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云

2020年,上海市服务企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落实《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规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企业服务能级,疫情期间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后期全力帮助企业提振信心、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企业服务云近期对2020年度各部门各区服务企业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汇总,形成系列报道,近期将逐步推送。

科技型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特点,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根据2020年企业服务工作的要求,上海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提升企业获得感为目标,聚焦科技企业创新主体培育,着力破除科技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瓶颈制约,着力优化创新生态,为科技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一)抓主体培育,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完善科技企业政策扶持链。围绕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创新需求,建立完善“创业团队→小微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的政策扶持与服务链。鼓励支持未成立公司的创业团队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创新创业,通过申请科技创新券降低创新创业成本;2020年科技创新券使用额度上限提高至50万元。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对初创及小微科技企业的支持作用,2020年扶持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推进高企认定“一网通办”。打造一批国内外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科技小巨人企业,2020年累计扶持企业预计达2300家左右,其中科创板上市的本市企业约76%为小巨人(含培育)企业。

推动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重点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领域,遴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试点布局建设了流利说、依图科技、绿谷制药、联影医疗、微创医疗、复星医药、新阳半导体、盛美半导体、中微半导体、上海超导等10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奥威科技、上海华岭、网宿科技、科华生物、上海电驱动、迪赛诺医药、智臻网络、吉凯基因、三生国健、千寻网络等10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

(二)抓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管理

大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普惠性税收政策。2.1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同比增长27.6%,研发投入金额2037.9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528.4亿元,均较上年增长25.8%。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完善科技政务“一网通办”建设,实现技术合同、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科普基地认定等12个行政审批事项“不见面”审批;项目申报实现无纸化,减少填写相关表格20%。其中,技术合同登记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实现全程网上办理。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管理改革。研究修订《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配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研究修订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实施细则,规范本市财政科技计划后补助资金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办法等。推进科创中心立法,《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已对外公布并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围绕立项和项目评审等关键环节,上线启用全新的科技管理信息平台。

(三)抓创新服务,全面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发挥载体孵化服务作用。落实上海对租赁国资企业房产的实际从事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房租减免2-3月房租的优惠举措,鼓励倡导事业、集体、民营、中央在沪单位等参照国资企业执行相关房租减免政策。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大学科技园在承载师生创业与成果转化方面的核心功能。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3+X”科技信贷产品跃上新台阶,截至2020年8月,科技履约贷、微贷通、小巨人信用贷等系列产品累计帮助5300余家科技中小微企业,高企贷累计发放1467.51亿元惠及3010家企业。疫情期间,以视频访谈、网上评审的方式替代现场尽调和现场评审,审核时间从2周缩短至1周,无还本续贷审核时间缩短至1个工作日。为防疫相关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在银行、保险(担保)批复后采取备案管理推荐,不再组织评审。截至8月底共为70家防疫及续贷企业提供快速审批推荐通道,授信金额3.19亿元。

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在全市“一网通办”上开发建设创新创业“一件事”专窗,实现创新创业政策精准画像、办事服务智能导。在“上海科技”门户网站设立“抗击疫情、平稳发展、创新转型”专窗,完善“政策北斗”政策机器人服务功能,更便于科技企业查询各类政策。“上海科技服务热线”为全市科技企业提供电话咨询服务。开通“上海科技创业导师网上平台”,为创新创业孵化企业提供在线指导服务,举办442场科技政策宣传和线上直播辅导课程,上线以来访问量累计达到25万余次。组织上海科技创新政策及投资营商环境交流会(在沪外商投资企业专场),向全市150余家外资企业详细介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研发费加计扣除等科技惠企政策。

促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就业。组织了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通过海聚英才——2020“春归浦江”云选会向海内外人才、高校应届毕业生广发“求贤帖”,实现单位、人才“云”端精准对接、双向选择。开展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020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组织泰坦科技、米哈游、莘泽孵化器等代表进行推介。各载体发动企业梳理招聘需求,在前程无忧旗下应届生求职网发布岗位需求。自6月22日正式发布以来,已有超过20000个岗位需求上线,涉及领域31个、企业3000余家,收到应聘简历43267份,实际解决大学生就业近5000人。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本市部署,结合内外部发展形势,上海创新创业工作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发展要求,积极破除科技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瓶颈制约。未来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政策和环境培育集聚创新要素,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一方面,持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投入力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通过加快知识产权审查、强化人才支持、多渠道融资、优化专项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本市高企数量;对标科创板上市等条件,完善优化科技小巨人支持政策,深化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建设,推动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化建设。继续引导各类载体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通过体制机制和孵化模式创新,促进创新创业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打造“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孵化服务链。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89 字。

转载请注明: 企业服务云 - 楠木轩