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详解7大资产布局时点

格上研究中心

2020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经历了较大的下行压力,随后逐渐从底部爬坡,经济数据不断改善。而A股市场一波三折,呈现显著的结构化行情,科技成长风格主导市场;港股下行至极度低迷的位置之后,随着美股流动性风险缓解,开启反弹;债券市场在“经济大幅下行+预防式大幅宽松”的背景下,1-4月份呈现了小牛市行情,5月份以来随着经济数据企稳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微调,波动加大;人民币在疫情冲击、美股流动性冲击以及全球避险情绪之下,呈现贬值;房价呈现分化明显,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小幅上行,三四线城市下行。

那么,下半年我们面临的是“经济弱复苏 流动性维持宽松”的组合拳,在这种宏观环境之下,下半年各类资产的价格将如何演绎?格上研究中心进行了分析。

1、A股--仍呈现结构化行情,个股分化加剧

从现金流折现模型出发,影响股市的因素可以归结到三个方面:企业盈利、利率、风险偏好。接下来,我们将从上述三方面分析下半年市场。

首先,从经济增长以及企业盈利来看,我们认为,今年经济增长以及企业盈利逐步反弹是大概率事件,但鉴于今年政策是托底思维而非强刺激,企业盈利将呈现弱反弹。

一季度GDP增速-6.8%,这大概是全年的最低水平,也对应着全年企业盈利的最低点;二季度复工复产逐步稳定,内需加大发力,外需相对疲弱,因此,二季度GDP增速将呈现弱反弹,大概率在2%-3%的水平;而下半年随着海外疫情逐步控制,复工复产逐渐恢复,全球需求将有所回升,叠加内需继续发力,下半年GDP增速将显著回升,从近期两会的保就业以及脱贫攻坚的目标底线来看,全年GDP增速大概率达到2%-3%,下半年增速有望达到5%-6%。

其次,从利率以及流动性来看,我们认为,央行的宽松方向未变,利率仍具备一定下行空间,流动性将继续处于充裕状态,不过利率下行的空间相对有限,但仍会维持在较低水平。

今年受疫情影响,央行加大预防式宽松的幅度,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2%最低下行至2.5%左右,近期在经济反弹以及地方债发行加速的背景下,又上行至2.7%左右,很多投资者担心货币政策会不会转向。从近期两会对货币政策的表态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看出,今年流动性的供给仍会显著高于去年,继续降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是重要任务,会从宽货币逐步过渡到宽信用,给与中小民营企业更多的支持。

最后,从风险偏好来看,下半年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几个方面:

1)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是否会发生二次爆发;

2)欧美日等主要经济的复工复产情况;

3)中美关系发展;

4)海外需求对出口的潜在影响。正如两会所言,我们仍然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可能会阶段性的扰动A股市场走势,但大的方向仍是向上,投资者可以把握住市场震荡中阶段性回调的机会,进行操作。

如果风险事件发生导致A股市场下行,我们需要判断,A股市场下行的空间有多大?

为了更加客观,我们可以时刻对标前一个市场最低点,比如今年就是3月底,市场面临了海外疫情扩散、石油大跌、美股流动性风险以及欧美政府不重视等等利空,这大概是全年最恐慌的阶段,底部相对夯实,当前各大指数距离3月底位置大概6%-12%的涨幅,这就意味着市场的下行空间相对有限。

整体来看,目前的宏观环境是“盈利弱复苏 流动性维持宽松”的组合,在此基调下,股票资产仍是性价比较高的配置选择,整体的大方向是上行。但经济弱复苏以及流动性不会大水漫灌,也决定着不会出现大级别的指数型行情,市场将继续呈现结构性分化行情。

布局方向来看,今年经济、疫情、国际关系均具备较强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资金会十分地看重企业的确定性以及稳定性。因此,今年的布局方向仍集中在政策确定性以及盈利确定性的行业。

1)在流动性充裕、新基建政策利好以及科技成长相对景气度提升的背景下,科技成长板块仍存在机会,但目前很多个股处于高位,下半年选股的难度会相应增加;

