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赟
8月一立秋,一条“海尔造车”的消息再次让跨界造车的话题成为焦点。
记得两个月前,6月13日,罗永浩宣布“退网”投身AR领域再创业。对于为什么不选择电动汽车行业,他表示,综合估算了难度、资金量和时机等方面,“觉得已经来不及了。”
对此,小鹏汽车的何小鹏表示肯定:现在新进入造车的确节奏不算合适。
但是跨界造车的消息从未消停,入场造车的从科技公司到互联网公司到家电企业到地产商到白酒企业。造车很难,为什么这么多企业还在扎堆“跨界造车”?其中又有哪些隐藏的逻辑和趋势?
汽车产业已经不仅仅是属于汽车行业,不过,可以预见的是,跨界造车让汽车与科技之间的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隔阂也正在逐渐被打破,融合已是大势所趋。火热的赛道还将有新的入局者,激烈的竞争中,到底谁能胜出,尚未可知。
海尔凭什么入局?物联网和车联网怎么“联”?
8月8日,有消息称,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不过,海尔官方对此“辟谣”,称网络上传言海尔集团推出自有品牌汽车的报道不属实。
不过,海尔相关业务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海尔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海尔将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和场景优势,与汽车企业共建家车互联新生态。”
其实,几年前,海尔就开启了在汽车领域内的布局。在2017年11月,海尔旗下的海尔资本就投资了飞驰镁物,该企业的核心业务涵盖了汽车云平台及软件服务、车载智能网联终端、数字化运营、移动出行服务四大版块,此举也被认为是海尔在车联网领域最早的一次投资。随后当年12月海尔资本又投资了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彤明高科,这家公司主要服务于整车制造商,旗下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前后组合灯、前雾灯、车声控制模块、智能中控、前后保险杠、车载控制面板等。到了2020年7月,海尔资本又对提供车载信息化服务的博泰车联网完成B轮战略投资,其创始人应宜伦称:“非常骄傲海尔战略投资博泰。”三个月后,博泰宣布再次获得了海尔资本B轮战略投资。
2021年3月,海尔首次跨界合作汽车大厂,与上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制造转型、智能汽车研发与应用、车家互联、新能源和智能化车辆应用推广等领域合作。当年4月,海尔又宣布和奇瑞牵手,双方同样达成了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厂建设、智慧工业园区供应链以及采购数字化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紧接着两个月后,海尔又和吉利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车联网与智慧家庭互联、营销渠道与营销创新模式、金融及物联网支付等方面实现合作。彼时吉利刚刚推出旗下智能电动车品牌极氪,随后发布的极氪001,也在全国三百多家海尔门店进行展示和销售。这和赛力斯SF5及AITO问界M5,在华为门店展出、销售如出一辙。
海尔智家的平台——智家App,拥有数千万的日活用户,再有300家的体验店,这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都有着不小的诱惑。这也是为什么极氪会在海尔旗下所有门店进行展示。
目前海尔的智慧家居,可以说覆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此时和车企以及下上游产业链合作,也能将工业互联网的优点最大化,将汽车作为一种智能产品参与到消费者的智慧生活中,也能让更多人体验车联网。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青岛海尔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青岛海骊住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年后,海尔成立了海骊智行等相关联公司,包括青岛海骊智行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骊智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青岛海骊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与青岛海骊智行供应链有限公司。今年5月份,海骊智行等相关联公司进行了更名,海骊智行等相关联公司变更为海顺智行相关联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销售等。
家电圈二次“造车潮”已兴起
家电行业的延伸,和车企的跨界合作,恰好各取所需。
其实说起来,家电企业造车并不是新鲜话题。
在我国汽车行业火热发展的2003年前后,美的、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比如春兰公司收购东风南京汽车,组建春兰汽车有限公司。奥克斯出资4000万元收购沈阳双马汽车有限公司95%的股权,两者都是生产重型汽车。这一波家电企业跨行造车的方式简单粗暴,都选择了直接收购,并以商用车为切入口,因为商用车对品牌敏感度低、门槛低,市场更容易打开。但他们的最终归宿也都以败而终,要么被收购,要么宣告退市。
不过在这20年间,家电业从未放弃在汽车产业上的布局。
美的威灵汽车零部件三大产品线量产、格力钛新能源车投入使用、创维汽车发售、海信家电旗下三电美国公司获得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电动压缩机项目5年供应订单……近一两年来,家电企业造车计划密集落地,部分企业甚至取得了小有成果。
