色人群咨询信息,最终验证房地产存在巨大泡沫;
查理·盖乐和杰米·希普利这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在遭遇摩根大通冷遇后,无意中看到了杰瑞德·威内特向大金融机构兜售的金融衍生品,他们嗅到了机会的气味,通过向高人请教和实地走访调研,坚定了做空房地产有利可图的观念。
再强调一下,真正肯去一线调研真的很重要,各行各样都是如此。比如,最近热播的《安家》编剧六六,为了写好小说曾经访谈了上千个买房子的人。
《学会提问》一书中有"四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批判性思维: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你为什么相信它?你确信它是真的吗?你能证明吗?
批判性思维其实就从一个疑问开始,如果没有疑问,思维也就终止了。因此,批判性思维以提出质疑为前提。
电影中的这些投资者们没有迷信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言论、没有迷信权威信用机构的评级、没有参考华尔街的无用评论,他们通过各自的途径,得出了理性而严肃的结论——经济危机即将来临。
电影一方面肯定了这些独具慧眼的人,另一方面也十分同情经济危机给普通人造成的巨大伤害。当查理·盖乐和杰米·希普利为谈成一笔大生意而手舞足蹈时,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本对两位小年轻进行了一番教育:虽然你们将因此赚到大笔的钱,但代价是经济整体下行,无数人为之而遭殃。这成为电影温暖人心和闪耀人性之光的地方。
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能预见时代发展的大势,从而未雨绸缪,成为最后的幸存者。
结语
《大空头》以做空者的视角重新讲述了次贷危机往事,以轻松诙谐的方式给大众科普了许多经济学的常识,使人们在重温往事的时候总结历史教训,以面对当下的生活,这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影片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大家普及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要想获得超出常人的收益,一定要有辛苦的付出,关键是脑子不能偷懒。你说,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