2)优质的消费板块个股,必需消费品业绩盈利较为稳定,但目前估值处于较高位置,但需警惕估值过高的个股风险;而可选消费业绩弹性大,能够形成更强的盈利预期差,可关注汽车、家电家具;

3)旧基建、老旧城区改造以及房地产竣工产业链的行业,建筑材料/装饰、银行、地产,下半年随着经济逐渐回升,权重板块凭借低估值优势,存在估值修复机会。

2、 港股--全球价值洼地,加大中资股配置

从盈利来看,19年二季度开始,香港社会事件造成了本地股业绩持续大幅下行,但中资股并未受到太多的干扰。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香港企业盈利呈现较大幅度下行,但随着二季度以及下半年国内经济逐步反弹,企业盈利也会逐步修复,不过在目前香港事件再次发酵的背景下,我们认为,香港中资股的盈利仍将显著好于本地股。

从估值来看,目前恒生指数PE在9.4倍左右,处于近20年的负一倍标准差下方,PB低至1以下,因此不管是PE还是PB,港股均处于历史极度便宜的位置。横向对比,在全球主要指数中,恒生指数PE值也明显低估,仅高于俄罗斯指数。

从股息率来看,今年以来,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2%最低下行至2.5%左右,近期虽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较低位置,和恒生指数股息率之差不断拉大,目前仍处于性价比极高的位置,在全球利率不断下行甚至负利率的情形下,港股高股息的性价比凸显。

从未来发展来看,近期很多中概股开始在香港二次上市,京东、网易等等有所安排,这些高科技企业将继续优化香港市场的结构,港股市场的稀缺标的优势将继续显现,另外,南下的资金参与港股的程度越来越高,成交量占比一度达到30%,未来仍会继续增加,这将对以外资为主的港股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南下资金能够去捕捉折价所带来的超额收益,推升港股的估值。

整体来看,由于港股市场中外资以及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大,投资者结构方面较弱势,容易出现估值折价,在海外疫情稳定以及全球避险情绪缓解之前,估计港股的折价仍会存在一段时间,但港股的极低估值已经隐含了较大的程度的悲观预期,目前对港股加大配置仍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从布局方向来看,香港社会局势不确定性,对本地股将造成盈利以及估值的双重压力,建议规避本地股,投资主线聚焦在中资股,中资股的投资方向主要有两个:

1)低估值、高股息的内地银行以及地产股;

2)优质的稀缺性个股,比如互联网以及软件龙头股。

3、 中概股--优质标的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近期由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引发了一轮中概股的信任危机,当前美国证监会针对中概股提高审计标准以及条件限制,美国证监局主席公开警示了中概股的风险,及其中包含的政治不确定性,引发了投资者对中美关系的担忧。未来摆在中概股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加大自身的业务标准,严格做好财务审计,应对好美国的监管;第二,加快在港股或者A股进行上市准备。

在此环境下,很多优质中概股面临错杀的风险,而很多有经营或者财务问题的企业会面临淘汰的风险,中概股可能会阶段性的估值承受压力,但当负面事件消退之后,企业的质地将成为主要考量因素,在业绩的支撑之下,大概率会出现补涨。

从估值来看,目前中国互联网指数的市盈率、市净率均处于近10年的低位,价格相对便宜。

整体来看,错杀的优质中概股公司仍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如果后期出现波动,那么这可能是用便宜价格买入优质稀缺企业的好机会。

4、 债券--潜在收益空间缩窄,关注高等级信用债投资机会

从去年11月份以来,在央行首次下调MLF利率之后,宽松信号释放,国债利率以及信用债利率均开启下行,在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央行加大宽松幅度,进行预防式降息,利率下行斜率变陡峭,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去年11月初的3.3%,最低下行至4月底的2.5%左右,5月份以来,经济数据不断地好转,央行逐渐调整流动性释放节奏,叠加地方债以及国债大幅供应,各项利率开始呈现上行,从最低点的2.5%左右,上行至2.7%以上。整体来看,1-4月份债券所处的策略环境是“经济大幅下行 预防式宽松加码”,债券资产表现十分亮眼。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不会转向,流动性仍会维持宽松的节奏,利率仍会维持在相对低位,但最宽松的时刻已经过去,利率债空间缩窄,随着下半年宽货币向宽信用过渡,投资者可以关注中高等级信用债的投资机会,但建议做好行业景气分析与筛选,深挖个券,重点关注企业基本面研究。