2016年,美的便与上汽通用安吉星达成国内首个智慧家居与车联网应用战略合作,开始将触角伸向汽车互联网。2020年以后,多家传统车企引进美的库卡的焊装机器人和焊装线以及汽车零部件,开启智能整车制造。
今年年初,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就表示,新能源车的产业布局是美的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一方面是新能源整车制造领域赛道拥挤,但关键核心零部件中资供应商占比较低。另外一方面是美的在制造业有着相对不错的实力。
老牌家电企业海信集团在去年收购日本三电控股株式会社。这家日本企业是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一级制造商,海信收购该公司实现了向汽车空调压缩机、汽车空调产业拓展。上个月,7月初,有消息称海信三电美国公司获得了特斯拉5年的订单,在美国生产的两款电动压缩机项目,并且每年订单价值超过了1亿美元。实际上,海信此前还透露了其在汽车电子三大布局,包括车路协同、智能座舱、整车热管理等。
真正以家电品牌名造出新能源乘用车的还是创维。尽管创维的汽车和创维主业关系不大,但是可以看出创维创始人黄宏生也发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红利。而在创维集团的智能系统技术业务中,也参与了汽车电子系统的涉猎。
但这一轮入局汽车领域也没那么容易,创维收购南京金龙建立了开沃集团后,开始专注新能源客车领域,先是成立了天美汽车,并推出了旗下首款中型SUV的量产车型ET5,但很快便因销量不佳而淡出市场。随后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于2021年7月在北京举行了新品发布会,宣布旗下新一代新能源健康智能SUV——创维汽车EV6正式上市。更名为创维汽车后,销量仍然惨淡,2022年1-7月创维汽车的总销量仅7995辆,还未过万,平均月销量千辆左右。
滴滴明年发车?前期锁定十万元级轿车市场?
这个8月,海尔“辟谣”造车,最近几年,滴滴曾数次辟谣过要造车的消息,但在进入2022年之后,代号为“达芬奇”的滴滴造车计划浮出水面后,滴滴的汽车局,也渐渐清晰。
上个月,根据一位滴滴员工对盖世汽车的描述,去年下半年自己入职滴滴的时候,造车事业部就已经存在,现阶段滴滴造车项目的正式员工至少已经超过2000人,“滴滴目前有两款车型在同步研发,一款是TOB的产品,另一款是TOC的产品,两款都完全是滴滴自己的车,滴滴的样车预计不会让大家等太久,TOC的产品会更早推出,应该会在明年下半年SOP,TOB的产品稍晚一些,预计会在2024年投放。”按照这位滴滴员工的介绍,接下来TOC的这款车型会是滴滴造车团队重点打造的产品,“这会是一款售价在20万元以下的轿车,和蔚小理以及目前关注度比较高的集度汽车等,都会拉开一定的市场空间,初期主要靠差异化定位来培育市场”。
滴滴首款TOC的产品如果真是一款定位10万元级的轿车产品,明显可以与主流竞品拉开错位竞争的市场空间。
较之其他不少跨界而来的新造车企业,滴滴和汽车行业的联系显然更加紧密,不少整车企业、汽车相关的智能企业和零部件供应企业等,都早就是滴滴重要的合作伙伴了。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滴滴曾和理想汽车达成过战略合作创立了“桔电出行”,双方曾为滴滴量身定制过一款纯电MPV,只不过由于股东双方后续投入没有跟上,这款车并没有正式量产。2020年滴滴又与比亚迪展开了合作,并与比亚迪联合打造了D1电动汽车。D1是一款基于滴滴平台乘客和司机需求而打造的、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的产品,也是滴滴出行第一款定制化的电动车。据了解,D1这款车,滴滴虽然没有全程负责,但整车设计和座舱部分,滴滴都有参与。
仍记得滴滴CEO程维曾在2018年4月坚定表态:“滴滴在未来整个产业里面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滴滴坚决不造车,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百万年薪招聘,引发要跨界造车的联想
上个月,7月20日,联想在其官方公众号《联想招聘》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招聘信息中显示招聘岗位为智能汽车研发人才岗位,工作地点为上海的联想研究院车计算实验室,包括自动驾驶工程总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负责人、高级硬件经理和软件经理、高级机械经理等涵盖了智能汽车软硬件等多个领域,部分职位年薪高达百万元。
此次的招聘启事,似乎已经明确表明,联想集团正在切入智能汽车的新赛道,联想集团还在招聘启事中注释称,“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与联想新IT架构不谋而合,联想的智能转型也必将为汽车行业赋能。联想集团研究院车计算实验室正在积极探索智能驾舱、自动驾驶、中央计算平台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此前,联想还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深圳来点酷的科技有限公司。上个月,7月14日,深圳来点酷的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樊瑞娟,公司涉足的领域包括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新车销售等,而这家公司正是由北京联想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
联想这是要跨界造车?还是要像华为那样做智能汽车零部件增量供应商呢?
目前,联想集团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主要围绕车联网、智能驾驶、汽车芯片等方面。在今年4月的联想集团誓师大会上,杨元庆就表示,将由联想集团研究院主导,围绕智能驾驶的“端·边·云·网-智”新技术架构,持续探索车载计算场景。
早在2016年,联想创投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入股宁德时代,跟投了蔚来汽车的C轮融资,并在第二年的联想集团全球科技创新大会上宣布与蔚来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智能汽车计算平台。在汽车芯片层面,联想还投资了寒武纪和比亚迪半导体等企业。此外,轻舟智航、黑芝麻、未来机器人等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的融资中,都有联想创投的身影。
还记得去年,2021年5月27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联想坚决不造车,比华为还坚决”。对于这次的招聘,杨元庆在业绩会上回应称,联想还没有造车计划,招聘人员是为了做前瞻性研究。杨元庆表示,联想研究院正在对未来计算领域,进行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这些与车有关的研发人员,将围绕联想新IT架构,扩展新的领域,“我们相信,未来的计算都是场景化的计算,比如工作、娱乐、运动和汽车场景等等,围绕不同的场景,来构建联想的计算力”。
其实,联想集团在汽车零部件业务上并不是新入门者。
早在2005年,联想集团就曾重组济南汽配厂,成立新的济南沃德汽车零部件公司。从那时起,联想集团就已经开发了行车记录仪等汽车零部件。时至今日,联想集团所聚焦的智能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已经包括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及智能数据、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以及联想大脑人工智能平台(包含训练和推理)等。
至今,联想集团旗下的车联网公司“懂的通信”称,已经拿下了“车联网智能连接服务”“智能交互设备连接服务”两大领域的隐形冠军。而且,近年来联想集团已经把智能汽车相关核心零部件业务放在研究与应用的首要位置。其官方信息显示,联想集团已经为蔚来、小鹏等35家车企提供了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相关技术解决方案。此外,自动驾驶头部企业文远知行、轻舟智航、Momenta等,也已经与联想建立了相关的技术合作。
手机企业的汽车产品,未来汽车的雏形?
近三个月,华为连着为三台车背书:5月的北汽极狐阿尔法S HI版,7月的AITO问界M7,以及这周一(8月8日)发布的阿维塔11,都是华为深度介入的车款。另外,问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将在今年9月发布。
8月8日,聚合了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家企业优势的阿维塔11及联名限量版车型阿维塔011正式发布。据了解,阿维塔11长续航版及阿维塔011将于今年12月开始交付,阿维塔11超长续航双电机奢享版交付时间为明年一季度。公开资料显示,阿维塔科技前身是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7月10日成立,今年5月20日正式更名。阿维塔是长安、华为、宁德时代联手造车的承载公司,该公司完全市场化运作,独立运营,独立发展。阿维塔目前在上海、重庆及德国慕尼黑的两国三地开展布局。2022年6月,华为与阿维塔科技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近年来,手机和汽车厂商相互跨界动作频频。相比车企造手机仍在“试探”,手机厂商在汽车行业的脚步更快。就在阿维塔发布前几天,8月2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黑莓公司达成合作,加快智能技术在汽车驾驶、汽车座舱场景的应用。作为双方合作的第一个落地项目,哪吒S将搭载黑莓QNX系统。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说,现在有点出息的手机厂商都要搞车。截至目前,苹果、小米等手机厂商都已宣布造车。
7月底,有媒体称,由雷军掌舵的小米汽车项目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后续将如期进入场测和冬测周期。距离小米官宣造车至今,已经过去一年半的时间了。而雷军在早前的发布会上也表示,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并将于2024年上市第一款小米汽车。截至目前,仅知道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在测试,相关车型外观仍未见到。
荣耀CEO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称,荣耀没有造车计划,但会将APK和核心能力共享给车企。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此前在吉利收购魅族时表示,消费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势在必行。
无人机跨界造车!会飞的汽车来了?
无人机也来造车了? 自带螺旋桨的汽车不会真的来了吧?