具体分析如下:

1) 我们对下半年宏观环境的判断是,经济会延续反弹,经济增长二季度好于一季度,下半年好于上半年,企业盈利呈现弱反弹,基本面不支撑利率大幅下行;

2)今年虽然没有设置GDP增长的量化指标,但稳就业以及脱贫攻坚是目标底线,要完成该目标,今年GDP增速仍需要达到2%-4%,由于一季度GDP增速-6.8%,二季度大概率2%-3%,这意味着下半年要达到5%-6%的水平,在此要求之下,货币政策仍需要保持宽松的节奏,宽松方向不变,利率很难大幅抬升;

5、商品--大方向上行,但很难出现大级别上涨行情

影响商品走势的因素主要在于供需,供需的变化会最终作用到商品的价格上面。回顾近两次商品市场大的行情,一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4万亿刺激经济,需求端大幅拉升,商品呈现大幅上涨;另一次是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清退中小民营企业,供给端大幅收缩,商品大涨。目前受制于居民杠杆高、地方隐性债务高、宏观杠杆率高等因素制约,不管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都不具备大规模刺激的条件,因此,本轮商品的复苏的速度会更慢,持续时间会更长,需要更多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走出来,不会像前两次那样快速反弹。

在上述前提下,我们分析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当前我们面临“经济弱复苏 维持宽松”的组合拳,在此环境下,商品市场的方向是向上的,存在一定的边际好转,但由于经济弱复苏,很难出现大级别上涨行情。

从产业链来看,以内需为主的黑色产业链表现将强于化工产业链,在“强基建 稳地产”宏观组合下,特别是基建若能如市场预期明显回升,则有望对冲地产增速下行对黑色商品的影响。下半年石油的需求边际好转,库存压力逐渐减小,对化工产业链将形成一定支撑。

6、 汇率--短期围绕7.1震荡,长期具备升值优势

从中短期来看,影响人民币的因素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全球的避险情绪、经常账户以及资本账户的顺逆差、央行对汇率的态度。从长期来看,影响人民币的走势的决定因素是中美两国的经济的长期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影响人民币中短期走势的三个因素:

1)在全球的避险需求驱动下,美元能获得更多的需求,虽然美国经济目前陷入衰退利空美元,但当全球出现危机或者衰退时,美元会呈现出强大的避险属性,比如3月份美股的流动性风险以及海外疫情爆发时,全球资产大幅下行,黄金避险失效,仅仅美元一枝独秀的上涨。因此,在全球经济以及疫情不确定性未有效缓解之前,美元仍会维持相对强势。

2)我国的经常账户以及资本账户,在海外疫情爆发大幅影响全球需求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承压,经常账户面临一定压力,而资本账户在中美利差仍保持较高优势情况下,外资近期呈现净流入的状态。

3)当前央行对汇率的重视程度上行,在两会中,将汇率的政策表述提至利率之前,说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至关重要,叠加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有能力保持汇率维持稳定。

因此,当前避险情绪仍是汇率压力的主要来源,外需的下行也使得经常账户承压,但中美利差维持高位以及央行对汇率的重视程度提升。短期内,人民币贬值压力和央行稳定操作并存,人民币汇率将在7.1附近继续震荡。

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走势取决于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我们认为中长期升值趋势未变,中国经济仍具备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疫情处于有利阶段,当前我国疫情基本上控制住了,主要防止输入以及反弹,但海外的疫情仍然较为严峻,接下来我国内需为主的刺激政策会逐步发力;

2)虽然我国经济增速处于下行阶段,但仍然高于全球大多数国家,我国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受益,抗冲击能力更强,从长远来看,当前我国不断地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经济活力不断提升;

3)我国政策空间仍相对充足。欧洲以及日本已经是负利率,美国也继续实施零利率以及一切可能的货币政策工具,这意味欧美日的货币政策空间已经较小,而我国央行仍保持自身的节奏,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在2.5%以上,未来操作空间更大;

4)未来随着疫情逐渐稳定,全球利率仍将维持低位,流动性泛滥,在此环境下,中国股市以及债市将持续的吸引外资流入。

7、房地产--投资收益大概率下行,一二线城市以及核心都市圈优于三四线城市

在经历了15年下半年开启的一轮房价飞速上涨之后,三四线房地产去库存基本完成,但居民杆杆率大幅攀升,高达57%,对消费挤压严重,宏观杠杆率大幅攀升,高达250%,仅次于日本,这使得我国经济积累的风险越来越高,于是18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加严,高层定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当前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仍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成为政策方向,那么,未来房价会如何?哪些城市的房价具备支撑?

从国际以及国内的经验来看,房价的涨幅和人口净流入、土地供给以及房地产政策相关。接下来,我们着重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人口来看,近年来,一二线城市多数呈现人口净流入状态,而三四线城市,50%以上呈现人口净流出,五六线城市净流出占比接近80%。

一二线城市整体保持人口持续流入,中青年人口的大量流入抵消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为房地产业带来了持续的需求增长。近些年,北京、上海因严控人口,常住人口已开始或接近净流出,但调控政策主要着力疏解低端制造业从业人口压力,这些群里整体收入和财富量有限,对房产需求整体较低,而拥有较高收入的人群占比越来越大,从而造成常住人口对房产的购买能力和意愿并没有下降,反而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

与一二线城市情况不同,由于经济收入差距的客观存在,三线以下城市则将面临长期的人口净流出,这将导致房价缺乏长期需求的支撑,很可能呈现长期下跌的趋势。

从土地供给来看,一二线城市和三线以下城市呈现强烈的供需不匹配的现象。

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土地供给和人口流入倒挂,在三四线城市大量供地的同时,一二线城市面临无地可卖的境地,开发土地不足是造成一线城市房价高企的主要原因。目前,虽然一线城市在进行共有产权、廉租房等房屋供给,但刚需仍然较多,土地供应仍然不足。

从金融端来看,过去房价的上涨,除了自然的人口净流入以及土地供给的因素,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货币超发推动,过去十年,房价飙升,一二线城市年均涨幅超过15%,而广义货币M2的年均增速也高达15%,远超同期10%左右的GDP名义增速,如果再考虑影子银行,实际货币增速更高,货币供给远远超过经济的增长需求,超发的货币绝大多数被房地产吸纳。但目前,我国高层不断强调,不搞大水漫灌,由货币大放水支撑的房价大涨的时代已经过去,长期来看,未来一二线房价的年化收益会大幅的下行,从之前的年化15%逐渐回归到合理的区间,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大概率会呈现回落。不过,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M2以及社融增速大幅上行,这可能会导致一线城市以及潜在发展较好的城市的房价上涨,不过在政策的控制之下,不会发生大幅上行。

整体来看,城镇化率空间变小,大水漫灌时代结束,未来房价收益率将呈现下行,房价会逐渐回归到基本面上,比如人口、土地供给以及政策等等。

对一二线城市以及核心都市圈,尤其是人口净流入较大的城市以及区域,未来房价的需求空间仍然存在,只要人口持续净流入,土地供给不大幅增加,未来房价有继续上行的空间,但收益率会呈现下行。

对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而言,目前人口基本呈现净流出的状态,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也相对充裕,未来房价大概率呈现缓慢回落的状态。

因此,中长期来看,房产的收益率会呈现下行,一二线城市以及核心都市圈的房价相比三四线城市的性价比更高。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6445 字。

转载请注明: 【2020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详解7大资产布局时点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