两个月前,6月9日,国产无人机品牌大疆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官方宣布,大疆与五菱联合造车,同时宣布双方首个全球战略合作成果正式落地,全球首款搭载大疆车载系统的新能源量产车型即将上市。此前,大疆就放出了全新主题宣传片《信马由疆》,表明大疆在自动驾驶与智能汽车领域即将搞出大动静。
2023款KiWi EV,便是大疆旗下的首台量产车,定位“智感潮奢单品”并于6月29号曝光了内部的数字化质感座舱。在五菱汽车与大疆官宣联手造车的前一天,网络巨头百度与吉利汽车联合创立的集度汽车也发布了其合作的首款车——概念车ROBO-01。这台车没有车门把手,取消换挡杆、左右拨杆等设计,采用主副驾蝶翼门、后排对开门,配备3D一体化超宽大屏、可折叠U型方向盘,前机盖有可升降激光雷达、尾部则是主动升降式尾翼,俨然是一部未来之车。据悉,集度首款量产车将于2023年上市交付,会与ROBO-01概念车有90%的相似。
其实,大疆对于汽车方面的研究比大家知道的早得多。在2016年,大疆就成立了自动驾驶技术团队,2018年取得深圳特区第一批智联网汽车测试牌照,2019年就已建立首个车规级智能制造中心——这意味着大疆在汽车领域的研发早在近六年前就开始了。同样是2019年,大疆车载还明确了“智能驾驶领域Tier 1供应商”的定位,也就是自己不造整车,而是专门给整车厂供应零部件。
言外之意,大疆车载将作为自动驾驶核心模块,提供给合作的整车厂。搭载大疆车载系统的车辆,都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疆在技术研发方面也从未停下脚步。根据公开可查的数据,目前大疆车载技术团队正在迅速扩张,成员已接近1000人,硕士、博士学历的占比达87%;而大疆公司的专利申请总数也超过1.4万件,其中有超过270件直接瞄准自动驾驶技术,“集火攻坚”雷达与图像的数字化处理。
群起舞之,是新势力还是搅局者?
25亿豪情跨界造车的五粮液并不是造车圈的新身影,早在2006年,五粮液收购新晨动力50%的股份切入汽车发动机领域,哪知刚入局就遇上汽车业寒冬,苦熬数年,不得不于2011年止步——新晨动力股份被华晨高价回购,初次造车就此搁浅。
七年后,新能源东风之下,五粮液卷土重来——此次承载五粮液造车梦的是凯翼。在五粮液入股凯翼汽车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投资37亿元在宜宾建厂。仅仅用时一年多,就在宜宾市临港经开区汽车产业园建成了凯翼汽车智慧工厂。
2018年年初,五粮液以24.9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奇瑞集团旗下的凯翼汽车51%的股权,随后开始造车之路。2019年1月7日,凯翼汽车宜宾生产基地的总装首车——凯翼X5正式下线。但网友发现,除了车标,与原来的车型无甚区别。同年12月24日,“炫界”下线,这款紧凑型SUV,既是凯翼宜宾智慧工厂的首款量产车型,也是五粮液入主凯翼汽车之后的首款全新车型。
半年前,1月5日,索尼官方网站公布了一款名为VISION-S 02的全新概念SUV。 在2022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发布会上,索尼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田健一郎宣布索尼集团将成立新的部门 ——索尼移动公司(Sony Mobility Inc),成立后主要专注于电动汽车商业化。吉田健一郎称:“我们正在探索索尼电动车的商业化。”这也意味着,索尼正式确定造车了。
早在2014年,苹果便开启了造车项目“泰坦计划”,这让无数“果粉”兴奋不已,希望能看到一款影响力堪比 iPhone 的汽车。 但是,苹果造车团队内部经常出现意见分歧,折腾了好多年,连个方案都定不下来。折腾到最后,所谓“苹果汽车”,按苹果的说法,要等到2025年。
再说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和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这俩人,前者创立了牛创新能源科技(NIUTRON),后者成立洛轲汽车,均为再度创业,一度引爆业界。
历时4年,兜兜转转的恒大汽车旗下恒弛5终于在7月6日启动预售。但恒驰5推出背后,恒大集团或已经为此“烧钱”超过500亿元。公开信息中,恒大汽车在回顾2020年业绩时表示,公司已累计投入474亿元,而2021年上半年,恒大汽车的销售费用为14.51亿元,行政费用为20.88亿元。此后,恒大汽车再未公布业绩。
如此高额的投入,恒驰汽车能否让恒大收回成本?特别是在已有比亚迪、“蔚小理”等众多新造车企业厮杀的激烈赛道,恒驰5有几分胜算还未可知。
8月8日有消息称,恒驰汽车关联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926万余元,执行法院为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目前,该公司被执行总金额已超1亿元。因为恒大集团不断被爆出“被执行人、负债”等不利消息,如今留给外界更多的感觉是“看戏”。
早前BC也分析过,为何恒大要如此高举高打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原因在于本以为依靠恒大集团的资产实力和品牌背书,恒弛汽车可以安稳的度过孵化期。此前,时任恒大集团董事长的许家印对于造车也曾如此期许过,“按照恒大汽车的发展时间表,到2025年,公司汽车产销目标要超100万辆;到2035年,公司汽车产销目标要超过500万辆。”
其实,“跨界造车”源远流长,部分传统车企,本身就是从别的行业“跨”进汽车行业。丰田汽车公司的前身,是一家棉纺厂,兰博基尼一开始是做拖拉机的,比亚迪以前是做手机电池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